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作者:健康時報

顧恺之(346-407),東晉畫家,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今江蘇無錫)人。義熙初年(405-418)任通直散騎常侍,博學多能,工詩善書精丹青,擅作佛像、人物、山水。

《女史箴圖》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女史”是女官名,後來成為對知識婦女的尊稱;“箴”是規勸、勸戒的意思。西晉惠帝司馬衷是個弱智,國家大權為其皇後賈氏獨攬,其人善妒忌,多權詐,荒淫放恣。朝中大臣張華便收集了曆史上各代先賢聖女的事迹寫成了九段《女史箴》,以為勸誡和警示,被當時奉為“苦口陳箴、莊言警世”的名篇,流傳甚廣。後來顧恺之就根據文章的内容分段為畫,每段有箴文,各段畫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義,故稱《女史箴圖》。中國曆史上的曠世名作《女史箴圖》由此問世。《女史箴圖》現有兩個絹本,一本現藏故宮博物院,專家認為是南宋摹本,藝術性較差;另一本藝術性較強,更能展現顧恺之畫風與《女史箴圖》原貌,專家認為可能為唐人摹本,現收藏于大英博物館,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現存《女史箴圖》僅剩9段,為絹本,設色,縱24.8厘米、橫348.2厘米。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女史箴圖》是中國唐代的摹本,神韻最接近顧恺之的原畫,因而被後人奉為經典摹本。它曾被許多文人墨客收藏過,畫面上我們可以看到項子京題記,唐弘文館“弘文之印”,還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女史箴》詞句11行。畫本身及裝裱部分壓有宋、金、明、清内府藏印,及明清曆代收藏者的私人鑒藏印。唐本的《女史箴圖》于1900年9月,八國聯軍焚燒圓明園之際被英軍大尉基勇松盜往英國,後存大英博物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政府為感謝中國軍隊在緬甸解除日軍之圍,曾有意把顧恺之的《女史箴圖》歸還中國,與贈送中國一艘潛水艇二擇一,做為謝禮。中國政府選擇了潛水艇。

局部圖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洛神賦圖》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洛神賦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恺之傳世精品。 宋人摹本,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列女圖》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顧恺之三大名畫欣賞

列女圖

此圖又名《列女仁智圖》。根據漢劉向所著的《古列女傳》人物故事而創作,内容是頌揚與标榜婦女的明智美德。原有15段,至南宋已不全,原作久已散佚,今天所見的是忠實原作最佳的宋人摹本,絹本、設色,縱25.8厘米,橫470.3厘米,畫面繪有28人,分八段,每段書有人名和頌辭。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