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秦怡 賴芳傑
2020年1月,國家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渝地區被寄予厚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詞連續3年寫入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一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川渝協同關聯持續深化。2022年,四川将持續推進160個川渝共建項目,新實施一批便捷生活行動和“川渝通辦”事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迎來全面提速。
面對這一重大曆史機遇,四川如何乘勢而起?1月17日,四川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在成都開幕,省政協委員們圍繞成渝“雙圈”這一熱點話題暢所欲言,積極建言獻策。
圓桌嘉賓:
毛中根:四川省政協委員、農工黨西南财經大學支部主委、西南财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李後強: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
郭春生:四川省政協委員、緻公黨省委科教專委會副主任、泸州市教體局副局長(挂職)。
關鍵詞:消費
發展富有巴蜀特色的多元消費業态
成渝協同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
上午還在成都看話劇演出,下午就能到重慶洪崖洞吃火鍋看夜景,乘坐高鐵僅需一個半小時,縮短的交通時間拉近了兩地的距離,為文旅發展和旅遊消費帶來更多的可能。
消費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在毛中根看來,在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這個目标上,兩地不謀而合。

毛中根:省政協委員、農工黨西南财經大學支部主委、西南财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也明确提出,支援重慶、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費品牌,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
為什麼要強調“巴蜀特色”?以旅遊為例,毛中根認為,成渝兩地的自然景觀非常有特色,三星堆、九寨溝、大熊貓等文旅IP聞名世界;重慶大足石刻、洪崖洞、武隆天坑也是衆人争相打卡的旅遊目的地。
“這些都是具有巴蜀特色的文旅資源。”毛中根談到,成渝山水相依、曆史同脈、文化同源、人文相親,互為重點的旅遊目的地和客源地,強調巴蜀特色是連接配接成渝兩地的文化紐帶,同時也是成渝兩地共同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文化内涵。
毛中根還給出一組資料:2019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零售總額約為京津冀、長三角的92.18%和36.33%,人均消費水準則為後者的1.05倍和58.74%,消費潛力較大。“這進一步證明了經濟中心建設凸顯消費帶動作用。”毛中根表示。
針對成都打造國際消費中心,毛中根也提出建議:“緊緊把握成都‘品質生活、休閑體驗、活力包容’的消費文化特質,推動商貿、旅遊、餐飲、文化、會展、康養六大優勢産業結合天府文化、成都元素深度融合和協同發展。”同時,以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為載體,培育具有成都特色、展現中華文化的消費内容,培育新型消費形态,大力推動文旅消費融合更新。
關鍵詞:交通
川渝聯手強強結合
共建成渝世界級機場群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中明确提出,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同時,在去年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也提出:“強化城市群機場協同營運,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
“建設成渝世界級機場群,是國家戰略,更是強化成渝地區民航産業發展的戰略支撐。”李後強表示,成渝是内陸地區,打造世界級機場群是成渝加快建設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門戶樞紐的重要支撐。“縱觀國内外,無論是紐約、倫敦,還是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群的‘騰飛史’,都離不開世界級機場群的助力。”
李後強: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
據了解,成渝機場群則主要包括重慶江北、成都雙流、成都天府三大國際樞紐機場,以及綿陽、宜賓、萬州、南充、達州、泸州、黔江、巫山、武隆等支線機場。李後強表示,随着“雙城經濟圈”戰略縱深推進,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将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無獨有偶,在今年的重慶市兩會期間,“世界級機場群”同樣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詞語。“目前,成渝地區機場樞紐戰略定位有重合,呈‘同質化’發展趨勢,未能形成叢集式發展合力。”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黃承鋒表示。為此,黃承鋒建議,成渝地區應積極協調國家層面牽頭編制《成渝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統籌研究成渝地區航空樞紐定位,協調成渝兩地的同一目的地航權和時刻均衡合理配置設定,優化現有航路資源,提高運作效率。
對此,李後強也持相似的觀點:“建設世界級機場群并不是區域内機場的簡單集合,而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基礎建設、航線網絡、地面交通、航權時刻、協同機制建設等各個方面,需多方共同努力。”
打造世界級機場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競争力的世界級機場群和國際航空樞紐,對于引領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産業轉型更新,支撐成渝世界級城市群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李後強說。
關鍵詞:教育
布局職業教育高地
促進川渝中部次級城市群高品質發展
去年11月,重慶市教育委員會與四川省教育廳共同制定印發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計劃》共分為五大闆塊,共提出10項行動計劃,旨在高起點、高标準、高品質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
其中,作為《計劃》中的五大闆塊之一,“加快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提出了推動職業院校提質培優和推動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兩大行動計劃。依據《計劃》,兩地将組建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推動共建優勢專業、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推進學分互認、實施更加靈活的交換生安排等方面交流合作。
職業教育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哪些重要意義?
郭春生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區域的職業教育高地能有效促進四川産業、人口及各類生産要素在兩個特大城市之間區域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有利于發揮職業教育對次級城市群發展的支援作用,有效解決成渝中部塌陷,次級城市發育不足等問題。
郭春生:四川省政協委員、緻公黨省委科教專委會副主任、泸州市教體局副局長(挂職)
“目前,重慶正在永川打造西部職業教育基地,建設國家級産教融合型城市。”郭春生認為,西部職業教育基地的建設将帶動重慶西部經濟向高品質發展,對區域内的人才和産業起支點作用。
“布局職業教育高地,有利于全省職業教育重點區域發展布局優化。”郭春生告訴記者,在職業教育基礎雄厚的城市,例如宜賓、泸州等地布局,有利于在區域交流合作和協同發展中充分展現四川職業教育的特色和優勢,實作川渝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共同進步、互利雙赢。
為此,四川可以探索制度創新,打造成為四川省職業教育試驗區,争取成為國家級職業教育創新平台,把職業教育作為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強化職業教育智力支撐,促進城鎮、鄉村與職業教育共生共榮。為成渝雙城中間區域的一、二、三産業發展持續提供不同層次的技能型勞動者,促進雙城中部次級城市群高品質發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