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都不願意幹大車修理了——說說大車修理工的心酸血淚

今天和網友聊天,他問我,說現在修大車工資非常高,福利也比較好,但是卻沒有沒有人願意學大車修理,很少有新人進入這個行業,後繼無人了,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

其實原因很簡單,四個字就可以總結:苦髒累險!

為什麼都不願意幹大車修理了——說說大車修理工的心酸血淚

我畢業以後就一直在國企的汽車隊工作,接觸的都是大型卡車和工程機械,也親自幹過一段時間大車修理工,現在也和這些修理工直接接觸,親身體會到了大車修理工的心酸血淚。一路走來,眼看着修理勞工數從最多時的七八十人到現在的不足十人(當然,車隊的規模也在縮減,車輛在減少),年齡從入廠時的二十多歲到現在五十多歲。現在年齡最小的修理工是52歲,平均年齡57歲,已經很多年不進新人了,有點人脈的都調走幹别的活了,剩下的都是沒能耐的老實人。用他們的話說,幹修理工太苦了,下輩子再也不幹了,也不會讓孩子幹這個活。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說說大車修理工究竟有多難。

為什麼都不願意幹大車修理了——說說大車修理工的心酸血淚

1、苦

都說人生有四大苦:豬苦膽,黃連面,沒娘的孩子,光棍漢。我說這些苦都沒有大車修理工苦。由于卡車體積大,一般都是在室外維修,是以環境溫度對人的影響非常大,并且作業環境都很差。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冬天,趴在滿是冰雪的地面上換離合器片、修變速箱、修傳動軸,是什麼滋味?在夏季三十多度的氣溫下,趴在七八十度的發動機上換機油、換皮帶、修漏油漏水漏氣,是什麼滋味?在極寒的冬季,卡車打不着火,車上車下四處爬,觸碰冰冷的零部件查找故障,冰冷的柴油在手上流淌,是什麼滋味?趴在滿是積水、砂石、瓦礫的地面上修車,是什麼滋味?如果你沒有體驗過,你就暗自慶幸吧,這種苦真不是一般人能吃的。

為什麼都不願意幹大車修理了——說說大車修理工的心酸血淚

比身體受苦更難受的,是心裡的苦。在企業裡,幾乎沒有人能看得起大車修理工,他們不認為這是一個技術工種,而是認為這是賣苦力的,他們的技術價值得不到任何承認與展現,更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在我們廠裡,大車修理工被評為“最差工種”,沒有之一,上司收拾勞工最強力的手段就是“讓他去幹修理工”。在一次座談會上,我直接頂撞公司上司:拿這個企業中的任何一個崗位來與修理工對換,修理工都願意,難道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為什麼都不願意幹大車修理了——說說大車修理工的心酸血淚

2、髒

我們的衣服上稍微碰上一點灰,我們就說衣服髒了。但是對大車修理工來說,這根本就不算事。大車作業環境都不好,車上都是泥水油污等,即使處理最簡單的故障,車上車下走一趟,衣服就髒得不成樣子,更不要說在車下修理漏油漏水等複雜故障了。修理工的衣服,都裹着厚厚的一層油泥,雙手和臉上永遠有無法擦淨的油污。在車下作業,各種灰塵、油泥等掉落到修理工的身上,掉進衣服裡面,是以修理工每天上班是要從内往外換衣服的,包括裡面的襯衣、短褲。用一個老師傅的話說:每天幹完活,除了小鳥是幹淨的,其它部位都是髒的。就這樣的工作環境,有幾個年輕人能接受?

為什麼都不願意幹大車修理了——說說大車修理工的心酸血淚

3、累

大車各種零部件都非常大,一條輪胎幾百斤,一個輪毂一百多斤,發動機将近一噸重,變速箱幾百公斤,幾十斤的零部件算輕的,各種安裝螺絲也非常大,不論拆卸還是扭緊都需要很大的力氣,是以修大車真是一個力氣活,拆卸、裝配、搬運都需要很大的力氣。特别是有些非常沉重的零部件,安裝在狹小的角落裡,需要一個人半蹲在裡面,用非常奇怪的姿勢把它拆卸下來再安裝上去,這簡直就是對人體力的極限壓榨。這種工作如果長期做下去,對身體傷害非常大,大車修理工幾乎都有腰脫、腰肌勞損等疾病,雙手幾乎都是裂紋,極度粗糙,這都是幹大車修理工的副作用。當年我幹修理工時,連續幾天換離合器片、修變速箱、修後橋等,每天累得飯都不想吃,腰酸背痛腿抽筋,回家就睡覺。就這種勞動強度,比重體力還重體力,哪個年輕人能承受呢?

為什麼都不願意幹大車修理了——說說大車修理工的心酸血淚

4、險

修大車作業環境不好,經常在野外作業,各種維修裝置也不夠齊全,安全設施也不足。再加上大車的零部件重量大,拆裝難度大,車身高度大,是以大車修理工很容易受傷。我所在的是國企,有正規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完備的安全設施,修理工也有拒絕不安全作業的權利。即使是這樣,在車隊的二十多年中,親眼看到的事故也有很多。最嚴重的一個從車上摔下來,頭顱受傷,人變得半精半傻,幾年就去世了。還有兩個從車上摔下來但沒有嚴重後果的,還有手指被砸斷的,腳趾被骨折的,手臂被打骨折的,至于其它的皮外傷就不計其數了,基本都是輕傷不下火線。如果是在私企,違章作業、冒險作業更是家常便飯,傷害事故更多。你想想,現在每一家的孩子都是個寶,誰能舍得讓自家孩子幹這麼危險的工作呢?

為什麼都不願意幹大車修理了——說說大車修理工的心酸血淚

是以,“苦髒累險”就是大車修理工最真實的寫照。雖然收入較高,但僅限于大工。小工的工資是比較低的,而一個修理工的養成周期是比較長的,少則三五年,多則十來年,要熬過漫長的低薪周期,這中間還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考驗你的耐心和學習能力。你說,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哪個年輕人會願意做這樣的工作呢?他們甯可出去送外賣、送快遞,收入雖然低一點,但好處是時間自由,幹淨衛生,安全可靠。是以在未來的幾年,大車修理工一定會斷檔的,會出現大量卡車無人維修的窘境。直到這個社會能給予大車修理工足夠的尊重和價值認可,這種情況才有可能緩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