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終于看完了十年前沒讀懂也沒看完的長達百萬字的鴻篇巨著——《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巨著帶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震撼,感動和鼓舞。
令我震撼的是,路遙對上個世紀我們國家的政治制度和經濟狀況,陝西省(陝北、關中和陝南)的風俗文化和發展曆史,古今中外文學以及不同學科知識等都十分谙熟,信手拈來。作者用近十年(1975-1985)時間詳細地描繪了我國城市和鄉村在時代背景之下的整個嬗變曆程,例如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等。同時,路遙還對上個世紀的官場政治生活描繪的十分詳細到位,讓我不禁在想,路遙是否真的有過那麼幾段政治經曆。此外,最引人注目的描述,我認為當屬孫少平在銅城大亞灣煤礦的經曆了。路遙對礦工的礦區日常生活和井下作業流程描述十分詳細,讓我們這些未曾接觸也不可能接觸煤炭的人開闊了視野。還有文中時不時出現的情感真摯、表達直白、語言诙諧的信天遊。最後還有夾雜期間的一些其他學科知識,如描寫季風、暴雨的氣象學知識,描寫宇宙天體的實體學知識,描寫中醫治病的中醫知識……每當我閱讀到這些内容時,都讓我為之震撼,令我欽佩。一個人到底得有多麼豐富的人生閱曆,究竟得涉獵多少領域浏覽多少書籍才能寫出如此包羅萬象,波瀾壯闊的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史呢!或許,這就是常人和作家的差別吧!
令我感動的是,小說所描述的農村生活以及孫少安,孫少平,孫蘭香兄妹三人的人生經曆讓我産生了許多共鳴。盡管我生于改革開放之後,長于陝南大山之中,但小說中出現的地主、公社、社員、村小等名詞我至今還能從長輩們的嘴裡聽到。在村裡國小開社員大會的傳統依舊未變。每個村子都有那麼幾個“閑話中心”,熱鬧非凡,長盛不衰。在村裡上國小,公社上國中,縣城上高中,省城上大學和研究所學生是每個農村孩子求學必經之路。以及愛看熱鬧、愛耍闊等特性在我們村裡的人身上展現的淋漓盡緻……諸如此類,小說中還有許多。可見某些特性在半個世紀前後的農民身上一直都有保留,始終未曾摒棄過。當然,引起我共鳴最深的還是孫氏三兄妹的整個人生奮鬥曆程,因為從他們三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點我的影子。我想,能産生共鳴的不止我一個,可能還有千千萬萬個正在努力奮鬥的農村青年。還有在孫氏三兄妹每次遇到困難時,總會有一種莫名的幸運力量來幫助他們,永遠不離不棄又通情達理的家人;親和友善、雪中送炭的鄰居金俊海一家人;親密無間、慷慨仗義的兄弟朋友金波;善解人意又志同道合的紅顔知己田潤葉和田曉霞;還有許多萍水相逢但卻無比熱心的路人過客。這些人的出現不僅溫暖了主人公們的人生,還感動了小說之外的青年讀者——我。他們讓我感受到,原來人世間不僅僅隻有風雨雷電和寒霜黑雪,還有許多為他人遮風擋雨,雪中送炭的可愛天使。
令我備受鼓舞的是,主人公孫少安和孫少平對待人生不幸和苦難的樂觀态度和奮鬥精神。他們在面對生活的困苦艱難和命運的不幸無常時,沒有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也沒有被生活和命運蹂躏到一蹶不振。相反,兩位主人公敢于直面人生的種種不幸和苦難,樂觀坦然地迎接苦難,甚至用一種類似“阿Q精神”的态度去享受苦難,最終使得自己在不幸和苦難中得到一種重生和成長。是的,縱觀整部小說中所有人物的命運,可以得知,在人生的長河裡,是不存在一順到底的,總會存在一些曲折和坎坷,我們甚至可以把不幸和困難看做是人生的一種常态,這絕不是一種悲觀主義者的認知姿态,而是一位客觀理性者的清醒認知。苦難使人痛苦,使人成長,也使人幸福。唯有敢于迎接苦難,樂于享受苦難,勇于戰勝苦難的人,才能真正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也才能夠得到自己那個平凡世界裡的幸福。
願歲月能夠善待每一位默默無聞,努力奮鬥的人!即使不能,那麼我們自身也要敢于面對困境,迎接苦難。以勇敢為刀,以拼搏為劍,時刻懷揣一種亮劍精神笑對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