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文生(左)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文梅 見習記者 周南 北京報道
“教練,這麼多年帶我們真的辛苦了。”“要抱抱教練。”“謝謝教練,拿到金牌我們要請你吃大餐” ………說這些話的分别是17歲的林劉力、9歲的徐文生和21歲的陳兆然。除了這三個孩子,還有15歲的葉鵬,他們四人都來自福建省甯德市蕉城區特殊教育學校,也是本屆特奧輪滑項目中代表福建隊出戰的運動員。
10月28日,随着特奧輪滑項目最後一場比賽結束,孩子們的最終成績也得以确認。葉鵬和林劉力分别在特奧輪滑男子12-15歲組500米、16-21歲組100米項目中奪得金牌,陳兆然摘得特奧輪滑男子22-29歲組500米銀牌。
輪滑比賽現場
特奧輪滑比賽是專門為智力殘障人士士舉辦的競賽運動,強調的不僅僅是技巧,更是參與和融合。作為一名特殊人群體育教師,福建省特奧輪滑隊教練周天緣參與特奧項目多年,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特奧會的平台确實很好,很多智力殘疾的孩子他們一輩子可能都沒有機會走出去,看到外面有這麼多人。這個平台确實幫助很多孩子建立目标,實作他們的人生價值。”
“生來特殊”
據周天緣介紹,他帶的這群孩子“生來特殊”,分别患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殘疾,智力明顯低于一般人的水準,并顯示出适應行為的障礙。其中,陳兆然還患有自閉症。
陳兆然自2008年福建特奧輪滑隊創立之初就參加訓練,那時他才9歲,作為“元老級”運動員,他曾在全國第五屆特奧會輪滑比賽中獲得2金2銀1銅的佳績,
陳兆然的母親陳賽鳳也是本次特奧輪滑隊的領隊,自兒子加入輪滑隊以來,她見證了周天緣帶着一屆又一屆孩子闖出名堂。“在我眼裡,周教練不僅是教練,更像是輪滑少年們的‘爸爸’。我特别感謝周教練,兆然從小患有自閉症,不願意與人溝通交流,但是他參加輪滑運動後有了比賽意識和團隊精神,他在認知、了解、情緒行為等方面都有所改善,睡眠品質也提高了。”
如今的陳兆然已經22歲了,在對陳兆然的寄語中,周天緣說:“陳兆然從一個懵懂的男孩到‘老成的’青年,一步一個腳印地滑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我希望他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同樣能滑出精彩。”
想要滑出精彩并不容易。輪滑運動本身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危險性,加上智力殘疾的孩子們身體平衡能力較差,從學習流暢滑行起就比較困難。
在周天緣看來,訓練最重要的就是行為習慣的改變,是以他總是從最基本的穿輪滑鞋和戴護具抓起。智力殘疾孩子的動手能力較差,穿戴鞋子和護具要花十幾分鐘,在學校訓練時,周天緣總會多留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動手。“習慣很重要,要慢慢培養他們,一步一步來。”據周天緣介紹,現在除了徐文生因年齡小、手勁兒不足,還需要他的幫助,其他孩子都能自己較快完成穿戴了。
訓練時最難的地方在于孩子們無法了解動作,即便他們的智力相當于七八歲的孩子,但了解能力有時候還不如七八歲的孩子,是以學得很慢。周天緣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就是通過不斷示範,對動作進行強化訓練,“教了再教,教了再教,無數次地教,讓他們形成肌肉記憶。有時候突然動作做得有點像了,我會鼓勵他多做幾次給我看,慢慢讓動作定型。”
為了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周天緣把項目都報滿了,這對運動員的體力和毅力都是考驗。但他們并不會感到有壓力。這群孩子總是顯得“懵懂”,他們有自己的快樂,周天緣笑着告訴記者:“他們就覺得很好玩,很開心,說喜歡這裡,不想回去。”
“成長在路上”
輪滑運動給智力殘疾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在學校裡,隻要對體育表現出興趣的孩子,周天緣都願意讓他們試一試輪滑。徐文生隻有9歲,訓練時間不長,也是本次特奧會福建輪滑隊最小的參賽選手。因為年紀太小,無論是訓練還是生活上,周天緣都會給他更多關照。周天緣告訴記者,為了照顧徐文生的起居,本次陝西之旅,他們二人連睡覺也在一個房間。“其實我每一屆都最‘怕’帶小運動員,他們年齡小容易感冒生病,是以我會非常細心地照顧他們。”
年紀小的孩子在訓練中難免生出怠慢,正常的交流不好使時,周天緣就“連哄帶騙”。“他們有時候不想練了,我就跟他們說,練好了就能坐飛機,後來訓練時他們就天天問飛機什麼時候來,我告訴他們好好練,我就打電話叫飛機過來,有時在操場上看到天上有飛機飛過,他們也很高興。年紀小的孩子我‘哄哄’他,大點的孩子會跟着偷笑。其實,我這也是用另一種方法引導他們。”周天緣說道。
在周天緣看來,這群智力殘疾的孩子,能參與到輪滑運動中是“很幸運的”。他告訴記者:“很多孩子我都是從七八歲開始帶他們,這麼多年下來,他們每參加一次比賽,回到學校後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身體素質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變強了、行為習慣變好了,整個人都開朗了許多,更樂于和同學們一起互動了。”
2017年周天緣帶葉鵬外出參賽後,葉鵬“整個人都變了”,周天緣就有意識地培養他成為體育組長,經常讓葉鵬給其他同學做動作示範和帶領他們做熱身運動,“他都做得有模有樣。”
這次特奧之旅孩子們拿了獎牌,周天緣固然開心。而在比賽前的采訪中,周天緣就告訴記者,自己對孩子們的要求并不高,盡量發揮就行。“我一直跟他們說,如果能拿到金牌,教練也很開心,如果沒有拿到,我們也體驗一下大會的樂趣、感受一下氛圍,從福建大老遠趕來,也見識見識外面的世界。”尤其是對年紀小的運動員,比起成績本身,更重要的是給他們機會嘗試,和積累比賽經驗。
關于孩子們本次特奧之旅和未來人生之旅,或許周天緣在社交平台的一條動态就是最好的诠釋:“成長在路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