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豫警文苑丨二月河与《陕县公安志》

二月河的母亲曾任陕县公安局副局长?尽管我在陕县公安局从警二十多年,接触公安档案工作后,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迫不及待地用现代最便捷的方式互联网搜索起来。是的,满眼的标题:“二月河的母亲,曾经担任陕县公安局副局长”“二月河先生获赠陕县公安志”。

看来是真的,近水楼台,我打开档案库房,找到了《陕县公安志》,二月河的母亲叫马翠兰,《陕县公安志》清楚记载:马翠兰,1945年1月参加革命,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晋阳一.三区任妇联会主任、调栾川县公安局任侦查股副股长;1950年3月,调陕州公安处任经保科员;1953年5月,调陕县人民政府公安局任秘书,12月9日提任副局长;1955年2月,调洛阳市郊区公安分局副局长;1958年6月,调邓县人民法院任副院长。1965年9月病逝,终年40岁,葬于南阳市卧龙岗烈士陵园。马翠兰参加革命后。一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各个时期,都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陕县公安局担任秘书期间,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被提为副局长后,平易近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给干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乎尘封的报道显示,2014年6月21日,二月河先生再次来到陕县寻觅先辈的踪迹,重拾儿时的回忆。当时,在接受赠送《陕县公安志》拓本仪式上,二月河深情地说,我对陕县有着特殊的情感,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就是母亲马翠兰,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走南闯北,现在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留在我心中的不仅是母亲的音容笑貌,还有母亲坚韧的性格和正直的品德。

我没有想到,一册小小的《陕县公安志》竟能勾起二月河先生的对母亲的回忆和对警察的情结。1965年,马翠兰去世,年仅40岁,那年她是法院副院长。二月河说,她是积劳成疾。母亲早早地抛下了二月河,但在她那短暂的一生中,留下的坚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令二月河受益终生,也让他对警察有着特别的感情,视为家人。

二月河曾在一篇自述中回忆过早年住在公安局大院内的情景。“县公安局设在一个很大的四合院,不止一进,院落很深,母亲就住在第一进院的西厢房里,前面庭院是几株梧桐树。出了大门一片空场,大约是打麦场,场西北是几株高大的梨树——西厢房背靠院外,是大山,长着茂密的杂树。”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缴获的战利品就那么几乎露天地堆放,真的不可思议。公安局只要有任何一个人‘想发财’就能立即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那实在是没有账目也极粗于管理的巨大财富——这真不可思议,大家的心思都不在钱上;共产党就要得天下,‘改朝换代’的节骨眼,人们的兴奋点与金钱毫不相干,全都扑在事业上——公安局内外从伙夫到马夫,工作人员挎枪匆匆来往,没有一个人向那破仓库看一眼。”

往事悠悠,一段文字,可能记录的只是一个历史的瞬间与故事。尽管时光,岁月变迁,文字记载的人物逐渐被人淡忘,但它们背后的故事还在,依旧饱含着历史的光,凝固着岁月风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自19 45 年3月成立“陕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安局”,历经“陕县民主政府公安局”、“陕县人民政府公安局”“陕县公安局”到现在的三门峡市陕州区公安局,一路走来,风风雨雨,至今走过了76年。76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陕州公安人艰苦奋斗,秉承信念、不忘初心,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典型人物。马翠兰只是他们其中的优秀代表,她的赫赫声名,源自身经百战;她的一身本领,源自坚韧不拔;她的坚定信仰,源自不忘初心,源自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这些英雄人物和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陕州公安人和他们的后代。充分挖掘公安档案文献,挖掘档案人物和背后的故事,生动再现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再现公安英模可歌可泣、可敬可佩的闪光瞬间,充分展现70多年来陕州公安忠诚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是我们新一代公安档案人的责任和使命。

作者:陕州区公安局民警 肖耀娜

指导:陕州区公安局民警 李安泽

@三门峡警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