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鎮化高速推進的今天,我國許多城市依然存在“城中村”,就連北京、廣州、深圳等等大都市也不例外。城中村給人最直覺的印象就是髒亂差,魚龍混雜,隐患多多。但它也有着無法替代的地位,低房租,便宜的蔬菜,較低的生活成本。城中村是剛畢業大學生和外來務工者最後的天堂。

城中村的存在是地方政府的眼中釘,恨不能全部拆盡,然後變賣土地,蓋起一棟棟高樓大廈,這樣既整齊又好管理。城中村就像一個壞學生,有着許許多多難以改進的問題:消防安全隐患、治安管理隐患和衛生髒亂問題等等,但是它為無數務工者提供了遮風擋雨的家。有人說城中村就像是貧民窟,與現代城市規劃格格不入,妨礙了衛生文明城市的建設。但是許多人忽略了它是外來務勞工員立足城市最低成本的一個溫暖的港灣。
誰都想住在小區環境優美的商品房,過着小資般的生活,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買得起房子。總理說:中國大約還有6億人每個月才1000元的收入,這是中國的現狀,也是很多富二代無法了解的。每一個在外鄉奮鬥的人們,都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城中村無疑是他們最佳的選擇之一。
随着城中村慢慢消失,外來務勞工員的返鄉潮,我們終于感覺到了生活成本的上升。下水道疏通從50漲到120,保姆工資從1000漲到4000,連裝修小工日薪也從80漲到300。不知不覺中,我們生活中所有的成本都在無形中翻了好幾番,隻有那可憐的工資還遲遲沒有動靜。城鎮化飛速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整潔的環境,也無形中增加了所有人的生活成本。
慢慢的,連城中村的房子也漲價了,再也找不到一間200的房子,那一排排高樓林立的小區,是我們微薄薪水無法承擔的痛楚。我們住的地方也從一環到了三環再到了偏離的小縣城,回不去的故鄉和融不進的他鄉成了當下最應景的寫照。願城市的管理者給務工者留一片最後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