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介石說天不能有二日,毛澤東不信,“便要再出一個太陽給他看”一、泛泛之交二、“今非昔比”三、中山艦事件四、分道揚镳

1946年,美國著名進步記者、作家,時年61歲的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以下簡稱“安娜”),第五次來到了中國,因為曆來對中國革命充滿興趣,是以她這次沖破萬難去到了延安,與解放區的戰士們同吃小米,同住窯洞,關系非常親密。

同是這次訪延,她人生中第一次見到了毛主席,并對他做了深入的個人專訪。期間,安娜有意無意提到了他的老對手蔣介石,本以為毛主席會不願意聊,沒想到他非常慷慨,不僅樂意聊,還聊得非常透徹,從頭到尾講述了他早年與蔣介石的三次見面,涉及到不少知名的曆史事件、曆史人物,以及他對老對手蔣介石的一些私人看法,這些都是很珍貴的史料,後來,安娜據此寫成了一部著作《中國人征服了中國》。

下面就根據安娜的這次采訪,詳細回述毛主席與蔣介石早年的三次見面(重慶談判之前),以及毛主席對“中山艦事件”、對蔣介石的犀利個人點評。

這三次見面的時間分别是:1924年1月,1926年1月,1926年5月,之後的将近20年時間裡,他們沒有再見過一面,直到1945年8月的重慶談判才重新相見。

蔣介石說天不能有二日,毛澤東不信,“便要再出一個太陽給他看”一、泛泛之交二、“今非昔比”三、中山艦事件四、分道揚镳

▲1946年8月6日,毛主席在延安楊家嶺窯洞前接受安娜的采訪,并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4">一、泛泛之交</h1>

毛主席與蔣介石的人生中第一次見面,是在1924年1月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年毛主席31歲,蔣介石37歲,這一次見面用四個字形容就是:泛泛之交。

當時在大會上,一共有165名代表參加了大會,其中第39号席位上坐着湖南代表毛主席,當時他的身份很特殊,既是國民黨員,又是共産黨員,而且都是很關鍵的職位,是以在這次會議上,他很受孫中山重視,坐的位置很靠前,他本人也是非常積極地多次站起來發言。

蔣介石說天不能有二日,毛澤東不信,“便要再出一個太陽給他看”一、泛泛之交二、“今非昔比”三、中山艦事件四、分道揚镳

▲1924年國民黨一大會場照片

而與此同時,蔣介石其實也坐在會場裡,不過他不是代表,僅僅是列席會議,當時他在國民黨内沒什麼職務,僅僅相當于孫中山的侍衛長。他在整個大會期間都非常沉默,隻有在第四天孫中山宣布成立黃埔軍校的時候,才正式在大衆視野中短暫亮相,他被任命為黃埔軍校的校長,其他時間蔣介石一直都很默默聽着其他人發言。

蔣介石說天不能有二日,毛澤東不信,“便要再出一個太陽給他看”一、泛泛之交二、“今非昔比”三、中山艦事件四、分道揚镳

▲1924年的蔣介石(左),座位上是孫中山

大會結束後,毛主席高票當選為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被孫中山委以重任,派到了上海工作,身兼多職,舉足輕重。

而蔣介石當時隻是黃埔軍校的校長,黨内職務和地位要遠遜色于毛主席,大會結束後他默默回去了甯波溪口老家。

整個大會期間,因為職務不同,家鄉不同,信仰不同,他們隻是泛泛之交,萍水相逢,幾乎沒有産生任何深入交往,并且,當時毛主席的湘潭口音很重,蔣介石的甯波口音也很重,事後回想兩人即便交流,可能一開始也不大容易互相聽懂。

就這樣,兩人的第一次見面匆匆結束了,當時估計誰沒有料到,這個偉岸的湖南人和英氣的浙江人,日後會成為一輩子的對手,還直接影響了中國的曆史程序。

蔣介石說天不能有二日,毛澤東不信,“便要再出一個太陽給他看”一、泛泛之交二、“今非昔比”三、中山艦事件四、分道揚镳

▲1924年的毛澤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2">二、“今非昔比”</h1>

“我和蔣介石再次見面時,他已經是今非昔比,成了手握重兵的新貴了,而我呢?在趙恒錫部隊的追捕下,由湖南逃到了廣州。”在安娜的追問下,毛主席又回憶起了自己與蔣介石的第二次見面,那是1926年初。

