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7年豐田戰争:卡紮菲的裝甲部隊,為何被查德的皮卡車隊打敗?

在二戰結束,聯合國成立之後,新秩序的建立使得波及全世界的大規模戰争沒有再出現。然而,局部地區由于種種原因仍然處于戰争狀态,沖突不斷。伊拉克地區以及叙利亞地區就是典型代表,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出中東地區是一個飽受戰火侵襲的混亂地區。除此之外,北非的利比亞查德地區,也同樣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經曆了武裝沖突的荼毒,這一地區的領土沖突也持續到上個世紀末,才最終由國際法庭介入解決,這場戰争就是豐田戰争。那麼豐田戰争中,卡紮菲的裝甲部隊,究竟是如何被查德的皮卡車部隊打敗的呢?

1987年豐田戰争:卡紮菲的裝甲部隊,為何被查德的皮卡車隊打敗?

說到這場戰争就要提到當時的利比亞上司人卡紮菲了,他曾經帶領利比亞走向繁榮,但也因為他高調的行為被稱為非洲瘋子。他帶領的部隊在豐田戰争中被查德豐田皮卡部隊打敗,直接造成了數千名利比亞士兵的傷亡,豐田戰争也正是是以而得名。經此一役,利比亞軍隊的士氣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那麼利比亞裝備精良的鐵甲部隊在戰争中為什麼會敗給聽上去很簡陋的皮卡車呢?其實這一切都源于卡紮菲想要統一非洲的瘋狂念頭。

1987年豐田戰争:卡紮菲的裝甲部隊,為何被查德的皮卡車隊打敗?

查德和利比亞在曆史上有什麼糾葛呢?在二十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結束,正是殖民發展最鼎盛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查德和利比亞區域由法國和意大利統治,而這兩個宗主國直到二戰前夕,都是較為友好的關系。在兩國的外交中,意大利曾經劃出一塊殖民區邊界的地塊用于向法國示好,法國也予以了回應。然而沒人想到,法國劃出的查德區域卻成為了之後雙方沖突的導火索,因為這一區域的劃分決定了奧祖地區的歸屬問題。二戰前夕,在意大利宣布加入軸心國之後,法國見意大利加入敵對勢力,便立即宣布此前的移交管理權失效,奧祖地區的歸屬權問題從此懸而未決。除此之外,這一地區豐富的鈾等礦産也成為了引發兩國争奪的關鍵因素。

1987年豐田戰争:卡紮菲的裝甲部隊,為何被查德的皮卡車隊打敗?

查德和利比亞兩個國家早在上世紀中前期就由于法德遺留下的區域劃分問題,以及奧祖地區的礦産埋下了戰争的禍根。當卡紮菲掌權之時,他大膽地提出了一個設想,那就是與其他的非洲及毗鄰的阿拉伯國家合并或者進行聯合,以實作統一。但是在這個帝國體制早已落後于曆史車輪的時代,這個設想顯然很難實作,就算實作,也不會是由利比亞這樣的小國來完成。但是卡紮菲卻對他的理想十分執着,勸說了叙利亞埃及等等國家,結果自然是被這些國家所拒絕。

在阿拉伯國家碰了壁,卡紮菲轉頭又想仗着利比亞在非洲國家中一流的軍事實力勸說非洲國家。此時正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查德内戰在此時爆發,也給了卡紮菲一個機會。查德國内内戰僵持不下一段時間後,分為了兩個勢力,并在一些大國的介入之下繼續争奪權利。卡紮菲便在此時趁虛而入,在1973年派兵占領了奧林匹克團體,并計劃将此地作為利比亞的擴張基地,并借此機會介入查德的内戰,為自己的國家謀取利益。

1987年豐田戰争:卡紮菲的裝甲部隊,為何被查德的皮卡車隊打敗?

礦産資源方面,卡紮菲一直将鈾視為核能資源,加上他對核武器的渴望,更加強了卡紮菲入侵查德的念頭,他甚至還對查德境内的叛軍進行了支援。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查德内戰以哈布雷派的勝利告終,而查德也是以得以騰出手來處理利比亞的問題。1986年,查德聯合政府公開對利比亞在查德地區的軍事活動表示了反對,兩國戰争一觸即發。

查德結束内戰之後,轉頭處理與利比亞的問題,兩國戰争就此爆發。紙面實力來看,卡紮菲為這場戰争派出了數百架直升機和戰鬥機,這顯然對查德的地面軍隊是巨大的威脅。然而卡紮菲沒有預料到的是,查德的皮卡部隊将在這場戰争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百輛通過法國援助才強行湊齊的豐田皮卡部隊,起初并沒有引起卡紮菲的任何擔憂。

1987年豐田戰争:卡紮菲的裝甲部隊,為何被查德的皮卡車隊打敗?

戰争開始之後,利比亞的空軍力量由于法國的封鎖并沒有立即出動,于是地面戰場成為了決定戰争勝負的關鍵。就在此時查德的指揮官兵出奇招,利用豐田皮卡部隊的靈活性對利比亞的裝甲部隊發動了突然襲擊,再加上法國支援的反坦克飛彈,卡紮菲的坦克軍難以應付如此靈活的打擊,在一天内就造成了數百名利比亞士兵的傷亡,裝甲旅也被全殲。這場戰争使得查德軍隊的士氣大大增長,給戰争的結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1987年豐田戰争:卡紮菲的裝甲部隊,為何被查德的皮卡車隊打敗?

這場戰争之後,卡紮菲惱羞成怒,立即出動空軍,全然不顧法國的封鎖,反被法國空軍報複,自己的空軍實力大打折扣,雷達基站也盡數被毀,這也是查德勝利的關鍵。這場戰争之後,查德愈戰愈勇,抵擋了利比亞對自己的侵略,最終甚至發起了反攻。然而受自己國力不濟的影響,反攻也沒有什麼收獲,最終國際法庭介入将奧祖地區劃給查德才讓這場戰争真正畫上了句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