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作者:再見醉星

人生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首詩相信大家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前兩句,無數處在熱戀中的癡男怨女借此句來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堅貞,這其實也沒錯,這首詩的确是唐代著名詩人,與白居易并稱“元白”的元稹的傑作。在這首詩句本是元稹為悼念亡妻韋叢之作,元稹在詩中确實把對亡妻的思念寫到了極緻,以精美的語句,誇贊了兩人之間恩愛的同時,也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但是我們的元稹大詩人一度被後人稱為“大唐第一渣男詩人”,為什麼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種經典描寫愛情忠貞的詩句的詩人會被冠以如此稱号?畫師今天帶大家深入了解下元稹的感情路線(元稹的詩詞成就咱就不讨論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元稹幼時,父親去世得早,家中貧困,出身書香門第的母親一直是自己親手教育元稹,待到 元稹15歲時,為盡快擺脫貧困,擷取功名,元稹考取了功名。但是及第之初的元稹并無實際官職,就一直在京城閑居。也是這段時間的閑居讓元稹開始接觸陳子昂和杜甫的詩集,18歲左右,元稹才真正地開始大量作詩;20歲時元稹初入仕途,被調往河州府。從這裡開始,我們的元稹大詩人就開始在感情上展現出他的才能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元稹初入仕途,連個正式的官職也沒有,更不要說有多麼高的俸祿了,也是在這個時候元稹在河州府遇到自己的一個遠親,遠親家中頗有錢财,因為當地的駐軍騷亂,元稹借助朋友的力量保全了自己的遠親一家。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借此機會,元稹也認識到了他遠親的女兒,也是他人生的第一個女主角--崔莺莺;

沒錯,就是你非常熟悉的那個《西廂記》中的崔莺莺,因為《西廂記》其實就是根據元稹自己所著的《莺莺傳》改編的;元稹本就才華橫溢,崔莺莺也是當地出名的才貌雙全,經過幫忙一事,兩人也是順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可是好景不長,崔莺莺雖年少美貌,家中也比較富有,但是對元稹的仕途基本是沒什麼用的。于是元稹準備再次進京考試以謀求官職;元稹進京之後很快就展露出在文學方面的天賦,太子少保韋夏卿也相當賞識他,元稹以借此機會經常和韋家子弟一起遊玩;後面元稹打聽到韋家還有一女尚為婚配,馬上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元稹權衡利弊之後決定了要放棄崔莺莺,考慮韋家之女。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說難聽的,元稹這就屬于始亂終棄,也許是良心發現,也許是确實對初戀難以忘懷,多年以後元稹以自己初戀為原型創作了傳奇小說《莺莺傳》;《莺莺傳》裡的張生其實就是元稹自己,《莺莺傳》就是元稹當年與崔莺莺的故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元稹在京城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二個女子,也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女主角,也是太子少保兼任京兆尹的韋夏卿之女--韋叢。

元稹進京第一次考試落榜,但是韋夏卿非常欣賞他的才華,最終同意把自己的小女兒韋叢下嫁給元稹,而元稹也确實借此機會開始往上走。本來這次婚姻對元稹來說隻是一個政治婚姻,但是沒想到婚後的韋叢賢惠端莊、通曉詩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貴,卻不好富貴,不慕虛榮;但是的元稹本是不得志的時候,生活也比較貧苦,但是韋叢下嫁之後,無怨無悔,每天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關心和體貼元稹,對于生活的貧瘠淡然處之。要知道婚後的元稹天天忙着考試,根本無暇顧及家庭,但是韋叢一個出身名門的大小姐仍然把家中大小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是以即使在韋叢去世多年之後,元稹仍然會想起與他共度清貧歲月的結發妻子。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可惜又是好景不長,短短七年,韋叢就因患病去世,而此時元稹才剛剛任職監察禦史,本來接下就是美好的生活了,可惜韋叢沒有扛過病痛,元稹對韋叢的去世悲痛不已,寫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名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這期間有一個小插曲啊,元稹在婚後第二年再次參加考試,與白居易同科進入了秘書省,至此元稹和白居易也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但其實告訴大家一個悲傷的故事,就是韋叢患病期間,元稹調往蜀地的時候,元稹認識了他人生中的第三個才女--薛濤。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元稹還沒去往蜀地的時候就已經聽說過蜀中詩人薛濤的大名了,是以他剛到蜀中,就約薛濤見面,當然薛濤也聽說過這個從京城過來的大名鼎鼎的才子官員,薛濤也是欣然前往;見面之後,兩人一拍即合,相見恨晚;當即薛濤就寫一首《春望》贈予元稹: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攬草結同心,将以遺知音,春愁正斷絕,春鳥複哀吟,風花時将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箸乘朝鏡,春風知不知。

