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至今仍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工程,首推鑒湖。祭祀馬臻必需更加隆重

作者:香河園讀史

鑒湖是紹興的“母親湖”,她不僅滋潤了谷物桑麻,滋養了鴨鵝魚蝦,滋長了商旅舟楫,還成就了豐富綿長、歆動中外的紹興文化。“六朝以上人,不聞西湖好”“千金不須買畫圖,聽我長歌歌鑒湖”,曆史上,無數的遷客騷人慕名而來,詠歎鑒湖、贊美越中風情的詩篇佳作數不勝數。馬臻圍築鑒湖是劃時代的,紹興曆史由此進入了“鑒湖時代”的新紀元。

至今仍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工程,首推鑒湖。祭祀馬臻必需更加隆重

鑒湖一隅

東漢時期,随着會稽郡境内人口的增長和生産力水準的發展進步,人們從古老的會稽山地外遷,更大規模地去開發和利用北部的山會平原(包括荒地、灘塗和沼澤),顯得越來越現實而又急迫。

然而,“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湧自天來”,朝晚必至的潮汐尤其是天文大潮,驚濤裂岸。人們在山會平原上剛剛定居不久,翻滾的怒濤就時而席卷過他們苦心營建起來的平野田疇、村莊農舍,财産經常遭受損失,甚至還有生命犧牲。是以,“面朝大海,開創未來”,夢想很美麗,現實很殘酷。

而且,發源于會稽山北麓的若耶溪、富盛溪、漓渚溪、蘭亭溪等三十六源,江短流急,遇雨易澇、遇晴易旱。是以,山會平原看似黝黑肥沃、生機勃勃,但實則真不是良鄉樂壤。

至今仍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工程,首推鑒湖。祭祀馬臻必需更加隆重

馬臻

誰能改變窘境、救民疾苦?曆史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馬臻(生卒年不詳)。史籍記載,馬臻字叔薦,東漢山陽(今山東巨野縣一帶)人,水利專家。永和五年(140),馬臻出任會稽太守。

初次面對着這片背山面海、水陸兼具、肥沃荒蕪、廣袤無垠的原野,馬臻就已經看到了她的勃勃生機、昂昂活力、煌煌前程……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是以上任伊始,馬臻就忙着對這裡的河川走勢、湖泊分布以及農田水利情況作了詳細的考察。不久,一個偉大的“會稽夢”,在馬臻的頭腦裡構想完成了!

至今仍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工程,首推鑒湖。祭祀馬臻必需更加隆重

馬臻向人們詳細介紹了他的“會稽夢”:組織民力,築堤圍鑒湖(請注意不是挖掘鑒湖,也不是開鑿鑒湖)——如此,可以内蓄會稽山北麓若耶溪、富盛溪、漓渚溪、蘭亭溪等三十六源淡水,外拒後海(今杭州灣)鹹潮。

馬臻告訴人們:築堤圍鑒湖,工程的主體是興修鑒湖湖堤北堤。因為山會平原地勢南高北低,是以鑒湖南堤(南界)是會稽山北麓的山坡或陂塘,并沒有多少工程量。

馬臻進一步解釋說:鑒湖北堤,以會稽郡城為中心,分為東、西兩段,東段自五雲門至曹娥江,全長約36千米;西段自常禧門至錢清江(西小江)邊,全長約27.5千米。鑒湖北堤高程(今黃海高程)約為7米——如此,鑒湖控制集雨區面積約610平方千米,湖面約206平方千米(湖中有三山、道士莊、方幹島等115個洲、島),平均水深約1.55米,正常庫容約2.68億立方米,最大庫容不小于4億立方米。

馬臻繼續向人們解釋:鑒湖工程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興修鬥門(水閘)以及灌溉、排澇設施(堰和溝渠等),沿湖需開曹娥堰、陶堰、都泗堰、東郭堰、沈釀堰,以及瓜山鬥門、廣陵鬥門、西墟鬥門、柯山閘等水門69所。如此,因鑒湖“蓄水高丈餘,田又高海丈餘”,是以若遇到天旱,開啟沿湖鬥門涵閘,湖水可以自流灌溉周邊9000餘頃農田;若遇到洪澇,就直接把湖水、田中水排入到大海裡……

至今仍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工程,首推鑒湖。祭祀馬臻必需更加隆重

鑒湖船隊

會稽郡頓時群情振奮,人們奔走相告,額手稱慶。因為馬臻的“會稽夢”,就是體會稽郡全體人民的夢,一個開創美好未來、福澤萬代子孫的偉大夢想!偉大的“會稽夢”,它喚醒了人們的夙願,點亮了奮進的燈塔,托起了未來的希望。偉大的“會稽夢”,更彙聚了百萬會稽人民“實幹為先”的磅礴偉力。

在會稽人民的接續奮鬥下,鑒湖工程很快由藍圖變成了現實。不久,洋洋大觀的鑒湖,便呈現在了人們眼前:鑒湖碧水似鏡,散漫潆迂,澄澈浩渺,水天一色;湖上青萍豔菡,凫栖雁遊,越女采蓮,漁舟唱晚;岸邊青山疊翠,樓閣參差,煙柳畫橋,墟落掩映……會稽郡城城南,離鑒湖僅百餘步(今越城區塔山,當時是出于鑒湖萬頃碧波之中的小島或者湖濱半島),會稽山在鑒湖對岸遙遙在望——“半面湖山半面城”“人在鏡中,舟行畫裡”,風景獨絕!

