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格

视频加载中...
一、周敬王三十一年,孔子删书定为百篇。(按删书断自唐虞今编年不始 于唐虞,而始于孔子者。盖未删以前篇帙尚多,无从详考。故编年止自孔子始,其百篇撰次原委自 有古序,另立汇考不附编年之内)
1、按《史记·敬王本纪》不载。
2、按《孔子世家》:孔子自楚反乎卫。年六十三,鲁哀公六年也。孔子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故书传自孔氏。
(按鲁哀公六年为周敬王三十一年)
3、按《尚书纬》:孔子求书,得黄帝元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为世法者百二十篇。
4、按《汉书·艺文志》: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
5、按《汉孔安国尚书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二、秦始皇三十四年,下令焚书。济南伏生取《尚书》壁藏之。孔氏子孙藏《古文尚书》于夫子旧堂壁中。
1、按《史记·始皇本纪》:三十四年,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制曰:可。
2、按《汉书·艺文志》:秦燔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之。
注:师古曰:《家语》云孔腾,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藏《尚书》、《孝经》、《论语》于夫子旧堂壁中。而《汉纪·尹敏传》云孔鲋所藏。二说不同。未知孰是。(按荀悦《汉纪》曰,孔鲋藏之。陆德明释文。又曰孔子之末孙惠,壁藏之。俱未知孰是。并载以俟考。)
三、汉
文帝 年,诏晁错从伏生受《尚书》,始得二十九篇。
1、按《史记·汉书文帝本纪》俱不载。
2、按《史记·晁错传》: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馀,老不可徵,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3、按《汉书·儒林传》: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秦时禁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难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张生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徵,弗能明定。是后鲁周霸、雒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云。
注:张晏曰:名胜,伏生碑云也。师古曰:卫宏定古文尚书序云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也,使其女传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颍川异,错所不知者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属读而已。
4、按《刘歆传》:歆移太常博士。书曰: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朝错,从伏生受《尚书》。《尚书》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在,时师传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