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酸梅湯一定是酸甜的?錯了,起初的酸梅湯就是黑暗料理,趕上藥了一、清以前的酸梅湯二、清代的酸梅湯三、衛生問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作者:浩然文史
酸梅湯一定是酸甜的?錯了,起初的酸梅湯就是黑暗料理,趕上藥了一、清以前的酸梅湯二、清代的酸梅湯三、衛生問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酸梅湯是夏日解暑的最佳飲品,今天制作酸梅湯的飲料公司也是百花齊放,其價格也高低不一,但最讓文史君喜愛的還是北京信遠齋的酸梅湯。查查信遠齋的資料,沒想到它居然誕生于乾隆年間的老北京,有着百年的底蘊。今天咱們就聊聊酸梅湯的曆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一、清以前的酸梅湯</h1>

梅,據說在我國已有3000年的曆史。《禮記》中提到的“醷”,就是梅漿,當時的周天子醫官認為梅子能生津止渴,但直接吃梅子或梅醬太酸澀、太膩,是以把梅子提取出漿水,制成了風味獨特的飲品。《新唐書》中提到豫章郡、蜀郡的土特産是“梅煎”,這個梅煎就是梅子果脯。到了兩宋時期,商業發達,市民娛樂興起。《武林舊事》中提到杭州盛夏流行一種冰飲“鹵梅水”,這已經有了酸梅湯飲料的影子;《夢梁錄》則提到杭州茶鋪已經普及了以梅子、砂仁、姜鹽等物混合煮水的飲品。元代則出現了“梅湯”這一近似今天的稱呼。元人韓奕的《易牙遺意》提到了脆梅湯、黃梅湯等飲品。

酸梅湯一定是酸甜的?錯了,起初的酸梅湯就是黑暗料理,趕上藥了一、清以前的酸梅湯二、清代的酸梅湯三、衛生問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宋代市井

明代朱元璋據說特别喜歡喝梅湯。朱元璋以梅子為主料,加入甘草、山楂,三物一起煮湯,認為此湯有保健養生的功效。上有所好,下必從之,梅湯因為受到皇帝的喜愛,在明代迎來了一個高峰,出現了熟梅湯、東坡梅湯、梅絲湯等品種。有的酸梅湯販認朱元璋為老祖宗,還有的酸梅湯店還會挂朱元璋畫像。

在電視劇《水浒傳》裡,西門慶第一次進王婆的店,王婆就邀請西門慶吃梅湯。王婆道:“大官人,吃個梅湯?”西門慶道:“最好多加些酸。”王婆做了一個梅湯,雙手遞與西門慶。一個賣雜貨的王婆家裡都儲有梅子,并随意送出梅湯,可見在明代梅湯的普及。

酸梅湯一定是酸甜的?錯了,起初的酸梅湯就是黑暗料理,趕上藥了一、清以前的酸梅湯二、清代的酸梅湯三、衛生問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王婆的酸梅湯

但以上梅湯和今天的酸梅湯完全不同,今天的酸梅湯主料是烏梅,口味是甜中帶酸,深為人們所喜。但明代以前的酸梅湯,其主料大多是青梅或黃梅,輔料不是糖,而是鹹鹽、生姜、甘草、甚至在辣椒傳來以後還要加辣椒,酸鹹辛辣苦各式味道皆有,是以明代以前的酸梅湯更像是黑暗的料理湯,而非飲料。清代美食家袁枚曾以酸梅湯為題,抒發世事艱辛,“别有酸鹹世不知”。當然,明代梅湯并非全都如此,偶有少見的烏梅湯,但普及度不高。

明代以烏梅做出的湯品有四種:荔枝湯和醍醐湯,二湯都是加入砂糖,但也要加入其它蜜餞,口味酸甜,但又富含其他蜜餞的本味,是以口味是什錦味的;梅蘇湯,湯中加鹽,以鹹酸為主;鳳池湯,湯中加甘草,藥味更濃。是以元明之際雖有今天酸梅湯的影子,但更多的人喝的是類似湯藥的口味複合型的梅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二、清代的酸梅湯</h1>

到了清代,梅湯迎來了大發展。尤其是乾嘉以後,經常有民間詩人吟誦關于梅湯的詩句,而梅湯的口味則趨于今天的酸甜口。比如乾隆時期的楊米人談到“晚涼一盞冰梅水,勝似盧同七碗茶”,這就是說在盛夏夜晚,來一杯冰梅水,那感覺真爽!此時的梅湯已經抛棄了舊梅湯的黑暗屬性,成了單純的酸甜飲品,當時的北京已經出現了幾大著名的酸梅湯店,其中就有信遠齋。

酸梅湯一定是酸甜的?錯了,起初的酸梅湯就是黑暗料理,趕上藥了一、清以前的酸梅湯二、清代的酸梅湯三、衛生問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酸梅湯

