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典籍探源之尚書篇(一)

蔣志格

典籍探源之尚書篇(一)
典籍探源之尚書篇(一)

視訊加載中...

一、周敬王三十一年,孔子删書定為百篇。(按删書斷自唐虞今編年不始 于唐虞,而始于孔子者。蓋未删以前篇帙尚多,無從詳考。故編年止自孔子始,其百篇撰次原委自 有古序,另立彙考不附編年之内)

1、按《史記·敬王本紀》不載。

2、按《孔子世家》:孔子自楚反乎衛。年六十三,魯哀公六年也。孔子去魯凡十四歲而反乎魯。魯終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追迹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缪,編次其事。故書傳自孔氏。

(按魯哀公六年為周敬王三十一年)

3、按《尚書緯》:孔子求書,得黃帝元孫帝魁之書,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斷遠取近,定可為世法者百二十篇。

4、按《漢書·藝文志》:書之所起遠矣,至孔子纂焉。上斷于堯,下訖于秦。凡百篇而為之序。

5、按《漢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讨論墳典,斷自唐虞以下,訖于周。舉其宏綱,撮其機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訓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二、秦始皇三十四年,下令焚書。濟南伏生取《尚書》壁藏之。孔氏子孫藏《古文尚書》于夫子舊堂壁中。

1、按《史記·始皇本紀》:三十四年,丞相李斯曰:“臣請史官非秦紀皆燒之,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制曰:可。

2、按《漢書·藝文志》:秦燔書禁學,濟南伏生獨壁藏之。

注:師古曰:《家語》雲孔騰,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藏《尚書》、《孝經》、《論語》于夫子舊堂壁中。而《漢紀·尹敏傳》雲孔鲋所藏。二說不同。未知孰是。(按荀悅《漢紀》曰,孔鲋藏之。陸德明釋文。又曰孔子之末孫惠,壁藏之。俱未知孰是。并載以俟考。)

三、漢

文帝 年,诏晁錯從伏生受《尚書》,始得二十九篇。

1、按《史記·漢書文帝本紀》俱不載。

2、按《史記·晁錯傳》:孝文帝時,天下無治《尚書》者,獨聞濟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書,年九十馀,老不可徵,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錯受尚書伏生所。

3、按《漢書·儒林傳》:伏生者,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孝文帝時,求能治《尚書》者,天下亡有,聞伏生治之,欲召。時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錯往受之。秦時禁書,伏生壁藏之,其後大兵起,流亡難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齊、魯之間。齊學者由此頗能言《尚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伏生教濟南張生及歐陽生。張生為博士,而伏生孫以治《尚書》徵,弗能明定。是後魯周霸、雒陽賈嘉頗能言《尚書》雲。

注:張晏曰:名勝,伏生碑雲也。師古曰:衛宏定古文尚書序雲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曉也,使其女傳言教錯。齊人語多與颍川異,錯所不知者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屬讀而已。

4、按《劉歆傳》:歆移太常博士。書曰: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朝錯,從伏生受《尚書》。《尚書》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絕,今其書見在,時師傳讀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