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作者:再见醉星

人生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相信大家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前两句,无数处在热恋中的痴男怨女借此句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坚贞,这其实也没错,这首诗的确是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元白”的元稹的杰作。在这首诗句本是元稹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元稹在诗中确实把对亡妻的思念写到了极致,以精美的语句,夸赞了两人之间恩爱的同时,也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但是我们的元稹大诗人一度被后人称为“大唐第一渣男诗人”,为什么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种经典描写爱情忠贞的诗句的诗人会被冠以如此称号?画师今天带大家深入了解下元稹的感情路线(元稹的诗词成就咱就不讨论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元稹幼时,父亲去世得早,家中贫困,出身书香门第的母亲一直是自己亲手教育元稹,待到 元稹15岁时,为尽快摆脱贫困,获取功名,元稹考取了功名。但是及第之初的元稹并无实际官职,就一直在京城闲居。也是这段时间的闲居让元稹开始接触陈子昂和杜甫的诗集,18岁左右,元稹才真正地开始大量作诗;20岁时元稹初入仕途,被调往河州府。从这里开始,我们的元稹大诗人就开始在感情上展现出他的才能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元稹初入仕途,连个正式的官职也没有,更不要说有多么高的俸禄了,也是在这个时候元稹在河州府遇到自己的一个远亲,远亲家中颇有钱财,因为当地的驻军骚乱,元稹借助朋友的力量保全了自己的远亲一家。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借此机会,元稹也认识到了他远亲的女儿,也是他人生的第一个女主角--崔莺莺;

没错,就是你非常熟悉的那个《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因为《西厢记》其实就是根据元稹自己所著的《莺莺传》改编的;元稹本就才华横溢,崔莺莺也是当地出名的才貌双全,经过帮忙一事,两人也是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可是好景不长,崔莺莺虽年少美貌,家中也比较富有,但是对元稹的仕途基本是没什么用的。于是元稹准备再次进京考试以谋求官职;元稹进京之后很快就展露出在文学方面的天赋,太子少保韦夏卿也相当赏识他,元稹以借此机会经常和韦家子弟一起游玩;后面元稹打听到韦家还有一女尚为婚配,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元稹权衡利弊之后决定了要放弃崔莺莺,考虑韦家之女。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说难听的,元稹这就属于始乱终弃,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确实对初恋难以忘怀,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莺莺传》里的张生其实就是元稹自己,《莺莺传》就是元稹当年与崔莺莺的故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元稹在京城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二个女子,也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女主角,也是太子少保兼任京兆尹的韦夏卿之女--韦丛。

元稹进京第一次考试落榜,但是韦夏卿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最终同意把自己的小女儿韦丛下嫁给元稹,而元稹也确实借此机会开始往上走。本来这次婚姻对元稹来说只是一个政治婚姻,但是没想到婚后的韦丛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但是的元稹本是不得志的时候,生活也比较贫苦,但是韦丛下嫁之后,无怨无悔,每天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元稹,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要知道婚后的元稹天天忙着考试,根本无暇顾及家庭,但是韦丛一个出身名门的大小姐仍然把家中大小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即使在韦丛去世多年之后,元稹仍然会想起与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发妻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可惜又是好景不长,短短七年,韦丛就因患病去世,而此时元稹才刚刚任职监察御史,本来接下就是美好的生活了,可惜韦丛没有扛过病痛,元稹对韦丛的去世悲痛不已,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名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这期间有一个小插曲啊,元稹在婚后第二年再次参加考试,与白居易同科进入了秘书省,至此元稹和白居易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但其实告诉大家一个悲伤的故事,就是韦丛患病期间,元稹调往蜀地的时候,元稹认识了他人生中的第三个才女--薛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元稹还没去往蜀地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蜀中诗人薛涛的大名了,所以他刚到蜀中,就约薛涛见面,当然薛涛也听说过这个从京城过来的大名鼎鼎的才子官员,薛涛也是欣然前往;见面之后,两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当即薛涛就写一首《春望》赠予元稹: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风花时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乘朝镜,春风知不知。

