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悝“奇葩斷案”

作者:自由空間—吳
李悝“奇葩斷案”

魏國謀臣李悝

說起李悝,很多人可能都沒聽說過。沒聽說過沒關系,現在我就将李悝的故事講給你聽。李悝在春秋戰國的曆史階段中絕對算得上是個既低調又有實力的人。

大家知道戰國時期,秦、齊、楚、燕、韓、趙、魏這七個國家,是當時的戰國七雄。在這七個國家裡邊,以秦、齊、楚這三個國家的勢力最大,剩下的幾個國家就相當于是在夾縫中生存了。

李悝,就是來自這剩下的這幾個國家裡的魏國。李悝出生在魏國的濮陽,按現在說就是河南人。李悝年幼的時候,接受的是孔聖人的儒家教育。

春秋時期,隻有秦、齊、宋、晉、楚這個五個國家号稱春秋五霸。後來晉國的魏氏家族滅了晉國成立了魏國。不過,魏國地處秦國和楚國這兩個大國的交界處,稍微有點不留點神,就有可能随便被哪個國家把它給吞掉了。當時的魏國國君是魏文侯,看到這樣的情況後也是十分擔憂,生怕哪一天就成了别人的刀下鬼了。為了壯大自己的國家,魏文侯發出很高的懸賞來招募人才,而李悝就是魏文侯在這次招募的時候來應聘的。

李悝到了魏國後,先做了個地方的小官,後來慢慢的做到了郡守的職位。李悝做了郡守之後,在魏國也算是有點名氣了,國君看他能幹,就讓他駐守在上地這個地方。

上地是魏國和秦國兩個國家的交界之處,是魏國十分重要的邊關要塞,兩個國家的士兵和邊界的百姓時不時的互相有摩擦,而且大多都是魏國士兵和百姓被欺負。李悝看到這種情況,心裡就開始有了盤算,他覺得要想讓當地的士兵百姓不受到欺負,那就是提高軍民們的箭法,要是人人都變的功夫強了,一個人能打他七、八個的,就不會再有人挨欺負了。

為了提高村民們的箭法,李悝想了個奇葩的招兒,他在衙門的院子前邊立了個射箭用的靶子。然後告訴當地的老百姓,以後打官司告狀的時候,甭管你有沒有理,首先要做的就是給我表演箭法,凡是能夠射中靶子的,不管你是受害者還是加害者,這案子都判你赢。

李悝的這個政策一公布,氣壞了當地的老百姓,大家議論紛紛的說:“我們受欺負了,受傷害了,還不能直接上訴,還得先去表演上一番箭法,合格了之後才能告狀!”不過,老百姓氣歸氣,這狀還是要告的,是以,等政策實行下來之後,大家紛紛回家忙着練習射箭去了。時間一長,老百姓也就習慣了這樣的政策,有時候練習完了,街坊鄰居間還互相切磋交流,分享自己的射箭經驗。

慢慢的,當地軍民的箭法得到了普遍提高。爾後,秦國的軍隊再度跑過來的時候,李悝發動當地的老百姓,大家一塊拿起手裡的弓箭去予以還擊,秦軍被射的是死傷無數,剩下沒射中的也都灰溜溜的跑回去了。

李悝“奇葩斷案”

魏文侯知道這件事之後,就大大的獎賞了李悝,不管用什麼法子,隻要能抵禦住秦軍的侵犯,那就是人才。後來,李悝在魏國做到了國相的位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