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花酒的傳說

作者:酒淵網

小曲米香型的代表當屬桂林三花酒了。在全國評酒會上,三年蟬聯優質酒稱号。桂林三花酒的釀造曆史悠久,早在唐宋時期,就已被當地民間認可,并譽為“桂林三寶”之一。桂林三花酒,不僅品質上乘,醇香爽口,在民間還有着美麗的傳說。

桂林的七星公園裡,有座山形似酒壺,人稱“酒壺山”。相傳,過去桂林的酒壺山真是個酒壺,能夠自動出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誰家來了客人,或逢年過節需要擺酒設宴,便到酒壺山前折一枝桂花,輕輕朝壺的尾部掃一下,壺裡就會流出酒,不過每次隻一壺,老少無欺,貴賤平等。其實,這麼好的仙酒,一壺就足夠了,知足常樂,細水長流,本是件美事。

後來,有個貪心的縣官嫌一壺酒太少了,遂派人把壺嘴鑿大一點,這一鑿,酒壺山就再也不出酒了。嗜酒如命的縣官,弄巧成拙,萬般無奈,隻好另謀酒源,他限令桂林的釀酒師傅在一個月内,釀出和酒壺山裡的酒一樣味道、一樣醇和、一樣鮮美的仙酒來,否則就殺頭。

三花酒的傳說

這下可急壞了釀酒師傅,他們愁眉不展不約而同望着一個年紀最長的酒師傅。但這位老酒師也皺着眉頭,望着天。他想,要釀出酒壺山那樣的仙酒,頭一條就得有酒曲種,去哪裡找呢?老酒師終于急病了,他的小女兒三花姑娘非常着急,就蒸了條鯉魚,燒了一碗蛋花湯勸父親吃,可是老酒師一點胃口都沒有。

此時,門外有一男一女兩個老叫花子敲門讨飯,男的是個跛子,女的是個瞎子。心地善良的三花便把父親的飯菜端出來,給兩個老叫花子吃。誰想到那個男的叫花子聞聞飯菜,竟然皺起眉頭對三花姑娘說:“妹子,飯菜雖好,沒有好酒怎能下咽?”于是,三花姑娘忙舀了一碗酒,給了他倆。兩個叫花子隻抿了一口,便生氣地說:“這也算酒!”這時,病榻上的老酒師聽得外面的叫花子如此無禮,也火了,起身踉踉跄跄地來到門前說:“樹有皮,人有臉,兩位老人家,你們也太不給臉了。”瞎婆子聽到這話,拿起手上的飯罐往屋裡一摔道:“給你臉!”兩人揚長而去。那要飯罐裡全都是發酵了的湯,把三花姑娘晾在篩子裡的酒藥全沾濕了,她痛苦萬分,隻好把酒藥拿到竈上烘幹。

三花酒的傳說

第二天,她用這酒藥幫助爹爹釀酒,嗬!蒸出來的酒,香氣撲鼻,整個村子都飄逸着一股酒的清香。老酒師聞到這酒香,頓時病好了,他舀了一杯,咂着嘴品了一下,還真是酒壺山的仙酒味,隻可惜淡了一點。這時,有人在門外大喊:“好香!好香!”原來正是那兩個老叫花子。老酒師感激之餘熱情款待他們,誰知兩個叫花子喝了一口酒後,抹抹嘴說:“太淡了,太淡!”老酒師也歎口氣說:“是呀,要不,就比得上酒壺山的仙酒了!”跛腳叫花子聽後哈哈大笑,用拐棍猛地頓了三下地說:“頭花香,二花沖,三蒸三熬香又濃。”說完一跛一拐地走了。

老酒師一聽,恍然大悟,把酒又複蒸了兩遍。果然經過這樣三蒸,釀出來的酒又香又濃。老酒師端着一碗酒輕輕一搖,一連串的酒花像珍珠般浮在酒面上,經久不散。于是,酒師傅從此也傳下了以搖酒确定酒度的習慣。

從此,桂林酒工終于形成了燒制仙酒的工藝,将此酒取名為“三花酒”。後來人們得知那兩個叫花子,跛腳的是鐵拐李,女的便是何仙姑。兩位神仙偏愛桂林山水,同情美麗善良的三花姑娘,便暗傳了這套釀制仙酒的方法。

至于這酒為什麼叫成了“三花酒”,衆說紛纭。有人說是因為搖酒花時,酒花成三疊,是以叫“三花酒”。也有人說是因為酒是三花姑娘父女兩人最先蒸出來的為了紀念他們,才叫“三花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