元稹随即回赠一首《秋菊》:

秋丝缓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好家伙,这两首诗那是描写春秋之景啊,分明就是郎情妾意的互动啊;很快两人堕入了巫山云雨的快乐之中,此时的元稹还一度保证必娶薛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可惜又是好景不长,薛涛确实很有文采,天天和元稹一起谈诗论政;并且给元稹指出东川节度使的问题,元稹在薛涛的怂恿下弹劾了东川节度使,结果很好;元稹被降职调往洛阳,薛涛被流放到战火连天的边塞军中。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不过让薛涛欣慰的是,元稹仍然经常寄书信给她,也因此薛涛迷上了写信的信笺;于是她对之前的造纸工艺进行了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并且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果然薛涛的才情无愧于蜀中第一才女的称号啊。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可惜薛涛的乐妓出身决定了元稹根本没有任何可能和她长相厮守,终于薛涛也明白这个道理,最终薛涛脱下红裙,换上道袍后在锦江之畔隐居一生。

你以为这就完了,没有,远没有,这才开始,韦丛去世后,元稹再次被贬江陵,在这里,元稹遇到他人生第四个女主角--安仙嫔

元稹被贬江陵之后,疾病缠身,他的好友李景俭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将自己表妹安仙嫔介绍给了元稹,当然元稹也没有推辞,随即就与安仙嫔洞房花烛,之后安仙嫔生下一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可惜又是好景不长,不到三年时间,安仙嫔也因病亡故,虽然安仙嫔只是普通人家,但是元稹仍然对她拥有非常真挚的感情,安仙嫔去世之后元稹曾用《葬安氏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另外再次期间薛涛一直未收到元稹的回信,就坐船前往江陵来看过元稹,但薛涛在此地并未停留太久。

元稹在安仙嫔去世之后又被通州,随即元稹在通州又遇到他人生的第五个女主角--裴淑

元稹毕竟名声在外,虽然一再贬谪,但还是有不少人欣赏他的才华,元稹在宴会上和裴淑第一次见面,当即就倾心不已,随即在当地节度使的安排下和裴淑有了第三次婚姻。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可是好景还是不长,元稹在娶了裴淑之后频繁地被贬谪、调动,裴淑很少见到元稹,元稹曾写过一首诗安慰:

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

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之后元稹被调往了绍兴,算是稳定了一段时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当然裴淑也不是元稹的终点,之后元稹又被调往绍兴。在这里他又遇到了他人生的第六个女主角--才女刘采春

元稹被调往绍兴之时,恰逢刘采春的的戏曲班来绍兴演出。刘采春本就是唐朝著名的才女,元稹又是名扬天下的大诗人,而且还是当地的父母官。那接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在故意地安排了一场戏曲之后,元稹立刻就以刘采春粉丝的身份写了一篇赞美词: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刘采春本就是梨园中的翘首,看这情况不得投桃报李啊,于是连犹豫都没有就直接住到了元稹那里。这个时候的元稹深深地被刘采春迷住了,干脆花了一大笔钱买断了刘采春,又给了刘采春丈夫一大笔钱,从此两人在这里生活了整整七年。至此大唐四大才女(刘采春、鱼玄机、薛涛、李冶)已有其二被元稹霍霍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可惜好景还是不长,虽然七年时光已然不短,很快元稹又被升官调往京城,毕竟刘采春出身低贱,元稹又像上次对薛涛一样,招呼都没给刘采春打,就直接悄悄去了京城,也有野史相传在元稹离去不久之后,刘采春就投河自尽。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元稹被调回京城不到一年的时间又被贬往武昌,不过这回他在这里再也没有遇到新的恋情了,因为被贬第二年元稹就因病去世。

元稹一生诗词文学成就非常大,并且在政治上也颇有作为,这是大家都认可的。唯独在感情这一事上千百年来让人褒贬不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诗人的“渣男”证据?

也许在那个时代,诗人总是比常人幸运一些吧,试想在元稹这颠沛流离的一生中若没有这几位女子,也许元稹就不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大诗人了,更不会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千古名句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