“你不是在上海嗎,怎麼能從湖南逃到廣州呢?”安娜有些詫異,因為按照毛主席前面講述,他自1924年初“一大”結束後,就被派到了上海工作,但安娜不知道的是,毛主席當年末就被迫“逃離”了上海。

發現了安娜的疑問,毛主席遂補充講述了自己在上海當秘書的日子,這是一段非常難熬的、兩頭都吃力不讨好的難忘經曆,不僅精神上備受折磨,身體上更是因勞累而病倒了。

蔣介石說天不能有二日,毛澤東不信,“便要再出一個太陽給他看”一、泛泛之交二、“今非昔比”三、中山艦事件四、分道揚镳

▲1946年8月6日,毛澤東在楊家嶺窯洞前的石凳上,接受了安娜的專訪。

毛主席對安娜解釋說:“我在上海不僅是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的秘書,同時也是中共中央的秘書,這秘書可不好當,不論在國民黨裡,還是在共産黨内,我這個秘書當得都很艱難,國民黨方面說我是‘跨黨分子’、‘毛頭小子’,排擠我;共産黨方面,我和陳獨秀發生分歧,而他的‘家長’作風很盛,容不得不同意見。在這種情況下,我的心情極為不佳,夜不能寐,便産生了思鄉之情。于是就在中共快要召開四大前夕,我以‘養病’為理由,回到了湖南。”

斯特朗這才明白過來,遂追問說:“中共四大你當選了嗎?”毛主席笑說:“中共四大,毛澤東名落孫山之外,陳獨秀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還兼任中央組織部主任,這位‘家長’的權更大了!”

“蔣介石呢?”安娜急問。

“蔣介石這時候可神氣啦,他被任命為東征軍總指揮,仍然國共合作,請共産黨員周恩來出任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毛主席笑着回憶。

蔣介石說天不能有二日,毛澤東不信,“便要再出一個太陽給他看”一、泛泛之交二、“今非昔比”三、中山艦事件四、分道揚镳

▲蔣介石

事實上自第一次見面後,毛主席主要活躍在政治領域,而蔣介石則通過黃埔軍校,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将領,并于1925年7月8日,在黃埔軍校校軍擴大成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後,親自出任了軍長,展現出了極強的軍事指揮才能。

同年10月1日,蔣介石率領東征大軍出師,10月14日首戰告捷,到11月底一舉蕩平了陳炯明的部隊,東征大獲全勝,蔣介石班師回羊城後,聲名大振,成了衆人眼中的“東征英雄”,是以到1926年1月4日,毛主席與蔣介石第二次見面的時候,确實已經是“今非昔比”了。

在當時的國民黨二大會議上,毛澤東依然坐在代表席上,而蔣介石卻坐到了主席台上,大會期間,他帶着“東征英雄”光環,趾高氣揚地向大會做了關于軍事情況的報告,并躊躇滿志地放出豪言:“去年可以統一廣東,今年既不難統一中國!”

蔣介石說天不能有二日,毛澤東不信,“便要再出一個太陽給他看”一、泛泛之交二、“今非昔比”三、中山艦事件四、分道揚镳

▲1926年北伐時的蔣介石

國民黨二大結束後,毛澤東依然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而蔣介石以最高票數當選了中央執委,似乎掌握了國民黨的軍事大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3">三、中山艦事件</h1>

聽到毛澤東講述與蔣介石第二次見面的時候,安娜滿懷好奇地追問:“這時候,你對蔣介石的反革命陰謀有無察覺?”

毛主席沒有回避:“有察覺,我預感到要出事了,并發現中山艦和寶壁艦向黃埔駛去時,問李之龍是誰的指令?李之龍說是蔣校長的指令。我同時發現蔣介石掌握的第一軍各部,幾天來晚上都是‘枕戈待旦’。我将這些異常情況報告給中共廣東區委書記陳延年,要他注意蔣介石的這些異常動向。陳延年乃中共總書記陳獨秀之子,他答複說,事出有因,查無實據,隻能提高警惕,靜觀其變。”

蔣介石說天不能有二日,毛澤東不信,“便要再出一個太陽給他看”一、泛泛之交二、“今非昔比”三、中山艦事件四、分道揚镳

▲中山艦

事實證明毛澤東的這些預感,都是非常準确的,不久後蔣介石一手策劃并實施了“中山艦事件”,這是他繼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第一次公開的大規模的“反共”行動,後來他就再也沒有“回頭”了。

