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帝國的毀滅

作者:純釀79

我們在國中曆史課上都學過,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身亡,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很多曆史書都把那個行刺者,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奉為英雄。但是被刺殺的斐迪南大公,是奧匈帝國高層少有的主張給與斯拉夫民族平等權利的反戰派,他一死奧匈帝國國内的主戰派一下就沒了制約,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帝國的毀滅

很多書都認為說一戰是由德國挑起的。戰前德國的前任宰相去找現任宰相說:“事情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臉上慘白的現任首相叫道:“要是我知道就好了。”而且威廉二世被德國軍官們逼迫着簽署總動員令時,絕望怒吼:“先生們,将來你們會為現在的決定後悔的!”是以德國并不願意參戰,隻是被綁在了奧匈帝國的戰車上,不得已而為之。協約國英、法、俄向同盟國宣戰,一戰爆發了。

帝國的毀滅

“施利芬計劃”要求在要把70%的陸軍兵力放在西線,以優勢兵力快速突破比利時,迂回到法軍後部。但戰争開始初期,德軍也是倉促應戰,一線兵力明顯不夠,結果閃電戰打成了消耗戰,戰争一開始德軍就陷入了絞肉機當中。在海上日德蘭一戰,雖然德軍的損失遠小于英軍,但在戰略上德國海軍水面艦艇,被皇家海軍封鎖在港口内動彈不得,造價昂貴的海軍巨艦幾乎毫無作為。戰争後期德國海軍,在大西洋上展開“無限制潛艇戰”,雖然戰果豐碩,卻也給了美國參戰的借口。再加上意大利“審時度勢”的窩裡反,德國已完全沒有取勝的可能,隻有投降。

帝國的毀滅

​1918年11月11日德國宣布投降,曆時四年多的一戰結束,歐洲就沒有勝利者。俄國爆發革命沙皇被推翻,奧匈帝國被解體,英、法、意等傳統歐洲強國實力被嚴重削弱。德國不僅人口、經濟嚴重受損,而且被迫簽訂《凡爾賽和約》面臨巨額賠款和割地,威廉二世宣布退位,德意志第二帝國覆滅了。

帝國的毀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