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竹林七賢過的是“躺平”生活?

最近網上掀起“躺平”的文化現象讨論,有人以“佛系生活”來模拟有關生存哲學,更有人從曆史上拿出例子原因,說古已有之,當中代表如舉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為例子。

然而,竹林七賢雖然留給後世的是多個文人雅士荒誕不羁的故事,然而當中涉事人物全部都是政治人物,有些更是富二代,他們的行為理念由政治因素而引申到思想行為,這與提倡“躺平”的青年人,因為生活逼人為物質條件所窘而提出的生活态度有所不同,然而同樣是為了生存,且看看七賢中的阮籍,他的處世之道對我們有何啟示?

魏晉交替期間,政局動蕩,謀朝篡位的司馬家族奪得政權,卻不斷宣揚名教,禮節和名教成為統治者管制的意識形态工具,在野心勃勃的司馬氏窺伺之下,人人自危。這在大多飽讀聖賢書,有心濟世的文人看在眼中很不是味兒,他們陽奉陰違,卻暗中将名教與自然決裂,當中有些走極端的便以“竹林七賢”為代表。

竹林七賢過的是“躺平”生活?

竹林七賢畫像。(Wikimedia Commons)

竹林七賢過的是“躺平”生活?

《世說新語》記有大量魏晉士人逸事。(中文百科全書)

竹林七賢過的是“躺平”生活?

“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晉交替期間的七位文人: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鹹。他們七人彼此交好,常同作竹林之遊。放浪形骸,飲酒嘯歌,不拘小節,超然世俗之外。

後人往往隻記得“劉伶荷锸”一類憤世嫉俗,荒誕不羁的故事,以為其人全部都是遠離世俗,可以縱情酒肉的歌兒,可是他們為何在儒家流行的魏晉之際,出現這種不離名教的避世風潮,成為“名教”(社會倫理責任)與“自然”(自然天生感情)之争的論戰人物?

竹林七賢過的是“躺平”生活?
竹林七賢過的是“躺平”生活?

社會責任v.s.個人利益

首先要有兩點前設認知:第一,七賢七位人物,他們的思想流派,對政權的态度都有不同,約略可分為兩至三種看法,總之七人不是鐵闆一塊;第二,七人不是避世隐逸,反而七人都曾為官或與官場人物打交道,吃過皇糧,當中阮籍一生更是長時間為官。由于篇幅所限,難以七人各個論列,我們不妨以“嵇阮”并稱的阮籍和嵇康這兩個比較對立的代表為讨論。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父親阮瑀為曹操文吏,位列“建安七子”之一,是名門之後,故他的理論屬偏向世族的中間派。

由于家世,他經常給人引薦為官,早年還有濟世之志,可是在司馬政權下為求保命,他很快選擇韬光養晦,仕隐雙修:簡單說即“Hea住做官”,經常飲醉酒逃避表态,必要時要求外調閑職,而且未曾就政壇“臧否人物”(見《世說新語 德行》,指謹言慎行,不會評論政事人物),而且在官場“喜怒不形于色”,故不得善終。

竹林七賢過的是“躺平”生活?
竹林七賢過的是“躺平”生活?

然而,阮籍平時可以做軟骨頭,他卻不是對人倫冷漠,當中有兩事可見一斑。又一次發生一宗兒子弑母案,阮籍起初判斷說“殺父親還說得過去,殺母親便講不過了”,而遭到司馬昭怪其失言默許殺父,但阮籍卻回答說,禽獸都知其母而不知有父,殺父尚且等同于禽獸,殺母便真的連禽獸不如!

在當時轟動政壇一時的“阮籍喪母”事件中,更可見阮籍的哲學理念。阮籍喪母,他卻沒有為母守孝哭喪,反而仍與人下棋飲酒作樂,但竟然不久卻吐血數升而大傷,這種不守禮教在當時重孝道的漢魏士人所不能了解。

竹林七賢過的是“躺平”生活?
竹林七賢過的是“躺平”生活?

