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沙茶面,源自東南亞的Sate,是以在閩南語中将它稱為“沙爹”(音譯)。在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地,沙茶主要用做烤肉的一種配醬,鹹香辛辣,味道較為刺激,來到閩南地區後經過改良,加入蝦皮、花生醬等調味,增加了鮮度和濃郁度,口味香醇,如今俨然成為最知名的廈門小吃。

在廈門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見到沙茶面的蹤迹,比較知名的有四裡、烏糖、月華等等,然而前幾天和小夥伴到湖裡區逛吃時,卻無意間遇見一家35年的社群老店~~麗達軒,一嘗之下,竟是頗為驚豔!
1986年,麗達軒沙茶面開在明發廣場的位置,因拆遷搬到了台灣街,1996年再次因為拆遷的緣故,最終落腳到江頭東路,也就是現在的位址。
店面不大,裝修普通,經過時可能你都不會看它一眼,然而牆上因為年代較久已經有些斑駁的獎牌,述說着它的曆史與成績。雖然是下午三四點鐘,非飯點時間,客人仍然源源不斷。
冰櫃裡,數十種沙茶面的配料,鮑魚、鱿魚、海蛎、海蛏、蝦仁、瘦肉、豬肝、套腸、鴨腱、福袋、香腸片、荷包蛋、米血等等,琳琅滿目,一時間都不知該選什麼料了。
大腸血做為沙茶面的配料,好特别,吃了這麼多年的沙茶面,我竟是第一次遇見呢~
經過“艱難”的抉擇,我和小夥伴終于選好了配料。
廈門人吃沙茶面,通常用的是口感較為紮實的油性堿面。
沙茶面的制作過程很簡單,依次将面條、自選的配料在清湯鍋裡燙熟、撈起,最後澆入店家特調的沙茶湯,再撒上少許蒜蓉,一碗鹹鮮香辣、濃郁醇厚的沙茶面呈現眼前,那種複合的香味令人着迷。
這家的沙茶湯頭很對我的胃口,在濃郁鹹鮮之上,辛辣的滋味頗為明顯,喝起來超爽的,最後将沙茶湯都喝光光,也不會感到油膩,贊!
油條是沙茶面的标配,店家會幫你剪成小段,泡在熱騰騰的沙茶湯裡,那滋味真是超享受的。
見到店裡的小哥正在制作扁食,餡料非常飽滿,一大團肉包在扁食皮裡,就知道這絕非外面那些什麼什麼貨可比,馬上點了沙茶扁食和清湯扁食各一碗,果然不俗!
皮薄餡Q,個個飽滿,真是太好吃了!為了這一碗,特意再來我也願意。
這家的拌面也不錯,香濃之中帶着少許酸味,看着濃稠,卻一點都不膩。
這一場富有地方特色的下午茶,讓我和小夥伴們都十分滿意,從此吃沙茶面又多了一個選擇——麗達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