信遠齋以桂花酸梅湯而聞名,其原料選取江浙烏梅、桂陽不落地的桂花,外加優質黃糖,如此煮出來的酸梅湯,味酸甜又有桂花香氣,十分符合大衆口味。此外,真材實料也是信遠齋酸梅湯名氣大的重要原因,梁實秋曾說信遠齋的酸梅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味濃酽。在近代社會經濟普遍困難的環境下,信遠齋還能如此,在承平日久的乾嘉時期,信遠齋的産品品質理應也差不很多。信遠齋還很注重衛生,品質有保證,“明窗淨幾,入室翛然”。正因如此,信遠齋酸梅湯定價較高,“非士大夫階級不往也”。

酸梅湯一定是酸甜的?錯了,起初的酸梅湯就是黑暗料理,趕上藥了一、清以前的酸梅湯二、清代的酸梅湯三、衛生問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蜜餞鋪

以信遠齋為代表的的酸梅湯比較符合大衆口味,是以這種酸甜口的酸梅湯迅速普及開來,酸梅湯由此也深深地打上了老北京的烙印。但和價格高、名氣大的信遠齋不同,更多、更容易被北京一般人接受的還是路邊小販的酸梅湯。《燕市積弊都市叢談》談到了老北京的市井生活,其中關于酸梅湯攤販的描寫尤為詳細。每當盛夏,就有小販擺攤售賣酸梅湯,一個攤位,上面擺上大海碗、冰桶,桌案四周圍上藍布,桌上立有大傘遮陽,白布上寫有大字“冰鎮梅湯”,立在桌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三、衛生問題</h1>

和信遠齋等大廠不同,街邊商販面向底層窮苦人,商販用料良莠不齊。起先因為沒有工業制品,是以街邊商販偷工減料的辦法隻能是選取差梅、差糖,或者通過稀釋酸梅湯的方式,賺取差價,這種做法使得酸梅湯口味欠佳,但還不至于影響顧客身體。但問題在于街邊商販的酸梅湯都在自家熬制,衛生也存在極大隐患,加上當時沒有一次性杯子,也沒有消毒這一概念,取水也不友善,都是街邊一個海碗,上一個人喝完,下一個人喝;更嚴重的是,酸梅湯以冰鎮而聞名,但舊時代,夏天擷取幹淨的冰并不容易,民間用冰一般都是生水直接凍成,細菌多、危害大,而信遠齋等大廠是以冰鎮的方式,将盛着梅湯的碗放到冰堆或冰鑒中,顧客飲用的梅湯不會直接接觸冰,比較衛生。而小商販們為了節約成本,直接将冰加入湯中,甚至會用髒冰,冰中的細菌就會全部進入湯中。到了近代,随着糖精和色素等工業制品的傳入,更是大大價低了商販們的成本,酸梅湯行業随之出現了不少食品安全問題。

酸梅湯一定是酸甜的?錯了,起初的酸梅湯就是黑暗料理,趕上藥了一、清以前的酸梅湯二、清代的酸梅湯三、衛生問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由于屢屢發生食用酸梅湯中毒事件,以至于在近代酸梅湯成了毒物的代名詞,時人諷刺喝酸梅湯“飲來學會猴拉稀”,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成了“噴射戰士”。在傳統社會,國人并沒有公共衛生這一個觀念,但随着近代西方思想的傳入,公共衛生這一概念也進入中國人視野。光緒時期,袁世凱在天津最先創立了衛生行政部門,令天津巡警監管衛生問題。宣統元年(1909年),清朝釋出了《管理飲食物營業規則》,對街邊用冰采取嚴格管控,“不得用泥污及不潔之冰”。民國政府頒布《各種汽水營業管理規則》,對飲料行業進行監管,規定在制作飲料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衛生問題都不得販賣該飲品。1917年,北京警察廳釋出指令,所有飲品都要先交到警察廳衛生處進行衛生檢驗,合格之後方能上市,這也是中國衛生檢驗制度的開始。

酸梅湯一定是酸甜的?錯了,起初的酸梅湯就是黑暗料理,趕上藥了一、清以前的酸梅湯二、清代的酸梅湯三、衛生問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清末警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1">文史君說:</h1>

小小的酸梅湯,折射出了中國人的衛生觀念。近代以前,國人沒有公共衛生觀念,因食品問題而引發的疾病也不被人發現。到了近代,衛生問題終于引起人們重視,酸梅湯也在其中。當然,像信遠齋這樣的老字号品牌,口味和衛生都還是很有保證的。馬上就要雙十一了,不來點老北京的道地風味嗎?

【信遠齋酸梅湯380ml*15】桂花酸梅湯整箱烏梅汁老北京辦公室飲品 ¥55 購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參考文獻</h1>

1、趙榮光:《中國飲食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邱仲麟:《天然冰與明清北京的社會生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5年。

3、邢湘臣:《烏梅的食療與藥用》,《東方藥膳》2007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檔,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曆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衆号(id:haoranwenshi)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