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美援朝敲牛皮糖戰術

作者:林徽因仰望的靈鹫山

 牛皮糖号稱“揚州一絕”,是揚州特産。口味香甜,外層芝麻均勻,切面棕色光亮,呈半透明狀,富有彈性,味香,細嚼不粘牙,在海内外享有盛譽,早在清朝乾、嘉年間就已面市揚州

抗美援朝敲牛皮糖戰術

在上甘嶺戰鬥間隙,志願軍戰士在坑道口用自制的樂器演奏歌曲

第五次戰役規模是很大的,敵我雙方兵力都在百萬。沒有消滅美軍一個團的建制,隻消滅一個營的建制有六七處;消滅僞軍一個師,其餘消滅的都是不成建制的。一般包圍美軍一個團,全部殲滅要兩天時間,原因是我軍技術裝備太落後,他的空軍和地面機械化部隊拼命救援。全殲美軍一個整團,一人也未跑掉,隻在第二次戰役中有過一次,其餘都是消滅營的建制多。一般夜晚包圍不能殲滅時,第二天白天他就有辦法救援出去。

在這時毛主席來了一個電報,訓示對美軍作戰的口子不能張得太大,必須采取敲牛皮糖的辦法,一點一點去敲。這個辦法很好,但需要有一過渡辦法,使陣地穩固起來。站不穩腳就無法去敲别人。

抗美援朝敲牛皮糖戰術

志願軍戰士化雪止渴

由第四次到第五次戰役結束,經過兩個多月的激烈戰鬥,敵軍也就相當疲勞了;我軍陣地已開始形成,并逐漸鞏固起來,地面防禦戰轉變為地下固守防禦戰。在作戰形式上,我方進一步構築坑道縱深工事,沿着“三八線”逐漸完成。坑道工事的加強,敵攻不破我陣地(上甘嶺陣地的出現即是一例),使敵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均被挫敗。

我集中兵力可以有選擇、有準備地攻破敵陣地,學會了既利用坑道工事為掩護進行防禦戰,又利用坑道工事進行陣地進攻戰。

構築穩固的陣地戰,在一九五一年夏秋出現了,對敵軍進行主席訓示的“敲牛皮糖”戰術開始了。即集中最大限度的火力、兵力,做好隐蔽進攻陣地,每次殲滅敵一部,大多是敵一個營。打了不少這樣的殲滅仗,每月大概打四五次,集中起來就不少了,而且真正學會了陣地攻堅戰。

1951年5月,毛澤東聽取志願軍參謀長解放和第3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赓關于北韓戰場的情況彙報後,根據志願軍入朝後連續五次運動戰的經驗和美英軍隊的作戰特點,對志願軍應采取的作戰方法作了明确訓示。他說:“志願軍總的政治任務是輪番作戰,消滅美英軍九個師(幾個雜牌旅營全體在内),則可解決北韓問題。打法上同意彭總提出的不斷輪番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即‘零敲牛皮糖’的辦法。

抗美援朝敲牛皮糖戰術

戰鬥英雄關崇貴(左)用輕機槍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并擊落敵機一架

對美軍作戰以一次以徹底幹脆殲滅敵一個營為目标。一次使用三四個軍(也可多一點),其他部隊整補待機,有機會就打。如此輪番作戰,在夏秋冬三季内将敵人削弱,明春則可進行大規模的攻勢。”(《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卷,第492頁)

牛皮糖,是中國農村用糯米和麥芽精制的一種黏力很強的傳統糖塊,用金屬器具一小塊一小塊地敲下來,供人食用。毛澤東以此比喻打小殲滅戰。

同年6月,志願軍經過五次戰役,把敵人趕回到三八線附近,扭轉了戰局。但是,由于敵軍技術裝備處于優勢,掌握着戰場制空權,對志願軍的作戰行動和後方供應影響極大。加之戰線越向南移,志願軍供應越困難,兩翼也越加暴露,敵登陸威脅亦越大,志願軍作戰的不利條件增多。

同時,北韓是三面環海的狹窄半島,受地理條件限制,部隊難以實施廣泛機動和大量殲敵。當時志願軍一次包圍美軍1個師,甚至1個團,都難以全殲。

根據這種情況,第五次戰役結束後,中共中央軍委制定了“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基本要求是:在戰略上實行堅守防禦作戰的同時,在戰役和戰術上積極展開攻勢行動,在鞏固和改善自己陣地的同時,采取“零敲牛皮糖”,打各種小型殲滅戰的方法,不斷殲滅和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敵經常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促使戰局不斷向着有利于中朝的方向發展。

志願軍各部隊廣泛采用“零敲牛皮糖”戰法,在準備充分、确有把握的基礎上,在若幹個被標明的戰術要點上,集中優勢兵力火力,采取突然動作,從殲滅敵班、排、連支撐點,逐漸發展到消滅敵建制營,進而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奪取了防禦作戰的主動權。僅1951年6月11日至11月底,中朝兩國軍隊就取得了殲敵25萬餘人的戰績。1953年,志願軍在金城以南地區一次突破敵4個師的防禦正面,打入敵十幾千米的縱深,取得殲敵5萬餘人的戰果,迫使敵求和停戰。

最後一次陣地突破戰,是停戰前一夜(一九五三年七月下旬某夜),我方以四個軍一夜突破敵人二十五公裡縱深的坑道工事體,消滅南北韓軍四個師大部,美軍一個重炮團。

我們打出了這樣一套陣地積極防禦的新戰術,即劣勢裝備的我軍,進攻敵陣地時,能攻得破;防禦時,能守得住;能攻能守,掌握戰場主動權。

這是革命軍隊優良的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相結合的表現,為持久的陣地戰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此戰勝利,迫使敵方聯軍總司令克拉克上将請求馬上在停戰協定書上簽字,克拉克和他的僚屬說:“美國上将在一個沒有打勝的停戰書上簽字,這在美國曆史上是第一次。”我在簽字時心中想:先例既開,來日方長,這對人民說來,也是高興的。但當時我方戰場組織,剛告就緒,未充分利用它給敵人以更大打擊,似有一些可惜。

  抗美援朝戰争經驗是豐富的。在完全沒有空軍掩護下的後方勤務工作,其經驗也是寶貴的。在反細菌戰中,也取得了不少經驗。

  在北韓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與北韓人民軍并肩作戰,兄弟般地互相支援。在三年的共同鬥争當中,我軍與北韓人民及北韓人民軍之間用鮮血凝結起來的戰鬥友誼是更加鞏固了,國際主義的感情是更加深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