元稹随即回贈一首《秋菊》:

秋絲緩舍似陶家,遍饒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好家夥,這兩首詩那是描寫春秋之景啊,分明就是郎情妾意的互動啊;很快兩人堕入了巫山雲雨的快樂之中,此時的元稹還一度保證必娶薛濤;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可惜又是好景不長,薛濤确實很有文采,天天和元稹一起談詩論政;并且給元稹指出東川節度使的問題,元稹在薛濤的慫恿下彈劾了東川節度使,結果很好;元稹被降職調往洛陽,薛濤被流放到戰火連天的邊塞軍中。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不過讓薛濤欣慰的是,元稹仍然經常寄書信給她,也是以薛濤迷上了寫信的信箋;于是她對之前的造紙工藝進行了改造,将紙染成桃紅色,并且裁成精巧窄箋,特别适合書寫情書,人稱“薛濤箋”。果然薛濤的才情無愧于蜀中第一才女的稱号啊。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可惜薛濤的樂妓出身決定了元稹根本沒有任何可能和她長相厮守,終于薛濤也明白這個道理,最終薛濤脫下紅裙,換上道袍後在錦江之畔隐居一生。

你以為這就完了,沒有,遠沒有,這才開始,韋叢去世後,元稹再次被貶江陵,在這裡,元稹遇到他人生第四個女主角--安仙嫔

元稹被貶江陵之後,疾病纏身,他的好友李景儉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将自己表妹安仙嫔介紹給了元稹,當然元稹也沒有推辭,随即就與安仙嫔洞房花燭,之後安仙嫔生下一子。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可惜又是好景不長,不到三年時間,安仙嫔也因病亡故,雖然安仙嫔隻是普通人家,但是元稹仍然對她擁有非常真摯的感情,安仙嫔去世之後元稹曾用《葬安氏志》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另外再次期間薛濤一直未收到元稹的回信,就坐船前往江陵來看過元稹,但薛濤在此地并未停留太久。

元稹在安仙嫔去世之後又被通州,随即元稹在通州又遇到他人生的第五個女主角--裴淑

元稹畢竟名聲在外,雖然一再貶谪,但還是有不少人欣賞他的才華,元稹在宴會上和裴淑第一次見面,當即就傾心不已,随即在當地節度使的安排下和裴淑有了第三次婚姻。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可是好景還是不長,元稹在娶了裴淑之後頻繁地被貶谪、調動,裴淑很少見到元稹,元稹曾寫過一首詩安慰:

窮冬到鄉國,正歲别京華。自恨風塵眼,常看遠地花。

碧幢還照曜,紅粉莫咨嗟。嫁得浮雲婿,相随即是家。

之後元稹被調往了紹興,算是穩定了一段時間。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當然裴淑也不是元稹的終點,之後元稹又被調往紹興。在這裡他又遇到了他人生的第六個女主角--才女劉采春

元稹被調往紹興之時,恰逢劉采春的的戲曲班來紹興演出。劉采春本就是唐朝著名的才女,元稹又是名揚天下的大詩人,而且還是當地的父母官。那接下的事情就簡單了,在故意地安排了一場戲曲之後,元稹立刻就以劉采春粉絲的身份寫了一篇贊美詞: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裡常州透額羅。

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

劉采春本就是梨園中的翹首,看這情況不得投桃報李啊,于是連猶豫都沒有就直接住到了元稹那裡。這個時候的元稹深深地被劉采春迷住了,幹脆花了一大筆錢買斷了劉采春,又給了劉采春丈夫一大筆錢,從此兩人在這裡生活了整整七年。至此大唐四大才女(劉采春、魚玄機、薛濤、李冶)已有其二被元稹霍霍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可惜好景還是不長,雖然七年時光已然不短,很快元稹又被升官調往京城,畢竟劉采春出身低賤,元稹又像上次對薛濤一樣,招呼都沒給劉采春打,就直接悄悄去了京城,也有野史相傳在元稹離去不久之後,劉采春就投河自盡。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元稹被調回京城不到一年的時間又被貶往武昌,不過這回他在這裡再也沒有遇到新的戀情了,因為被貶第二年元稹就因病去世。

元稹一生詩詞文學成就非常大,并且在政治上也頗有作為,這是大家都認可的。唯獨在感情這一事上千百年來讓人褒貶不一。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的“渣男”證據?

也許在那個時代,詩人總是比常人幸運一些吧,試想在元稹這颠沛流離的一生中若沒有這幾位女子,也許元稹就不是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大詩人了,更不會留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樣的千古名句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