鑒湖呈東西狹長形,又因東部地勢稍高于西部,故以會稽郡城出稽山門至大禹陵約3千米的驿路為界,分為東湖(約107平方千米)、西湖(約99平方千米)兩部分,東湖水位一般較西湖高0.5米至1米;東湖、西湖的水上交通,都須經都泗門翻越都泗堰(用人力或牛盤車等拖動船隻過堰)。

史籍記載,為計量、調節鑒湖水位,并保證鑒湖湖堤的安全,馬臻還在常禧門外、五雲門外各設則水牌(水位尺)一處——傳說五雲門外的則水牌,就設在巫山裡(今越城區東湖街道則水牌村),馬臻讓巫山裡兩戶懂得水利的人家看管則水牌,并讓他們用飛鴿傳訊的方法與負責看管湖堰、閘門的人保持聯系——則水牌上刻有上、中、下三則,每則十寸;平時将鑒湖水位控制在中則附近;若水位上漲至上則,就需要趕緊開閘把洪水排入後海;若雨季來臨,則需要提前将水位下降至下則;在水稻收割季節,至少需要将水位保持在下則以上五寸,以友善舟楫通行……

鑒湖是江南古代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我們完全可以想象,7米高的鑒湖北堤,不僅南蓄淡水,也一并将後海洶湧的鹹潮阻擋在了北堤之外。是以說鑒湖北堤兼具着海塘的作用。

至今仍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工程,首推鑒湖。祭祀馬臻必需更加隆重

乾隆禦碑

鑒湖的圍築,為更大規模的開發利用今蕭紹平原、虞紹平原,也為會稽地區人民最終走出封閉的會稽山地、實作“經濟文化重心北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鑒湖的圍築,使會稽郡(蕭紹平原、虞紹平原)徹底揖别了“荒服之地、鄙陋之鄉”的窘狀;諸如“越之水重濁而洎,故其民愚極而垢”之類的詈罵與谇譏,也将注定一去不再複返。鑒湖流域成了當時發展農業條件最優越的地區之一,并日漸成為“江南糧倉”。

鑒湖的圍築,也大大友善了會稽地區的水上交通,進而帶動了水産養殖業等的發展。之後再經過若幹代人的努力,鑒湖流域最終發展成為富甲一方的“魚米之鄉”。

總之,鑒湖的圍築,使會稽郡經濟富足、物産豐盈、交通便捷、商賈雲集、氣候益宜、風景如畫……“錢塘豔若花,山陰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聞西湖好”,“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鑒湖工程竣工之後不久,從爆發黃巾起義(184)到楊堅(541—604)建立隋朝(581)的四百來年時間裡,中國北方疊遭戰亂與動蕩。一大批北方僑民,為“避亂”而舉族南遷,并終于在鑒湖流域、會稽郡境内尋覓到了安家落戶的樂土。“家在稽山鑒水間”——這是何等的情緻啊!會稽郡一時名流雲集、人文荟萃,并終于由“僻陋之鄉”蝶變成為“文化之邦”……馬臻圍築鑒湖是劃時代的,紹興中心城市由此徹底揖别了“會稽山時代”,開創了“鑒湖時代”新的曆史發展紀元……

至今仍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工程,首推鑒湖。祭祀馬臻必需更加隆重

但是,當時的人們,雖然看到“會稽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但不知為了鑒湖工程,馬臻拒絕了多少地方豪族的拉攏和腐蝕,是以得罪了多少人?圍築鑒湖,因為要占用地方豪族的住宅和糧田,要遷移地方豪族的祖墳或祠堂,是以說情、宴請、賄賂、威脅……他們對馬臻用盡了各種手段與伎倆。

碧血丹心,精貫白日;披肝瀝膽,夙夜為公。耿耿馬臻,終于招緻了地方豪族對他的極大不滿和仇恨。于是,地方豪族密謀于暗室之内,準備向朝廷告馬臻的“黑狀”。但因為是捏造的罪狀、羅織的罪名,地方豪族感到心虛,都不敢在狀紙上簽署真姓實名——最後隻是胡亂填寫上了一群已死之人的名字,甚至還編造了許多假名來糊弄朝廷。然而,令人意外與甚至憤懑的是,朝廷在接到這份由會稽郡地方豪族遞交的“千人狀”之後,居然不問青紅皂白,立即下诏将馬臻撤職查辦,并指令他火速赴京師洛陽,投案受審。最後,昏庸的朝廷居然一不調查、二不容許馬臻申辯,就稀裡糊塗地将他定為“死罪”,并施以“車裂”(五馬分屍)之酷刑……

至今仍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工程,首推鑒湖。祭祀馬臻必需更加隆重

馬臻墓(衣冠冢)

“作牧會稽,八百裡堰曲陂深,永固鑒湖保障;奠靈窀穸,十萬家春祈秋報,長留漢代衣冠。”馬臻犧牲以後,人們鑒湖之濱為其建造了衣冠冢——今《紹興市志》、《紹興通史》等均謂“人們把馬臻的遺體安葬在鑒湖之濱”,這一說法是沒有依據的,今越城區偏門外的馬臻墓,其實就是馬臻的衣冠冢。

唐開元年間(713—741),人們為馬臻立廟祭祀。北宋嘉祐四年(1059),馬臻被朝廷敕封為“利濟王”,并重建衣冠冢、墓道和牌坊。千百年來,馬臻墓前、馬臻廟中,香火旺盛。

鑒湖是紹興的“母親湖”,她不僅滋養了一代代紹興人,還孕育了發達的地方經濟、璀璨的越地文化。今紹興境内,載入史冊、居功至偉,且至今仍在發揮不可或缺作用的古代偉大工程,首推鑒湖。馬臻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诠釋了初心與使命、責任與擔當、勇敢與忠誠!紹興人民,一定要世世代代祭祀馬臻,深切緬懷這位為民造福、澤被萬代的治紹功臣。

至今仍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工程,首推鑒湖。祭祀馬臻必需更加隆重

馬太守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