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淄齊國故城大城西牆北部的③号排水道口
一座城市,從古至今,無論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離不開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而每天生活污水的産生,需要及時地排出城外,進而有效保障一個城市的衛生環境。
如果一個城市的排水系統做不好,如果遇到暴雨,城市中就會産生大量積水,成為水鄉澤國,一片汪洋。是以,我們的祖先幾乎在建立城市的同時,發明了城市排水系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世界早期城市排水系統</h1>
臨淄齊國故城大城西牆北部的③号排水道口位置圖
據考證,早在距今7000至6000年前,我國的貴州省澧縣石家河文化各城址(最著名的是城頭山古城)就挖掘了護城河,設定了水門,建構起良好的城内排水系統,這是全世界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統。
此外,距今5000年的河南登封王城崗古城、距今約4000年的河南淮陽平糧台古城已使用陶制地下排水管道。距今3800至3500年,河南偃師二裡頭古城出現了木結構排水暗渠和底部鋪墊了石塊的排水溝,距今約2300年左右,河南安陽殷墟則出現了類似今天“三通式”的陶水管。西周時期的陶水管已有過濾裝置,并且有曲尺形轉彎。
在國外,目前有史料記載的是建于4500年前、位于印度河流域的馬享佐達摩城,已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同一時期,美索不達米亞王國的街道建起了磚砌的雨水排水系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1">臨淄齊城排水道口</h1>
臨淄齊國故城大城西牆北部的③号排水道口(近景)
衆所周知,臨淄是我國先秦時代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多的工商業大都市,污水産生量大,排放量多,需要有設計周密、功能強大的排水系統來加以支撐。
為了建造一個完善的城市排水道口,齊城臨淄人經過嚴謹的設計和精密的施工,創造了規模龐大、設計巧妙、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臨淄齊都排水系統。
據齊文化研究院專家介紹,3000年前的齊國臨淄人民因地制宜,利用淄河和系水作臨淄城東、西兩面的自然護城河,又在南、北城牆外挖築人工護城壕溝(大城南、北城壕6140米,小城的東、北、南和西牆南段城壕5780米),使之與淄河系水互相溝通,形成了四面碧水繞城的外部排水護城網。同時,根據南高北低的地質自然地勢,臨淄人在修建城池時周密設計和科學建造了排水道口。根據勘探得知,臨淄齊國故城大、小城設有3大排水系統, 4處排水道口。
1号排水系,統在小城西北部宮殿區中心部位,全長700米左右,寬20米,深3米。南起桓公台的東南,通過桓公台的東部和北部,向西穿過小城西牆下的①号排水道口注入系水。
2号排水系統,位于大城西北部,由一條南北向排水溝和一條東西向排水道組成。南北向排水溝,南起小城東北角,順南高北低的地勢直通大城北牆西部的②号排水道口,注入北牆外護城壕,全長2800米,寬30米,深3米左右。
因一個排水道口不能有效的排放大量的積水,在這條南北排水溝的北段,又向西北分出一東西向排水道(長1000米,寬20米左右),由現已發掘的、大城西牆北部的3号排水道口流入系水。這一排水系統承擔着大城内絕大部分的廢水和積水的排放。
3号排水系統,位于大城東北部,長約800米,起點不明,止于大城東牆北段的④号排水道口,向東注入淄河。
上述齊都臨淄的三大排水系統在城内均為明渠,隻有四個排水道口是暗渠,從城牆下穿過,與城外護城壕溝相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9">世界城建史上的傑作</h1>
2013年12月,國家文物局批複立項建設齊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2016年5月,作為臨淄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排水道口遺址整修項目開工建設。
2016年11月,國家文物局将齊國故城列入“具有帶動和示範效應的十大保護展示工程”。此後,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
2018年6月8日,山東省文物局在此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山東主場活動暨大城西牆排水道口開園儀式。2019年11月1日正式對遊客開放,并且有了新的全稱——臨淄齊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城西牆排水道口,其名是因為排水道口位于齊國故城大城的西牆北段。2020年1月,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該遺址在建築設計上,展現了四大特色,被譽為世界城建史上的傑作:一是北壁比南壁長,且呈弧形,既可減輕洪水對石壁的壓力,避免被沖毀,又可使洪水中的泥沙得到沉澱,避免堵塞進水口。
二是進水道底部,設計了5條進水溝,通向5個進水孔。既沉澱了泥沙,避免在孔内淤塞,又對洪水進行了分流,減輕了洪水對進水口的沖擊。
三是充分考慮到了枯水期和豐水期的不同情況将進水口設計成三層,獨具匠心。
四是過水道内部結構複雜,石塊交錯排列,不直通。既能排水又不讓城外的敵人借此進城内,兼顧了軍事防禦功能,是整個排水道口建築設計的精華。
小小的排水道口,内涵非常豐富,凝聚着齊人非凡的智慧和科技,為研究齊國故城的曆史、古代城建史提供了實物佐證,具有豐富的曆史考古價值;它作為齊國水文化的載體與見證,具有很強的文化價值;既能排水又能禦敵的巧妙設計,被譽為中國古代城市排水系統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