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2019年12月28日晚,華藝國際25周年·2019秋季拍賣會“物外——古代書畫及文人書房”專場于廣州琶洲南豐國際會展中心二樓舉槌,本場共上拍99件拍品。其中,專場封二拍品,沈初《臨蘇轼九帖》以600萬起拍,最終1070萬落槌,以1230.5萬元溢價成交。

​《石渠寶笈》被收藏界奉為圭臬,編纂人員均為書畫研究及鑒藏大家,記載了清内府所藏自古至清代的列朝帝王和名家的書畫作品,可謂“既博且精,非前代諸譜循名著錄者比也。”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石渠寶笈》經過初編、續編和三編,收錄藏品計有數萬件之多。如此卷帙浩繁中,也不乏承載帝王喜好的奉命臨摹之作。嘉慶帝極其熱愛書法,對名家法帖的臨寫不曾間斷,對“宋四家”之一——蘇轼的書法更是推崇備至。他不但親自臨寫蘇轼詩詞,還命器重的臣子統臨蘇轼名帖,以供禦前賞閱。寶笈珍品,清宮秘藏——沈初《臨蘇轼帖》即是其中佼佼。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沈初 臨蘇轼帖 水墨紙本 冊頁 16×58cm×8

華藝國際25周年·2019秋拍拍品

著錄:

《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11冊《石渠寶笈三編(四)》P2939-2941,上海書店,1988年。

沈初作為乾隆、嘉慶兩朝重臣,曾任六部中的禮部侍郎、兵部尚書、吏部和戶部尚書,并以學識淵博、藏書巨富和尤擅書法而著稱。他曾主鄉試、任學政,先後曆充四庫全書館、實錄館、三通館副總裁,續編《石渠寶笈》《秘殿珠林》,校勘太學《石經》。逝世後賜谥号文恪,祀于賢良祠。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沈初“書隐樓”

後其住墅“書隐樓”與甯波“天一閣”、南浔“嘉業堂”被世人并稱“明清江南三大藏書樓”。如此克己奉公、才華橫溢之人,此次奉旨臨寫蘇轼法帖,除卻其書法備受肯定外,亦有其為人處事深得帝心之故。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石渠寶笈》除分屬三編,還分書畫卷、軸、冊九類;每類又分為上下兩等,真而精的為上等。作為“石渠著錄”的上等之品,《臨蘇轼帖》在《石渠寶笈•三編》中記載為《沈初、周興岱書,董诰、關槐畫》四冊中的第一冊,且“本幅紙本。摺裝四冊。每冊八幅,皆縱五寸,橫一尺八寸一分。”詳細說明冊頁為紙本經折裝,封面為油桐木封,上有題簽。頁首為藍底灑金箋,餘者皆為上等宣。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内钤七方嘉慶帝常用鑒藏印,亦出現“石渠寶笈”、“寶笈三編”的印迹,表明其确為“三編”著錄,另有沈初臣屬印鑒,以示供上。冊頁展閱連貫,收藏友善,紙張厚實光潤,印泥色沉質穩,足見整本冊頁用料講究,規格嚴謹,為典型的清内府冊頁裝幀模式。如此品相,在面世“寶笈”珍品中亦屬翹楚。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而多枚嘉慶帝鑒藏印鑒的出現,亦表明此冊曾為帝王案頭把玩之作。如此禦覽加持,《臨蘇轼帖》于雍容端方外更添磅礴貴氣,錄入《石渠寶笈》實屬實至名歸。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蘇轼《新歲展慶、人來得書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在沈初《臨蘇轼帖》中,《新歲展慶帖》原迹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京酒帖》《啜茶帖》《寶月帖》和《獲見帖》原迹則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又答王庠書》《與鮮于子駿書》《書吳道子畫後》等雖僅存于蘇轼文集當中,但文辭犀利,言之有道,讓人讀之便能遙想墨迹之神采。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沈初《臨蘇轼帖》之《京酒帖》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蘇轼《京酒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而一冊《臨蘇轼帖》集蘇轼九帖法書,足可見清内府收藏之盛。且此冊頁不但是還原蘇轼佚散法帖的重要依據,還是乾嘉兩朝崇尚“帖學”的重要佐證,更為後人全方位、多角度研究清代書法史提供了重要參考。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沈初《臨蘇轼帖》之《啜茶帖》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蘇轼《啜茶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所謂的“帖學”,是指宋元以來形成的崇尚王羲之、王獻之及屬于二王系統的唐、宋諸大家書風的書法史觀、審美理論和以晉、唐以來名家墨迹、法帖為取法對象的創作風氣。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沈初《臨蘇轼帖》之《寶月帖》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蘇轼《寶月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乾嘉兩朝是清代帖學書法的鼎盛時期,湧現出諸多書法名家。在這些書家的推動下,此時的書法隸屬“優美”一格,追求飄逸之美、潇灑之美和妍媚之美。衆多官僚文人、詞臣書家亦不脫時尚,徘徊于帖學的範圍之内,形成各具特色的書法風貌。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沈初《臨蘇轼帖》之《獲見帖》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蘇轼《獲見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沈初便是文人書家中的一員。他的書法得力于趙孟頫,以圓腴豐潤的行筆代替董其昌字的秀弱纖疏,是乾隆時期書法步入“烏、方、光”館閣體的前兆,卻又因其圓勁中還帶有董書放逸的節奏感,被視為趙、董書風的融合。而趙、董對蘇轼書法亦有頗深研究。

是以沈初所臨九帖皆能筆力雄健勁道,字迹端莊圓潤,墨色黑亮油潤,豐神俊雅,姿态橫生,将蘇轼“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的美學追求還原到極緻。但相對于原帖的率意而為,沈初的臨本更多的帶有奉旨書寫的工謹平和、端凝有緻,字裡行間亦流露着嘉慶帝所欣賞的溫潤清明、不激不厲。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周興岱《臨米芾五帖》成交價:1035萬元

沈初《臨蘇轼帖》首次面世,其文獻價值、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皆到達“石渠著錄”的極高水準。此外,《石渠寶笈》著錄中記載本冊頁的合本,四冊之二,即周興岱《臨米芾五帖》曾于華藝2019年春拍中拍得1035萬善價。

華藝國際2019秋拍:沈初《臨蘇轼九帖》以1230.5萬成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