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日本被稱為”倭國“,意思即為身高很矮。
而日本人矮,原來是有曆史的。日本是個島國,環境封閉,這種環境隻有矮個子适合生存,再加上食物來源不足,主要以谷類、蔬菜、魚類為食,缺乏肉類。沒有豐富的蛋白質,當然也就注定了他們的身高要比其他地方的人矮一截。那麼日本人到底有多矮呢?
以下為日本曆史書上的一些名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身高。
在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武田信玄就是隻有153公分。

江戶幕府第一任征夷大将軍德川家康也是隻有159公分。
不過别看這些15幾的數字,以為很矮,因為當時的平民可以說是更矮,這些貴族基本上已經不錯了。
而雖然矮冬瓜一堆,但還是有例外的,像是豐臣秀吉之子豐臣秀賴は身高足足有197公分,是當時著名的美男子,據說他的身高是最高的,約有197厘米。
說完貴族,現在來說說平民,1927年,日本頒布的《昭和2年兵役法》曾将适齡青年分為5種。身高超過150厘米,且各項身體名額優良的青年屬于“甲種兵役人員”,身高在150厘米以上,身體大部分名額優良的青年屬于“乙種兵役人員”,身高在145厘米以上的屬于“丙種”,有精神異常或者身高不足145厘米的屬于“丁種”,而完全不适合服兵役的人員一般被劃為“戊種兵役人員”。在這樣的條件下,日本的兵力還是嚴重匮乏,可見平民平均身高是怎樣的。
在網絡上流傳這樣一張八國聯軍的照片,其中的身高對比也可見一斑。
到了戰敗後,也就是50年代,雖說是戰敗,但還是學習到了經驗,日本在美國的的影響,為了提高國民健康水準,提出了“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口号,開始給下一代拼命的補充牛奶。對于小孩來說,本來沒有喝牛奶的習慣,但是抱有“增強體質”,或是“像美國人一樣強壯的信念”咽下肚去。
1954年日本政府頒布了《學校午餐(給食)法》和《關于促進乳品業和養牛業的法令》,明确了實施“學生飲用奶計劃”的法律保障,由農林水産省、文部科學省和厚生勞動省等部門負責具體實施,國家财政對學生飲用奶全面補貼。
到2003年,在日本接受學生奶供應的學校共有37500所,學生達1280萬人,92.9%的學校(其中97.2%的國小、85.3%的中學)提供學生奶;92%的學生飲用學生奶(其中99.3%的國小生、79.5%的中學生);學校學生奶平均每周提供五次,年供給目标195日。國小生和幼稚園學生的供給量為每日200毫升,其他學校學生的供給量為300毫升。學生奶占整個液體牛奶市場佔有率達到9%。
可謂真的是拼命喝牛奶。
那日本的“牛奶計劃”是否成功了呢?
這是2010年的對比資料。
可以說是身高突飛猛進,已經沒有當時那麼矮了,這其中牛奶占了一大半的功勞,
日本奧委會主席竹田恒和表示:“日本人身高的增長和從事體育鍛煉有關。當然,食品也很重要,比如說,魚、青菜等,食品品質對身高有直接影響。”
看來,我們不僅要對日本人改變“個子矮”的印象,還要學習、借鑒他們在增強體質和增加身高方面的良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