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和他的女人們
——記“炫彩西歐九國遊”之二十八
中國人常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會有一個優秀的女。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理,如果是真理,以此類推,一個成功且偉大的男人背後,會有幾個乃至更多優秀的女人。這樣的事例在中國确實屢見不鮮,而拿破侖的輝煌而短暫曆史也證明這個推理不無道理。拿破侖的一生遇到了很多優秀女性,他和她們都有着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糾葛,但他的女性還不夠多,而且也缺乏奧地利首任女大公瑪利娅•特雷莎那樣的優秀女政治家。如果有這樣一個女人,拿破侖王朝不是一世而亡,而可能像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王國的溫莎王朝那樣,直到現在仍風光無限。

拿破侖初戀情人德西蕾
德茜蕾是拿破侖的初戀情人,是馬賽一位富商的女兒,她的哥哥跟拿破侖是好朋友。拿破侖十六歲的時候見到了德茜蕾,并一眼愛上了她。在熱戀的時候,拿破侖經常唱《馬賽曲》給德茜蕾聽,可以說《馬賽曲》是他們的愛情之曲。随後兩人光速訂婚,1795年,拿破侖鎮壓王黨叛亂份子而一躍成為炙手可熱的“葡月将軍”,也是以認識了一位風流寡居的子爵遺孀——約瑟芬,兩個人打的火熱,拿破侖全然忘記了馬賽的那位未婚妻,而苦等數月不見未婚夫回信的德茜蕾,決定去巴黎尋找自己的丈夫,得知未婚夫正在參加某位夫人的宴會,她冒着渾身濕透的大雨來到門前,卻因為沒有請柬無法進門,幸運的是,一位沒有女伴的将軍好心幫助了她, 她卻看到心愛的未婚夫正挽着一位漂亮女人的腰肢深情地擁吻。17 歲的德茜蕾隻是緊緊攥着兩人的婚約,并沒有沖上去與背信棄義的拿破侖一争高低,更沒有對那位漂亮女人妒火中燒大打出手。她憤然沖出宴會孤身一人站在橋上,想要縱身一躍投河自盡。但有時候命運就是這麼巧合,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之前好心幫助她的那位将軍及時救下了她。這位法國将軍就是德茜蕾後來的丈夫讓.貝爾納多德,也是後來的瑞典國王--卡爾十四世,這個人也是拿破侖最強悍的死敵。當然這些是後話。
瑞典國王卡爾十四世
富有戲劇性的是,拿破侖戰敗後,還是在他初戀情人德茜蕾的勸告下才繳械投降,最終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在拿破侖生前所寫的回憶錄中寫道:“德茜蕾是拿破侖第一個夫妻。”拿破侖的母親在給德茜蕾的信中這樣說:“這可以證明,夫人,我兒子一直對他的初戀不能忘懷。他們準備把這回憶錄付印出版。如果這對于您所不便,我們可以删去這一節。以您現在的顯貴地位,或許您認為應該删去。”當晚,德茜蕾便複信說:“請保留拿破侖回憶錄的原文,不必删去一字,我很高興我是他初戀的人”。德茜蕾無疑是一個最為優秀的女人。
拿破侖名正言順的第一任妻子也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後——約瑟芬·博阿爾内。她出生于當時的法屬西印度群島的馬提尼克島。
約瑟芬·博阿爾内
1763年6月23日,伴随着一名可愛女嬰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聲啼哭,一個法國拉帕熱利領主騎士家庭擁有了他們的孩子。父母給她起名瑪利·羅絲·約瑟芙·塔契·德·拉·帕熱利。
