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圓桌派第五季」邊界:你PUA我

作者:誠聊通

世界上最狠的兩個套路,一個是“精神操控”,另一個是“情緒操控”,對這兩個套路我們自己一定要有深刻的認知!每個人必須保持高度警惕。

「圓桌派第五季」邊界:你PUA我

非常推薦圓桌派的節目,2019年能遇到它時我的幸運,給了我很多思考。有一幫好友,在一起推心置腹的聊天,實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最近一期《圓桌派》請來了心理學博士,話題是邊界感與PUA,主持人窦文濤和三位嘉賓将這個話題讨論的比較全面,并且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

「圓桌派第五季」邊界:你PUA我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出自《圍爐夜話·第六四則》,指的就是“同理心”。

這麼說好像很多人會陷入誤區,我明明是為了你好,跟你共情、産生同理心,人際間友情、愛情、親情交往的基礎往往是同理、感情。或者我出于好心、或者出于共同完成一件事的目的,想督促你一起完成,或者我看到你有不合适的地方需要改正,去好心好意的指導你,怎麼都成了PUA呢?

許子東教授有個論點,在小範圍内,可以充分做自己,也有情感流動,産生創造力以表達自己;大範圍的社會生活,就是通過充當工具産生利用價值,擷取生存資源。

是以會涉及PUA 關系的人,往往是錯誤的在個人情感領域摻雜了物質評判,在物質生活領域增添了不必要的情感。

實際上用拆分的觀點看,在親密關系在中失去自我,往往是因為不能接納,不能接納當下真實的對方,根本上不能接納真實的自己。在評判别人的時候,這股評判的力量也在評判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中,蒼鹭醫生給蛤蟆說了兩種評判别人的方式,

一種是完全繼承了父母在批判别人時候的樣子;

一種是在用父母批判别人的方式默默的批判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長子顯得咄咄逼人,有的老好人顯得郁郁寡歡。

「圓桌派第五季」邊界:你PUA我

父母關系尚且如此,推而廣之的親友關系、戀愛關系也是如此。是以産生PUA事件,往往就是邊界感不夠清楚,或者物質生活圈子裡的人和生活圈子裡的人高度混雜,導緻當事人不停在兩種狀态下切換,導緻自我混亂。

這個“不能接納”,還有“空”對“空”的理論對戰。

比如父母在真正的“我”身上看到了幼稚、不成熟的一面,就預設為孩子在外也是這個樣子,認為他必須要改正,否則要吃虧,進行一番理論疏導。但誰都不想聽别人講道理啊,尤其是對還沒有發生的事。

這就是王陽明說的——“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空談理論沒有效果,隻有實踐能産生經驗,如果孩子通過這件事沒有什麼思考,得不到什麼經驗的話,說明還沒有到他獲得這份“經驗”的時機,也有可能完全是時代的更疊,父母的“經驗”已經不适用了,孩子這麼處理問題完全沒問題的。

還記得小時候,給爸爸講家裡小動物發生了什麼有意思的事情,爸爸會說:它就是那種生物。其實爸爸這句話隐含了很大的智慧,簡單的承認貓貓就是貓貓,狗狗就是狗狗,也尊重它們的生活習性,了解、包容他們。

但在對待人的時候,我們往往做不到這麼包容。尤其是身邊人,為什麼身邊人吵架多,因為接觸的比較多,也因為愛,距離越近,看到的對方,越想着為對方付出,而忽略了自己。最後自己心累,對方還不領情,大喊一聲“你 PUA我!

「圓桌派第五季」邊界:你PUA我

總結下來就是

第一組PUA,相較于勸慰或是找老師學東西而言,PUA最本質的就是想要達到對方個人的目的,試圖去改變和操控你,而不是讓我們自己發自内心的,依據自己的經驗學識做出判斷,這裡許子東老師用他自己作為例子,教學生寫論文一類的教學

第二組:工具人&邊界,正如摩登時代卓别林擰螺絲,工具是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産生的,因為雇傭關系,工作期間其實就是把自己作為工具人,而對待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去設立自己的邊界,邊界内和邊界外,(像是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喜歡自己的事業,也可以回家或是從其他地方去豐富自己的閱曆,而不是單純的工作)這裡還是許子東老師提出了魯迅先生的三條邊界(1,不要太苦,2,不要獨屬一家,3,不要賣肉,可以了解為不要讓寫文章的寫廣告,這其實對于文化人就是在賣肉)

在工具人裡面也分不同的關系,第一社會性關系(親人之間,無條件的付出與愛),第二社會性關系(朋友之間)

對于我個人硬貨以及新認識:

1佛性-觀其根本而度之(轶君)

2人和動物最根本的差別:人相信虛構的東西

3《陸犯焉識》嚴歌苓-影視劇《歸來》

其實作在大城市的很多年輕人,在職場上都缺乏認同感,我自己也經常會找不到屬于自己的成就感,這其實是一種社會現象,多多嘗試去建立自己的信心和認識,一次做的好,慢慢的積累培養讓自己逐漸提升驕傲的習慣,就會慢慢的實作一個正向循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