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和百官慶賀元旦,見一人沒來,康熙:快把王掞的名字加上

作者:博史通今

早在漢武帝時期,就有了“元旦”的說法,古代的元旦指的是農曆正月初一,也就是陰曆新年的第一天。清朝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初一,這是康熙帝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元旦節,按照禮部拟定的受邀名單,文武百官們集體入宮向康熙呈遞新年賀表,然後在宮中飲宴一番。康熙坐在大殿上,用眼眸在人群中尋尋覓覓,似乎在找一個人,然而,他卻沒找到,臉上充滿疑惑。

康熙和百官慶賀元旦,見一人沒來,康熙:快把王掞的名字加上

康熙把禮部尚書賴都叫來,讓他拿來禮部拟定的表賀名單,康熙掃了一眼後,問賴都:“名單上怎麼沒有王掞呢?快把他的名字補上,明天讓他入宮來謝恩。”賴都滿臉委屈,心想:“王掞是有罪之人,怎能被邀請呢?”但大過年的,他也不敢頂撞康熙,于是立即添上了王掞的名字,并派人通知王掞。

康熙和百官慶賀元旦,見一人沒來,康熙:快把王掞的名字加上

王掞是何許人也,為何能讓康熙如此關照?說起來,王掞從康熙九年中進士,在康熙朝已經為官50餘年。此時的王掞,已經78歲,官至文淵閣大學士,是康熙身邊為數不多的老臣之一。王掞出自太原王氏,祖籍蘇州,他的曾祖父曾是明朝萬曆年間的内閣首輔王錫爵。王掞學識淵博,在擔任學政期間,對寒門學子非常照顧,是以官聲很好。康熙三十三年,王掞擔任戶部侍郎,兼任經筵老師,負責給皇子們講課,這期間,王掞和太子胤礽積累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康熙和百官慶賀元旦,見一人沒來,康熙:快把王掞的名字加上

胤礽是康熙的嫡子,幼年被立為太子,但随着其他皇子逐漸長大,太子之位受到威脅,胤礽是以铤而走險,做出荒誕違逆之事,在此期間,王掞雖多次勸阻太子,但無奈太子并不聽取他的谏言。康熙晚年,太子胤礽兩次被廢,被幽禁起來。王掞多次為胤礽求情,康熙念及王掞年邁,又無私心,是以都沒有怪罪王掞。但在康熙六十年,王掞激怒了康熙。

康熙和百官慶賀元旦,見一人沒來,康熙:快把王掞的名字加上

《清史稿》記載:

掞複疏前事,請釋二阿哥,語加激切……奏上,越五日,诏緩議罪,與諸禦史俱赴西陲軍前效力。因掞年老,責其子奕清代往,為父贖罪。

王掞為了請康熙釋放二阿哥胤礽,在朝堂上言語激動,本就惹怒了康熙。随後,王掞又糾集12名禦史聯名上奏,要求釋放胤礽。康熙忍無可忍,将王掞議罪,發配西北軍中。後來念及王掞年邁,讓他的長子王奕清代替王掞。

康熙和百官慶賀元旦,見一人沒來,康熙:快把王掞的名字加上

正常情況,王掞身為大學士,像入宮慶賀元旦這樣的大事,肯定有他的參與。但因為王掞獲罪,禮部人員沒敢把王掞的名字寫在邀請名單上,是以康熙當天并沒有看到王掞。沒想到,康熙心中還記挂着王掞,他在百官中沒有找到王掞,于是就讓禮部尚書賴都将王掞的名字添上去,讓王掞次日入宮謝恩。《清史稿》雲:

六十一年元旦,諸大臣表賀,未列掞名,上發表命列名以進。

康熙和百官慶賀元旦,見一人沒來,康熙:快把王掞的名字加上

第二天,大年初二一大早,王掞連早飯都沒吃,就戰戰兢兢入宮。康熙并沒有急着見王掞,而是先在太和殿賜宴,大冷的天,讓老臣一個人先吃飽後,康熙才召王掞到西暖閣,君臣二人相談許久,康熙對王掞噓寒問暖,寬慰一番,王掞出宮時,心情愉悅。

康熙和百官慶賀元旦,見一人沒來,康熙:快把王掞的名字加上

康熙晚年,康熙帝已經徹底放棄廢太子胤礽,隻是把他幽禁在鹹安宮中,此生再不相見。王掞卻屢次違逆康熙,要求康熙釋放胤礽,面對這樣的大臣,康熙為何一味地安撫和忍讓呢?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王掞作為太子胤礽的老師之一,在胤礽兩次被廢期間,并沒有改換門庭,而是一如既往地為胤礽求情。這份情誼,讓康熙十分珍視。

康熙和百官慶賀元旦,見一人沒來,康熙:快把王掞的名字加上

其二,康熙晚年,因為太子人選沒有公布,國本空懸,朝堂不穩。王掞要康熙釋放胤礽,實際上是為了解決朝堂問題,并沒有私心。

其三,王掞為名門之後,他為康熙服務了50多年,已經年近耄耋,康熙在行将就木之際,對老臣多有關懷之情。

康熙和百官慶賀元旦,見一人沒來,康熙:快把王掞的名字加上

基于以上三點,雖然王掞屢次違逆康熙的意思,康熙還是非常厚待王掞。康熙駕崩後,雍正登基,王掞告老還鄉。雍正六年,84歲的王掞去世,雍正給予厚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