經過16年的精心培養,這個天資聰慧的小姑娘出落得亭亭玉立。1779年她代替自己去世的姐姐成了當時戰功赫赫的亞曆山大·德·博阿爾内子爵的妻子,并在巴黎生活,很快他們有了一兒一女:歐仁和奧坦斯,約瑟芙此時也已更名為約瑟芬·博阿爾内。
如果沒有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博阿爾内一家可能會平靜而幸福的度過自己的一生。當時的法國處于政治權利不斷更疊交替的動蕩之中,在這段時期,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1791年悲催地成為法蘭西曆史上唯一一位被送上斷頭台的皇帝。
1794年3月2日,巴黎公安委員會下令逮捕了剛剛被革命政府任命為中将的亞曆山大,罪名是他在反法聯軍圍攻美因茨時失職,同時還因為他的貴族身份受到質疑而被關進監獄。在恐怖統治期間,亞曆山大被判處死刑。經過羅伯斯皮爾的親自審判,亞曆山大被送上了斷頭台。而約瑟芬也被關押在同一監獄長達三個月。
也許是上帝垂憐,也許曆史還有更重要的任務交給她,巴黎群眾認為約瑟芬并沒有犯下什麼滔天罪行,并且她的美貌和仁慈的母愛使人無比動容,竟然投票決定将她無罪釋放。
寡婦約瑟芬
但從此以後,美麗的博阿爾内夫人成了寡婦約瑟芬。雖然坐吃山空也能維持生計,但貴族的身份與兩個孩子的人生前途仍然時刻折磨着她。于是,已經而立之年的約瑟芬終于沖破種種顧慮,決定走向社會。從此,她遊走于巴黎貴族中間,以自己的美貌、才智及極佳的交際手腕成為巴黎的社交名媛。
1796年,已經33歲的約瑟芬厭倦了漂泊無依的交際生涯,而她當時的情人此刻也與她的閨蜜打得火熱,二人為了甩掉對方這個包袱以減輕内心的罪惡感,在一場精心安排的宴會中,約瑟芬結交了一位事業冉冉上升的青年将領——拿破侖。
那時候的拿破侖還沒有成名也不富有。他剛剛從外面打完仗回來,打仗回來的唯一遺憾是一身的疥癬。為了防止頭上也長癬,他剃了光頭,但是約瑟芬一眼就相中了拿破侖這個潛力股。第二天,她讓12歲的兒子去見拿破侖,兒子遵照她的吩咐,請求拿破侖歸還士兵當年收繳他父親的佩劍,拿破侖允準了孩子的請求,那孩子含淚接過佩劍并親吻了這件遺物。
次日,約瑟芬前來向他緻謝,并傾吐了自己的愛慕之情。約瑟芬的美貌、純潔和善良也深深地打動了拿破侖。拿破侖相信,同這位年輕寡婦結合對于他的幸福有重大關系;對于他實作壯志将是強有力的支援。認識僅三個月,他們便舉行了婚禮。新婚後兩天,拿破侖重返意大利前線,指揮缺乏訓練、武器很差的法國軍隊打敗了強大的奧地利軍隊,威震全歐,名傳世界。
拿破侖約瑟芬在一起
約瑟芬的嬌柔、純潔和善良,深受拿破侖的喜愛。他在一封給她的信中寫道:我收到你的來信,你似乎在信中責備我說女人的壞話。事情是這樣,我最讨厭的是女陰謀家。我看得慣仁慈、文雅、溫柔的女性,我喜愛她們。如果說她們嬌縱了我,那不是我的過錯,而是你的過錯。不過你會看到我已經寬大對待了一位通情達理的值得尊重的女性,我把她丈夫出賣我的信拿給她看時。她哭起來了,以萬分的悲傷和誠實口吻喊道:“這的确是他的筆迹!”這就夠多地打動了我的心,我說:“好吧夫人,把信投到火裡,我就沒有證據可以針對您丈夫了。”她燒掉了信件并轉悲為喜。現在她丈夫得救了,如果遲兩小時他已被處死。是以,你看我喜歡嬌柔、純潔和善良的女性,因為隻有她們才像你。
