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孔子世家(十五):孔子曰墳羊

作者:夜讀史記

《孔子世家》:孔子年四十二,魯昭公卒于幹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問仲尼雲“得狗”。仲尼曰:“以丘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夔、罔阆,水之怪龍、罔象,土之怪墳羊。”

這段話寫得很奇怪,關于季桓子問孔子這件事,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啊。本來一篇挺嚴肅的文章突然就加了這麼一段,前後不搭,感覺很是費解,這可能是古人的獨特思維吧!

反過來想一下,既然司馬遷中間插這麼一段,肯定不是無的放矢,那太史公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難道是想說孔子博學嗎?你想啊,季桓子打井挖到一個土罐,裡面好像有東西,仔細一瞅,好像羊的模樣,趕緊去和孔子說這件事,而且還不好好說,騙孔子說裡面是狗,孔子當場用專業的理論證明裡面是羊,不是狗!這就是整個事件經過,理一下邏輯這裡面問題太多了!

第一個問題,季桓子打井幹什麼?有人不解,打井就是打井,這有什麼奇怪的?但是你得知道季桓子是什麼人,一個季氏的掌門人,魯國的多少大事等着他做,會關心打井的事嗎?是以這就很奇怪了。

猜測一:可以根據上文了解,季平子卒,桓子嗣立,季平子是季桓子的老爹,在定公五年死了,七月埋的,是不是挖墓坑的時候挖出來的呢?可以腦補一下,六月季平子死了,在這個過程中就建墓地,挖出一個罐子,在古代這絕對是天大的事,當時孔子正是管土建工程的官,自然要去問孔子了。

但是司馬遷說是穿井,這和打墓就差太多了,但是也不排除可能性。

猜測二:讀左傳定公元年到五年這一段,你就會發現當時很不太平,先不說魯國以外吳楚大戰,就魯國國内也不太平,在九月的時候就發生了陽虎的叛亂,這是其實在季平子死的時候就有苗頭,那季桓子作為新上任的掌門人,會不會作戰備而挖井呢?也是有可能的!

大家可能不解,戰備和挖井有什麼聯系?這當然有啦!

《墨子-城守-備穴》:子墨子曰:穿井城内,五步一井,傅城足,高地一丈五尺,下地、得泉三尺而止。令陶者為罂,容四十鬥以上,固幎之以薄革,置井中,使聰耳者伏罂而聽之,審知穴之所在,鑿穴迎之。

大意是,在城邊上挖井,五步一眼,高地要挖一丈五,地勢低的地方要有三尺深的水。讓制陶的人做一個甕,要能容納四十鬥的水,把薄皮革蒙在甕口上,放到井裡面,讓聽力好的人把耳朵貼在甕口上聽,辨識出挖穴人的方位,也挖個道地去迎戰。這個方法又叫做“地聽”。墨子大家不陌生,一代機關大師,挖井就是為了守城,古代建城和現在不一樣,那就是在城牆下面殺牲,别說羊就是挖出人都不奇怪,挖到瓦罐也有可能,但是古人迷信啊,遇見這種事就要找人占蔔吉兇,正好孔子管城建,順便就問一下!

孔子世家(十五):孔子曰墳羊

圖檔來源石卯古城

第二個問題,季桓子為啥要騙孔子?這中間絕對有事,你想啊,好好地挖出個罐子,裡面的東西像羊,問孔子說裡面是個狗,你知道就算了,還去和孔子說裡面是狗,兩個人之間沒點事情你信嗎?是以這事就需要猜測一下什麼原因。

這事還得從昭公說起,當初昭公出奔,孔子是跟着的,昭公死了之後孔子也做了一件事情,這事就和季氏有關。

《左傳》:季孫使役如阚公氏,将溝焉。榮鴐鵝曰:“生不能事,死又離之,以自旌也。縱子忍之,後必或恥之。”乃止。季孫問於榮鴐鵝曰:“吾欲為君谥,使子孫知之。”對曰:“生弗能事,死又惡之,以自信也。将焉用之?”乃止。秋,七月,癸巳,葬昭公於墓道南。孔子之為司寇也,溝而合諸墓。

昭公死了之後,季平子心中不忿啊,當年差點就把自己給弄死了,自己求饒都不管用,這回你死,就該我說了算,一定惡心一下昭公,于是就想把昭公埋在祖墳外面,大夫榮成伯說你這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啊,想讓人都知道你的惡行嗎,季平子一想也對,這有點離譜,那我就給他取個不好的谥号吧,榮成伯又說,你這是欲蓋彌彰啊,季平子就沒有取惡谥号。但是心裡還不舒服,最後還是将昭公埋在祖墳的外面,孔子當了土建的官之後就修了一條溝,把昭公的墓圈到祖墳裡面。翻譯得好辛苦,了解意思就行了。

這不啪啪打臉季氏嗎?還好季平子很快就挂了。季桓子上位之後肯定要培養自己的勢力,當時陽虎的所作所為季氏不會不知道,孔子都說了陪臣執國命了,可見當時魯國國内有多複雜。孔子作為一股勢力應該是被拉攏的對象,首先陽虎就拉攏過孔子。

《論語-陽貨》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将仕矣。”

陽虎對季桓子不感冒,季平子還能壓服陽虎,季桓子年紀太小,陽虎就有想法了,還說“如果主上賢明,那就傾力輔佐他;可如果主上不夠賢明,那就掩飾自己的邪念,去試探他。”是以他就派人去給孔子送了一隻烤乳豬,孔子見到後知道這隻豬可不那麼好吃,趕緊回禮給陽虎,沒想到陽虎就在半道等着他呢,對孔子一通講道理,孔子辯論不過陽虎隻好認慫說好吧,我去做官。可憐的孔子,一輩子都活在陽虎的陰影之下。可見陽虎這人非常厲害!

陽虎這麼做也瞞不過季桓子啊,季桓子也想拉攏孔子,但是又不能明目張膽,畢竟當時陽虎勢力很大,隻好找借口去試探孔子。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問仲尼雲“得狗”。仲尼曰:“以丘所聞,羊也。這句話其實放在古代很好了解,現代人就很難了解了,在古代羊和狗是有差別的。

《禮記-王制》:“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是以,這事就好了解了,季桓子的意思是孔老師你想吃狗還是想吃羊?孔子是什麼人?對當時魯國的情形是門清啊。對陽虎不感冒,對季氏就更不感冒了。于是一通旁征博引,仲尼曰:“以丘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夔、罔阆,水之怪龍、罔象,土之怪墳羊。”這一通下來,估計季桓子也暈。頗有左右言他的感覺!

根據後文陽虎作亂可知,孔子當時是季氏和陽虎都沒有投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