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王朝:九子奪嫡中,最“狠”的謀士——王掞

作者:文學的公共史
雍正王朝:九子奪嫡中,最“狠”的謀士——王掞

作為一部曆史權謀劇,《雍正王朝》裡的各位謀士可謂大放異彩。有運籌帷幄、算無遺策者,如邬思道;有官居宰輔、急流勇退者,如佟國維;更有謀國謀身,永保恩榮者,如張廷玉。

誠然,這幾個人在九子奪嫡中的表現都堪稱“完美” ‘’但是,他們卻算不上最“狠”的謀士。

謀士為什麼要比“狠”呢?因為,小編私下覺得:在權力的角逐中,智慧與謀略确實影響勝敗;但是,個人的心性修養,才是決定因素。比如,曆史上最為有名的楚漢之争,如果當年範增再“狠辣”一點,在劉邦剛到項羽軍營或者來的路上,直接将其狙殺,也許就沒有後來那麼多事了!

雍正王朝:九子奪嫡中,最“狠”的謀士——王掞

當然,曆史沒有如果。本文之是以論“狠”,更多的是在思考:人物性格與智商謀略對于成王敗寇的關系。比如說上面三位吧,他們雖說算不上本劇中最狠辣的謀士,但是卻都因為有着高超的智商權謀,最終達成了自己的夙願。

而作為《雍正王朝裡》的另一個謀士——王掞,他的前半生可謂一敗塗地,但是在後期憑借着“狠辣決絕”的做派,卻“反敗為勝”,為自己、更為子孫謀得了永久的祿位,他的做法不可謂不高明。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他的故事。

雍正王朝:九子奪嫡中,最“狠”的謀士——王掞

為什麼說王掞“狠”呢?主要是因為王掞做了下面幾件事:

第一、在“一廢太子”時,為了胤礽的“名位”,直言犯谏,據理力争。不惜以身家性命相搏、叱罵康熙、百官。

第二、在胤礽徹底被廢後,王掞眼光毒辣,看重了四阿哥這匹“黑馬”;并且為了轉換陣營,不惜以鄭春華和自己的性命來納“投名狀”。

作為二阿哥胤礽的老師,王掞的一生榮辱,似乎早已注定。如果胤礽順利繼位,那麼他就是萬人敬仰的“天子之師”;如果太子被廢,他就是徹底玩完的“廢太子一黨”。

是以,在“一廢太子”時,王掞犯言直谏,是可以了解的。但是,他在康熙明顯示好之後,還直言不諱,罵的皇帝汗流浃背,這就有點狠了。要知道,赫赫有名的“文字獄”,就是在康熙時期慢慢興起的。王掞此舉,很有可能禍連宗族。

雍正王朝:九子奪嫡中,最“狠”的謀士——王掞

後來,當終于明白所托非人時,王掞一眼就看中了,“不顯山,不露水”的四阿哥。于是,他毛遂自薦地去四阿哥府裡拜文章,表忠心,最終不惜親手殺害了無辜的鄭春華,以求得到四阿哥的認可,王掞的手段可謂狠辣。

雍正王朝:九子奪嫡中,最“狠”的謀士——王掞

更為厲害的是,王掞的自殺之舉——他如果隻是想要以死來保守秘密,那麼,他大可早早地飲酒自殺。可是,王掞偏偏等到四阿哥上門之後,才緩緩自裁。一番臨終托付,表明了自己的“狠辣”之舉,絕不是單單的“投注押寶”,更多的是“為主(子)為國(家)”。

一個人以性命相保的忠心謀士!這就是四阿哥對王掞的最終記憶!

雍正王朝:九子奪嫡中,最“狠”的謀士——王掞

縱觀王掞的一生,他都在踐行一個“純粹”謀士的道路。他所有的舉動都是為了自己的心中的“明君聖主”,為此,他不惜身價性命、不惜死前身後名,可謂“遇佛殺佛、遇魔殺魔”。最終,在“廢立太子”這種隻有一次站隊機會的朝堂角逐中,憑借着一股狠勁,為自己、更為國家,謀得了一份未來。

雍正王朝:九子奪嫡中,最“狠”的謀士——王掞

小編隻能說,這個老頭真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