當時阮的朋友,來吊喪的裴楷便以“阮方外之人,故不崇制。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作評價(《世說新語 任誕》),認為阮籍一早已超脫世俗,而阮認為人倫本乎自然,對母親的感情根本不受繁文缛節所限,不守喪禮不是不孝,他自有對其母親的懷念,會出于傷感反應而吐血數升。

阮籍還有一個優厚條件,他與司馬昭由細玩到大,是以縱然多次有人勸司馬昭以不守禮教殺阮籍,阮籍都安然無恙繼續飲酒。而且曹魏年間,當司馬昭假意要讓九錫時,阮籍甚至幫司馬昭寫讓辭。他在生活上縱酒任情,隻是無可奈何之舉,因為現實和自身道德價值産生落差,内心沖突大,但他知道踩線隻可去到哪個位置,是兩隻腳踩在儒道兩邊,但重心在儒教。

竹林七賢過的是“躺平”生活?

有人說“躺平生活”即是“佛系生活”?(網上圖檔)

嵇康拒為官,與友絕交

另一位與阮籍齊名,同為魏晉著名文學家的嵇康(223年-262年)則有不同的命運。嵇康出身不高,政治上與曹魏宗室有親戚關系,而他卻對儒學名教做出最直接和猛烈的攻擊,多次撰文指出儒教是人為産物,與自然無涉,又曾批評君主,認為仁義禮教是君主為了“私其親”而造出來的工具(《太師箴》),反對君為臣綱,挑戰儒教倫理中心地位。

而在他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中,他拒絕了山濤邀請他任官的邀請,還借此大罵儒教倫理一遍,更與山濤絕交,罵山濤做官沾上一身官場腥臭,還想拉他落水。在信中,嵇康說自己喜歡睡懶覺,不能接受為官按時工作;平日又喜歡一個人自由自在出入,不願做官有人跟出跟人;自己又不喜出席其他社交場合,但做官卻有很多應酬不可不去等等。他的言辭尖酸刻薄,惹惱了司馬昭為首的士族,最終他卷入呂安事件,權臣司馬昭忌憚他的言論影響力會威脅司馬氏政權,在鐘會的建議下将其處死,讓他在獄中留下廣陵絕唱。

正如本文開頭筆者指出,“竹林七賢”的事例涉及的是政治環境變遷對思想界的影響,“躺平”卻是當代年輕人對資本經濟高速發展,“内卷”引緻的貧富不公的現象提出的抗議,本質上不同,但在面對生活上的窘境時,我們可以得出怎麼自處經驗?

竹林七賢過的是“躺平”生活?

葛優躺不意外地也被做成“躺平”的表情包。(微網誌@十八子金名)

減低一時物欲讓将來生活更好

在一篇題為《躺平即是正義》的内地網上短文中,指“躺平”是退出勞動市場,降低消費與生活欲望,以維持個人生活上的自在惬意;其後“躺平”被引申為以無欲無為來消極對抗社會了無止盡、過度激烈卻又未必能看見回報的競争,該文指“隻有躺平,人才是萬物的尺度”。

竹林七賢過的是“躺平”生活?

“躺平”可以有幾個層次來考慮。雖然都是把物質欲望壓到最低來自救,但狹義的可以指隻保持基本生活需求或者便可以,隻有最低的消費;而較廣義的說法,是減少自己要對社會負的責任,不生兒女,上班隻做基本工作,不求升職(因空餘時間會少了,工資不見得有合理增長),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例如不買樓,因為變了終生房奴)。

竹林七賢過的是“躺平”生活?

可是正面一點看,倘若“躺平”隻是年輕人因一時的經濟能力不足而權宜之選擇,他可以在“躺平”的時間減少不必要花費,積累資本,讓自己将來有資本做其他對他來說有意義的工作;“躺平”減少物欲後空出來的時間,可以實踐自己興趣,充實自己人生(“躺平”其中一個說法隻是要求減去不必要的開支),累積經驗擴闊視野,那一時間的“躺平”可以為将來更好地生活做出未雨綢缪的準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