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末期,政治呈現出高壓的恐怖态勢,然而與之相反,文學領域卻愈發自由而繁榮。而就在曹魏向晉朝過渡期間,誕生出一位“奇人”,他風流倜傥,身材偉岸,風采讓無數人傾倒,即使是赤裸着上半身,依舊讓無數文人視為是最文藝最高雅的畫面。而這位無數文人的偶像,就是嵇康。

嵇康是一位奇人,他身長七尺八寸,容貌出衆,卻不注重打扮,看上去十分邋遢。嵇康崇尚老莊,經常吞食内丹,自己在山林當中吟詩長嘯。這樣一位看上去似乎有些“精神疾病”的怪人,在當時卻是萬千少女的夢中情人,就連文人也将嵇康視為偶像,無他,實在是嵇康太有才華。
嵇康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他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等主張,倡導玄學新風。在當時,嵇康的主張成為潮流,他的一舉一動成為名士的标準,許多人争相模仿他,以求出名。
然而嵇康卻不求出名,或者說在他的心中根本就沒有名利兩字。司馬氏專權以後,數次禮聘他為官,然而嵇康卻不屑一顧,堅拒出仕司馬氏。嵇康是一位性情中人,據說有有一雙青白眼,見到自己不喜的人就會翻白眼,而見到自己欣賞的人,就會翻出青眼,從不掩飾。
嵇康對許多所謂名士都不屑一顧,他是以惹怒許多權貴,然而衆多年輕人卻非常崇拜他,成為他的“粉絲”,比如鐘會,就是其中比較鐵杆的一位。鐘會曾拿着自己的作品找到嵇康,希望讓他評價,然而嵇康卻沉浸在打鐵當中,對他不加理睬。自此以後,鐘會在心中對嵇康産生怨恨。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的好友呂安的妻子被他的長兄呂巽侮辱,呂安準備狀告呂巽,然而嵇康與兩兄弟都是朋友,于是勸說呂安不要揭發家醜。呂安聽從嵇康建議,然而呂巽卻擔心呂安狀告他,于是反咬一口狀告呂安不孝。呂安被抓捕以後嵇康替他求情,卻惹怒司馬昭,同時“黑粉”鐘會也在此時落井下石,誣陷嵇康,捏造他的罪證。最終司馬昭下令處死嵇康與呂安。
行刑前,三千多名太學生集體為嵇康求情,司馬昭不許。嵇康表現的十分從容,他向長兄要來自己的琴,撫出《廣陵散》,曲畢以後歎息道:“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于今絕矣!”(《晉書》)随後嵇康慷慨赴死,周圍的文人無不落淚。
嵇康是真正的名士,他與那些故意放浪形骸,沽名釣譽的人不同,與那些隻知清談玄學,自诩名士的僞君子亦不同,他做事從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不畏權貴,向往自由,他是那個時代真正的貴族。而嵇康的死,亦代表着曹魏時代的落幕,西晉時代的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