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的母親曾任陝縣警察局副局長?盡管我在陝縣警察局從警二十多年,接觸公安檔案工作後,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我迫不及待地用現代最便捷的方式網際網路搜尋起來。是的,滿眼的标題:“二月河的母親,曾經擔任陝縣警察局副局長”“二月河先生獲贈陝縣公安志”。
看來是真的,近水樓台,我打開檔案庫房,找到了《陝縣公安志》,二月河的母親叫馬翠蘭,《陝縣公安志》清楚記載:馬翠蘭,1945年1月參加革命,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先後在晉陽一.三區任婦聯會主任、調栾川縣警察局任偵查股副股長;1950年3月,調陝州公安處任經保科員;1953年5月,調陝縣人民政府警察局任秘書,12月9日提任副局長;1955年2月,調洛陽市郊區公安分局副局長;1958年6月,調鄧縣人民法院任副院長。1965年9月病逝,終年40歲,葬于南陽市卧龍崗烈士陵園。馬翠蘭參加革命後。一貫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各個時期,都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陝縣警察局擔任秘書期間,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被提為副局長後,平易近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給幹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幾乎塵封的報道顯示,2014年6月21日,二月河先生再次來到陝縣尋覓先輩的蹤迹,重拾兒時的回憶。當時,在接受贈送《陝縣公安志》拓本儀式上,二月河深情地說,我對陝縣有着特殊的情感,對我影響最大的人就是母親馬翠蘭,在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帶着我走南闖北,現在母親雖然已經去世了,但是留在我心中的不僅是母親的音容笑貌,還有母親堅韌的性格和正直的品德。
我沒有想到,一冊小小的《陝縣公安志》竟能勾起二月河先生的對母親的回憶和對警察的情結。1965年,馬翠蘭去世,年僅40歲,那年她是法院副院長。二月河說,她是積勞成疾。母親早早地抛下了二月河,但在她那短暫的一生中,留下的堅強意志和克服困難的毅力,令二月河受益終生,也讓他對警察有着特别的感情,視為家人。
二月河曾在一篇自述中回憶過早年住在警察局大院内的情景。“縣警察局設在一個很大的四合院,不止一進,院落很深,母親就住在第一進院的西廂房裡,前面庭院是幾株梧桐樹。出了大門一片空場,大約是打麥場,場西北是幾株高大的梨樹——西廂房背靠院外,是大山,長着茂密的雜樹。”
“現在回想起來,這些繳獲的戰利品就那麼幾乎露天地堆放,真的不可思議。警察局隻要有任何一個人‘想發财’就能立即像氣球一樣膨脹起來,那實在是沒有賬目也極粗于管理的巨大财富——這真不可思議,大家的心思都不在錢上;共産黨就要得天下,‘改朝換代’的節骨眼,人們的興奮點與金錢毫不相幹,全都撲在事業上——警察局内外從夥夫到馬夫,從業人員挎槍匆匆來往,沒有一個人向那破倉庫看一眼。”
往事悠悠,一段文字,可能記錄的隻是一個曆史的瞬間與故事。盡管時光,歲月變遷,文字記載的人物逐漸被人淡忘,但它們背後的故事還在,依舊飽含着曆史的光,凝固着歲月風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自19 45 年3月成立“陝縣抗日民主政府警察局”,曆經“陝縣民主政府警察局”、“陝縣人民政府警察局”“陝縣警察局”到現在的三門峽市陝州區警察局,一路走來,風風雨雨,至今走過了76年。76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陝州公安人艱苦奮鬥,秉承信念、不忘初心,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典型人物。馬翠蘭隻是他們其中的優秀代表,她的赫赫聲名,源自身經百戰;她的一身本領,源自堅韌不拔;她的堅定信仰,源自不忘初心,源自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這些英雄人物和故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陝州公安人和他們的後代。充分挖掘公安檔案文獻,挖掘檔案人物和背後的故事,生動再現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的奮鬥曆程,再現公安英模可歌可泣、可敬可佩的閃光瞬間,充分展現70多年來陝州公安忠誠為民、英勇無畏的精神風貌,是我們新一代公安檔案人的責任和使命。
作者:陝州區警察局民警 肖耀娜
指導:陝州區警察局民警 李安澤
@三門峽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