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也有小心眼的時候,大臣下棋不讓着他,李世民差點要殺他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曆史上的一位明主,他虛懷若谷,從谏如流,還誕生了和谏臣魏征的佳話。作為一代聖君,李世民給人的印象總是和藹的,聖明的,寬厚仁慈的,魏征曾多次出言不遜,但李世民最終不僅沒有責罰他,還将他樹立為一代楷模,可見其胸懷寬廣。

不過實際上,李世民也有心胸狹隘的時候,比如他有一次和大臣下棋,因為這個大臣沒有讓着他,他竟然就打算處死這個大臣。

李世民也有小心眼的時候,大臣下棋不讓着他,李世民差點要殺他

這個膽大包天,敢在棋盤上欺負李世民的人名叫唐儉,位列淩煙閣功臣二十二位。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為帝後,任唐儉為吏部尚書。有一次李世民與唐儉下圍棋,在布局階段,唐儉竟然完全不管李世民的皇帝身份,自顧自地搶先占據有利的位置。下棋搶先機是技巧之一,但與皇帝下圍棋最重要的技巧,是如何讨好皇帝。其餘的大臣們與李世民下棋時,就算不故意讓着李世民,總是不敢搶他先機的,但唐儉卻敢先占一手。

唐儉敢這樣,與他的身份和性格都有關系。唐儉的祖父是北齊官員,父親是隋朝的戎州刺史,與唐高祖關系很好,一塊執掌過禁衛軍。唐李兩家關系密切,唐儉又尤其與李世民關系好,李淵還沒有起兵時,唐儉就勸說李世民準備起事。是以,唐儉算得上是李世民的從龍之臣。

李世民也有小心眼的時候,大臣下棋不讓着他,李世民差點要殺他

唐儉的功勞沒有李靖那樣大,但對于李世民來說也算勞苦功高,而且他還救了李淵一命。當時李淵還沒有統一天下,各地反對李唐的軍閥勢力很多,呂崇茂就占據夏縣聯合劉武周造反。朝廷命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書獨孤懷恩等人前去平定,唐儉因為擔任着出使的任務是以也到了軍中。

唐儉實在倒黴,他剛到軍中,恰逢唐軍戰敗,獨孤懷恩等人都被劉武周擒獲,唐儉也做了階下囚。在獄中,獨孤懷恩的部将元君向唐儉抱怨,說都怪獨孤懷恩猶豫不決,才落得這個下場。

原來早在獨孤懷恩駐守蒲州的時候,他就與元君一起密謀造反,但他又猶豫遲遲不敢動手,以至于現在身陷囹圄。元君以為獨孤懷恩死定了,是以向同為獄中的唐儉說起這件事。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獨孤懷恩命大,從敵人那裡逃了出來,朝廷不知獨孤懷恩謀反的事情,還命他駐守蒲州。

唐儉知道後心急如焚,他立刻密令劉世讓去告發獨孤的陰謀。當劉世讓見到李淵的時候,李淵距離蒲州已經咫尺之遙,若是唐儉的消息再晚來半步,李淵就要進入蒲州,到時候就是性命攸關了。李淵感慨真是天佑我也,并對唐儉十分器重。唐儉回來後,不僅官複原職,還得到了獨孤懷恩的全部家産,後來又升為禮部尚書,并被封為莒國公。

李世民也有小心眼的時候,大臣下棋不讓着他,李世民差點要殺他

貞觀年間,唐儉又為擊破突厥立下汗馬功勞。李世民命唐儉出使突厥,唐儉對突厥可汗曉以利害,突厥可汗表示同意依附,而大唐戰神李靖就是趁着突厥人沒有防備的機會大舉進攻,一舉滅掉了為禍邊關的突厥。其實這件事對唐儉很不道地,畢竟他還在突厥人那裡談判,若不是唐儉跑得快,就要淪為刀下亡魂了。唐太宗李世民深知唐儉的付出,是以對唐儉十分信任和優待。

正因為有功勞在身,唐儉才敢對李世民不客氣,當然他并不是恃寵而驕,不客氣是他的性格而已。

早在下棋以前,唐儉就已經對李世民進谏過許多次了,其中勸說李世民不要沉迷于打獵的言辭堪稱激烈。有一次唐儉與李世民一起在洛陽苑裡射獵,有一頭野豬突然沖了過來,唐儉下馬與野豬搏擊,李世民在馬上一劍将野豬殺死。李世民以為唐儉下馬是被野豬吓到了,是以回頭對唐儉取笑道:“不見上将擊賊耶!何懼之甚?”(《舊唐書》)

其實,唐儉下馬是故意的,為的就是讓李世民明白守天下不易的道理,他直言道“漢祖以馬上得之,不以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豈複逞雄心于一獸。”(《舊唐書》)

這句話可謂是将李世民批得體無完膚,一點情面都沒有給他留。

敢說出這種話的人,在下棋的時候不讓着皇帝,也就并不稀奇了。不過,李世民年紀越大,脾氣越不好,唐儉勸他不要沉迷于打獵時措辭嚴厲,他能虛心接受,還将公主嫁給唐儉的兒子以示嘉獎,這一次對方下棋沒有讓着自己,他卻生氣異常。

李世民也有小心眼的時候,大臣下棋不讓着他,李世民差點要殺他

李世民先是将唐儉貶為地方官,但餘怒未息的他竟然又打算殺了唐儉。李世民找來尉遲敬德,囑咐他說:“唐儉輕我,我欲殺之,卿為我證驗有怨言指斥。”(《朝野佥載》)

尉遲敬德唯唯諾諾,不敢不答應,但第二天當着群臣的面時,尉遲敬德卻說沒有聽聞外界對于唐儉的不滿和檢舉。李世民又問了幾次,尉遲敬德仍是這個說法,氣得李世民将手上的玉闆都摔碎了。

不過過了一段時間後,李世民氣消了,又覺得尉遲敬德做得對,自己是不該妄殺唐儉。就這樣,唐儉撿回了一條性命,一直活到七十八歲,得以善終。從這一點來看,李世民晚年時盡管胸懷已經大不如從前,性格愈發暴躁,但本質上仍是一位明君而非昏君。

參考資料:

《舊唐書》

《朝野佥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