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日,在結婚29周年之際,美國前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兩張溫馨的照片:57歲的米歇爾坐在沙發裡,依偎在奧巴馬的懷抱中,奧巴馬順勢摟住了愛妻的肩膀,盡顯老夫老妻的甜蜜。

奧巴馬在照片旁發文:“過去的29年裡,我喜歡看着全世界都認識的那個你,不僅僅是南方的女兒,而且還是母親、律師、行政人員、作家、第一夫人和我最好的朋友,我無法想像沒有你的生活。”
感覺到美好,是以感恩,都因為深知來之不易。
奧巴馬和米歇爾的婚姻亦是如此,他們的婚姻曾經在崩潰的邊緣遊走,激烈争吵,彼此折磨,最後忍無可忍,精神陷入抑郁之中,走進了心理醫生的診室。
讓他們結緣的,應該是同樣的黑人爸爸白人媽媽混血出來的黑皮膚。
哈佛法學院博士畢業,奧巴馬去了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實習,遇到了學姐米歇爾。整個事務所裡隻有他們兩人是黑皮膚,自然,他們走近了。因為米歇爾是奧巴馬的實習老師,兩人越走越近了。
28歲那年,米歇爾覺得自己該結婚了,但奧巴馬卻不想結婚,認為兩個人有感情,在一起開心就行,沒必要結婚,那麼俗。米歇爾急了,在一個浪漫的高檔餐館裡,跟奧巴馬吵了起來。她堅定地認為應該結婚,要麼就不要在一起了。是真愛吧,吵到互不相容的時候,奧巴馬讓侍者上了一道菜,菜裡有一枚戒指。米歇爾頓時破涕為笑。
婚後米歇爾因為工作忙碌,流産了一次,然後再也不能懷孕了。34歲的時候,米歇爾意識到自己可能無法正常懷孕了,開始去醫院尋求幫助。她做試管嬰兒,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後來又做了一次,生下了第二個孩子。
米歇爾是哈佛法學博士,當媽媽之前,她的薪水比奧巴馬還高,曾任芝加哥市政府市長助手,芝加哥大學學生事務處副處長。2002年轉到芝加哥大學醫療中心,最初出任社群事務執行董事,2005年晉升為副董事長(社群及對外事務)。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女強人。但是,當了媽媽之後,她像大多數女人一樣,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于是,她辭去了原來的工作,開始了帶娃的主婦生活。
但這個時候,奧巴馬也正處在事業低谷。奧巴馬決心從政,開始競選州參議員,工作十分繁忙,但卻接連失敗,還不掙錢。
米歇爾不僅陷入“喪偶式育兒”,奧巴馬成天不着家,還陷入經濟困窘。米歇爾大多時候都是一個人在家裡照顧孩子,有時候等奧巴馬回家吃飯,會等到半夜也等不來。好不容易等奧巴馬回來了,他話都來不及說,就一頭紮到帶回來的一堆檔案裡去了。二人似乎越來越形同陌路了。
這還不算,奧巴馬把錢都用在了議員競選上,對家庭,生活費都拿不出來。家務勞動,獨自帶娃,經濟拮據,這一切都壓在米歇爾一個人身上,米歇爾扛不住了。一天久久等不到奧巴馬回來,米歇爾憤怒了,終于聽到了奧巴馬的開門聲,米歇爾控制不住吵了起來。
從此,激烈的争吵成了他們婚姻的家常便飯。
吵到彼此都受不了的時候,他們想到了離婚。但是,離婚能解決問題嗎?離婚隻是他們兩個人分開了,但是,導緻他們關系惡化,導緻離婚的原因一個都解決不了。
第一,家務勞動,奧巴馬如果要孩子的撫養權,那麼,跟米歇爾離了婚,他就必須要麼親自當奶爸帶孩子,要麼請保姆全天帶孩子。自己帶孩子,他就必須放棄正在全力努力的從政工作,而請保姆帶孩子,他一沒有錢,二不放心。那麼,兩個孩子肯定都得給米歇爾。而無論一個孩子給米歇爾還是兩個孩子都跟着米歇爾,米歇爾的家務勞動都不會減輕。也就是說,從孩子和家務勞動的角度來說,離婚不能減輕任何一方的勞動量,隻是少了一個人的幫助而已。對于奧巴馬,沒有了妻子和兩個女兒的家庭,對于米歇爾來說,沒有了在社會上給她和女兒保護的男人。僅此而已。
