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 憶
劉偉馨
法國影片《回憶》,以一場葬禮引出一家三代:奶奶、爸爸和孫子。孫子叫羅曼,他的爺爺去世了,在爺爺葬禮進行的過程中,穿插着他奔跑的鏡頭——原來他跑錯了墓地。等他到達時,葬禮已經結束。爸爸當然不滿意,而奶奶卻對他說:“你爺爺不會生氣,他那麼愛你。”
這是一部不能确定誰是主角的電影。主角是奶奶瑪德琳嗎?這是一位85歲高齡的老人,丈夫剛剛去世,她又突然摔了一跤。她的3個兒子不放心她獨居,便把她送到養老院,随後,又沒有經過她的同意,把她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賣了。奶奶從養老院出走,不知所終。爸爸米歇爾也可以是主角。60多歲,剛剛在郵政銀行參加完退休告别儀式,這個專職遺産顧問,40多年的職業生涯從未出錯,現在似乎陷入了退休危機,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婚姻也亮起了紅燈,還要擔心自己的媽媽。孫子羅曼,20多歲,高中畢業,在一家酒店上夜班,一心想尋找一生摯愛的女孩。他一方面關愛奶奶,另一方面又要為父母的關系操心,成了連接配接各種關系的紐帶,也應該是主角。
不知導演是否有意将人生各個階段的所有困惑展現出來,電影讓我們看到如此情景:年輕人面對愛情時既向往又猶豫;中年人(或低齡老人)對婚姻、家庭産生了一種焦慮情緒;高齡老人對養老、孤獨、死亡抱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羅曼在和奶奶一起參加的葬禮上,遇見一個女孩,他們隻是對視了一眼,那個女孩卻讓羅曼念念不忘。羅曼甚至會在加油站超市向陌生收銀員提問:“怎樣才能找到今生摯愛的人?”爸爸向羅曼訴苦:“你媽媽不和我說話了。”在米歇爾看來,他妻子娜塔莉盡管還沒有退休,但已有了退休危機。而娜塔莉卻認為,是退休把米歇爾逼瘋了,他毫無生氣,看上去不對勁。奶奶瑪德琳被兒子送進養老院,她隻想回家,卻無家可歸。事實上,養老院疏于管理,瑪德琳出走,院方竟然毫不知情,警察局對找人也無能為力。
《回憶》講述的是沉重的話題,但它用散文式的法式幽默、溫情,消解了所有的悲傷和痛苦,反而讓電影有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奶奶瑪德琳盡管失去了家,但她不是自怨自艾的人,她堅強、自尊、灑脫。她唯一想做的,是回到她故鄉諾曼底的一所國小——由于戰争,她隻上到三年級就随父母離開,那裡有她的回憶。羅曼在海邊找到了出走的奶奶,陪她去學校。奶奶坐在教室裡,和孩子們一起上課。臨别時,每個孩子都為瑪德琳畫了一幅肖像。對羅曼來說,他能和女老師路易斯相愛,要歸功于加油站超市的收銀員,當羅曼問他如何找到今生摯愛時,他說:“停止等待。”路易斯就是他停止等待的結果。而爸爸米歇爾,一直愛着他的妻子娜塔莉,還把臆想中的娜塔莉的情人揍了一頓,其實,這都是娜塔莉編的故事。米歇爾對羅曼說:“沒有她,我什麼都不是,她是我的激情。”娜塔莉也向羅曼講述了她和米歇爾相愛的過程:“我教書的第一年,22歲,有一天,我下了班,聽到有人喊‘小姐,你非常漂亮,我真希望從未見過你’。所有學生都看着我們。那個人就是你爸爸。”為解決父母的婚姻危機,羅曼慫恿爸爸去加油站超市,那個收銀員好像人生導師,也給了米歇爾一句金玉良言:“無法前行時,你就要找找以前的美好。”接下來,電影出現的美麗畫面是:米歇爾在大庭廣衆之下,重複了幾十年前初次見娜塔莉時說的話。人們問娜塔莉:“他是誰?”她略帶羞澀且驕傲地說:“未婚夫。”然後,她挽起米歇爾的胳膊,一起離去。
奶奶在旅館突然倒下,去世了。葬禮上,緻辭人說:“愛是我們彼此分享的一份饋贈。”羅曼新結識的女友路易斯,和影片開頭羅曼跑錯爺爺的墓地一樣,也沒有趕上葬禮。但電影最後的鏡頭是,羅曼和路易斯在大街的石梯半腰上擁吻。
本文轉自網絡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們在“銘語銘言”不見不散。
關注公衆号
鼓勵支援小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