1926年3月20日黎明,蔣介石秘密指揮荷槍實彈的士兵,趁着黎明的黑暗,逮捕了李之龍,占領了海軍局,包圍了省港罷工委員會,解除了勞工糾察隊的武裝,同時軟禁了周恩來,監禁了蘇聯顧問團駐地,還以保護為名包圍了汪精衛住宅,整個廣州市實行了戒嚴。震驚中外的“中山艦事件”爆發了。

事情爆發後,毛澤東早有防備,他立刻找到陳延年,建議把廣州的所有國民黨中央執委、監委委員們,秘密集中在肇慶的葉挺獨立團,同時要開會通電讨蔣,削其兵權,開除黨籍,在政治上和輿論上對蔣介石進行施壓,絕不能輕饒這次行動,否則日後必然得寸進尺。

這是很好的建議,也許毛澤東當時已經預感到蔣介石的野心遠不止于此,蔣介石表面上支援國共合作,但實際上對共産黨員沒有好感,他想要的是全面的高度集權,而共産黨員就是當時他面臨的最大“絆腳石”。

蔣介石說天不能有二日,毛澤東不信,“便要再出一個太陽給他看”一、泛泛之交二、“今非昔比”三、中山艦事件四、分道揚镳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舉行婚禮,蔣宋聯姻後,對蔣介石在政壇上地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不過無奈的是,毛澤東的這些建議最後都沒有被采納,雖然當時他進行了激烈的争辯,但都無濟于事。

說到這裡,毛主席感慨萬千地對安娜說,“通過此次事件後,蔣介石相當于是一箭三雕:第一,拘捕了李之龍打擊了共産黨;第二,汪精衛出走,蔣介石掌握了黨政軍大權;第三,威逼蘇聯軍事顧問回國,蘇聯表示同意。”

“蔣介石第一次初露反革命鋒芒,他一舉成功了。”毛主席歎息說。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9">四、分道揚镳</h1>

其實在“中山艦事件”後僅2個月,1926年5月15日,毛澤東與蔣介石就再次見面了,那是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這也是他們重慶談判前的最後一次見面。

當時毛澤東作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出席了會議,坐在下邊很不顯眼的地方,而蔣介石高高坐在主席台的正中,成為這次會議的主持者,這幾乎意味着他成為了國民黨的領袖。

5月20日,毛主席以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長的身份,向大會作了《宣傳部工作報告》,之後他立馬就辭去了這個職務,然後将大量的精力用在了農民革命運動的調查研究上。

他在1927年初走訪了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五個縣城,并在當年8月寫作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調查報告之一,直接促使他徹底認清了農民運動對中國革命的獨特重要位置,并在當年9月發出了最猛烈的高呼:“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

蔣介石說天不能有二日,毛澤東不信,“便要再出一個太陽給他看”一、泛泛之交二、“今非昔比”三、中山艦事件四、分道揚镳

▲備受國内外好評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而與此同時, 蔣介石則開始了對共産黨員的殘酷謀殺,“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殺害了大量的無辜的共産黨員和人民群衆,國共第一次合作徹底宣告失敗。

講完這些後,毛主席似乎再也坐不住了,他鄭重其事地站起身來,在院子裡來回走了幾步,然後聲如洪鐘地對安娜說:“蔣介石說民不能有二主,天不能有二日,我就不信,偏偏要再出個太陽給他看看。”

他說:“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所謂“天無二日”,必須是建立在一個重要基礎上,那就是人民擁護這個太陽,而當這個太陽不受人民擁護的時候,升得再高,也終将會被人民“射”下來。

當時正是國共内戰初期,解放軍面臨着極大的壓力,不僅人數上落後,武器裝備上更是比不上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怎麼辦呢?兩個字:民心。他說:“蔣介石雖有美國援助,但是人心不順,士氣不高,經濟困難。我們雖無外國援助,但是人心歸向,士氣高漲,經濟亦有辦法。是以,我們是能夠戰勝蔣介石的。”事實證明,他的論斷是正确的,面對蔣介石,毛主席似乎越是處于劣勢,越是顯得淩雲壯志,這樣一種必勝的信念,最終支撐着中國人迎來了新的光明的太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