第二, 米歇爾“喪偶式帶娃”的壓抑,離婚并不能解決,除非把兩個女兒都甩給奧巴馬,否則她依然要獨自帶娃。離婚,隻不過是讓她從假性“喪偶式育兒”變為真的單親家庭育兒,獨自帶娃這點,離婚無法解決。
第三, 離婚也無法解決經濟拮據問題。奧巴馬忙于政治活動,該沒有收入還是沒有收入,除非他放棄從政,依舊去當律師。但奧巴馬從政的熱情很高。而米歇爾,在家當全職媽媽,不上班,該沒錢還是沒錢,離了婚也照樣沒錢。
是以,想離婚是因為激烈争吵,彼此精神上都到了崩潰的邊緣。而造成激烈争吵的原因,是因為上述三點。離婚能結束激烈争吵,但卻無法解決生活中導緻争吵的根本原因,離婚就毫無意義,離了婚,隻能讓二人的生活更加艱難,還連累了孩子缺爹少娘。
離婚顯然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增加更多麻煩。
奧巴馬和米歇爾權衡再三,覺得還是要停止争吵,解決問題,拯救婚姻為上。但問題怎麼解決?彼此都陷入了一種死循環,極度困惑,走不出來。于是,他們走進了心理醫生的診室。
看了幾次心理醫生之後,奧巴馬和米歇爾認識到,不解決現實的問題,心理問題也很難解決。争吵隻是一種表象,而導緻争吵的現實原因不解決,他們的生活隻能滑進更深的深淵。
而米歇爾找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跟中國普通婦女解決婚姻問題的辦法本質毫無二緻。
她先找來了自己的母親,請她過來幫自己帶孩子。她的母親很開明,了解她的難處,果斷答應過來幫她帶孩子,分擔她的的家務勞動。這不就是外婆幫帶孩子嗎!沒别的高招。
然後,米歇爾騰出一部分時間來,找了一份兼職,掙錢來解決經濟困窘。對于“喪偶式育兒”,她解決辦法更簡單,幹脆權當奧巴馬是空氣,權當他不存在,自己該幹什麼幹什麼,不指望,也不等待他的到來。她不再讓孩子和自己圍繞奧巴馬的時間旋轉,轉而制定屬于自己和孩子們的作息規律。并讓孩子們知道:“我們不要等爸爸,是他要趕上我們。”
她自己在母親的幫助下,該怎麼照顧孩子怎麼照顧,該幹什麼幹什麼,不再等待奧巴馬回家吃晚飯,不再等待奧巴馬來了陪孩子們一起遊玩,也不再等待跟奧巴馬商量什麼家庭事務,一切都自己一個人幹,一個人想好了,做決定。
不再想奧巴馬不回家,也不再想奧巴馬不管家,奧巴馬對于家,在她就像一個旅客。這樣想,米歇爾輕松多了,自己有條不紊地過着自己的日子。漸漸地,日子越過越平穩了,心态也跟着好了。
而奧巴馬,看到了家庭的井然有序,繁忙工作之後,回到家中,感受到平靜溫暖,工作的壓力和挫敗感帶來的煩躁都被沖淡,慢慢覺悟到了自己對家的疏遠,在夜以繼日的工作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之後,一次次競選參議員失敗之後,他放慢了腳步,開始分一部分精力給家庭。他開始按時按點地回家吃飯,開始在周末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遊玩。在一次重要的投票會議上,他的女兒突然生病住院,他放下投票,立即去了醫院陪伴孩子,這一次造成了他被議員們譴責。
慢慢地,他們的家由充滿暴戾的争吵變得平靜祥和。
過去,奧巴馬在卸任總統的告别儀式上,曾數次哽咽,并深情地對米歇爾告白:“在過去的25年裡,你不僅是我的妻子,我孩子的母親,更是我的摯友。你因為我而承擔了一個你最初并未要求的角色,并把它演繹得如此優雅、勇敢而幽默。你讓我感到無比驕傲,你讓整個國家為你自豪。”
作者:蔚菲虹:撰稿人,編劇。在缤紛的世态人情中,理出決定人生高低成敗快樂與否的背後準繩,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