約瑟芬與拿破侖結合的最大不幸是沒有孩子,拿破侖一心想的是稱霸歐洲并有兒子繼承他的基業,1804年他被參議院敕令尊為皇帝後,這一想法更明顯化了。年過40歲的拿破侖終于在1809年11月30日,提出要和約瑟芬離婚。那天當約瑟芬同拿破侖一如往常共進午餐時,拿破侖剛喝完咖啡就令左右退下。他走近約瑟芬拿起她的手按在心上,凝視了片刻說:“約瑟芬,我親愛的約瑟芬!你知道我愛過你,我在人世得到的僅有的幸福時刻都是你一人賜給的。但是,約瑟芬,我的命運要高過我的意志;我最珍貴的愛情必須讓位給法國的利益。”
離婚後的約瑟芬
但離婚不能消除拿破侖對約瑟芬的愛戀。雖然最終他還是和她離婚,但他這樣做隻是因為他需要一個兒子,而約瑟芬不能使他如願。和約瑟芬離婚使拿破侖傷心至極,當他在離婚書上簽字時,竟忍不住哭起來。離婚後的第三天,他坐在皇宮裡,凝視着天空閉門沉思,拒絕接見任何人,也無心做任何事情。
離婚後的約瑟芬一直居住在馬爾梅松寝宮,拿破侖經常去看望她,但她的精神一直處在抑郁之中。約瑟芬死後,拿破侖曾到她墳前去痛哭。由于約瑟芬是拿破侖狂妄野心的犧牲品,複辟王朝和聯軍最終寬恕了她。出于敬重,大概也出于好奇,俄國沙皇還特意去馬爾麥松拜訪了她。因為二十五年來歐洲經曆了一場噩夢,而這個女人同這項令人不可思議的冒險事業是緊密相連的。
緊接着,普魯士國王也帶着兒子來登門拜訪。這之後,普魯士、英國、俄國和德國的皇親國戚紛至沓來,冷落多年的門庭,頓時出現了一番熱鬧景象。連不共戴天的波旁家族也顯得雍容大度了,他們叫人轉告約瑟芬,她可以在有生之年繼續占用馬爾梅松城堡。
巴黎馬爾麥松城堡
就這樣,約瑟芬總算在馬爾麥松城堡平安無事地呆了下來了。後來,路易十八的弟弟也來向她表示他的敬意。這些保皇黨人當年狼狽逃往國外時,曾得到過她的有力幫助,他們對此記憶猶新,而且她本來也是保皇黨得人。她不是也同許多從國外歸來的人一樣,在恐怖年代遭受過牢獄之災嗎?對于這意外的情況,她很快便适應了下來。她一如既往毫不吝啬地招待各方慕名而來的人士,其中有皇帝、國王、王子和流亡歸來的貴族。她的沙龍成了當時上層社會最熱鬧的場所,即使在她最得意的時候,也沒有受到過如此殊榮。更有甚者,國王路易十八也表示要見她一面。是以,她應邀将于5月26日回到闊别四年半之久的杜伊勒利宮去拜見他。但終未如願。5月日25日,她忽然感到喉間不适,四天後,她離開人間,終年51歲。縱觀約瑟芬的一生,她不能不算優秀的女人。
拿破侖于1870年迎來了——“我的波蘭夫人”瑪麗·瓦萊夫斯卡,她也是拿破侖一世傾情相愛的一個女人。當初她是為了自己的祖國波蘭才來到拿破侖身邊的,可以說她最初和拿破侖在一起是一種政治需要,但到最後還是癡情至深地愛上了拿破侖。不論在拿破侖春風得意的時候,還是他人生失意、流放他鄉時候,瓦萊夫斯卡都癡心不改;而拿破侖對瓦萊夫斯卡的愛則是一種愛欲交雜、由欲生愛的過程。
瑪麗·瓦萊夫斯卡
在18、9世紀的歐洲,教會對于通奸不分男女都予以譴責,不過通常國王、伯爵、貴族和騎士都有情人。拿破侖也一樣,他不能招嫔納妃,但不妨礙他擁有衆多的情婦。1807年1月1日在波蘭小鎮布尼洛,拿破侖邂逅了瑪麗•瓦萊夫斯卡夫人。
瑪麗的父親曾是波蘭戈斯騰的領主和總督, 她從小生長于家族故土基爾諾齊亞并在那裡接受教育。18歲時,由于家族強行安排,嫁給了一個年紀可以做她爺爺的老頭-----70多歲的安瑟尼斯瓦萊斯基伯爵,這位波蘭大叔曾任波蘭瓦爾卡總督以及波蘭末代國王的管家,瑪麗在1805年為其生下一子。
瑪麗善解人意、恬靜魅力使拿破侖瘋狂地愛上了她。他們在精神上的交流是其他女人所不能比的,但她從來沒要過拿破侖的一份财産,當所有的人都背叛了拿破侖時,隻有瓦萊夫斯卡還站在拿破侖身邊。拿破侖臨終時回憶說,在瓦萊夫斯卡身邊,他能得到最輕松最自在的時刻,這完全是一種心靈之間的交流才能做到的。
1810年,兩人相愛的結晶——亞曆山大瓦萊斯基伯爵降世。但瓦萊夫斯卡沒能取代因無法生子而被廢黜的拿破侖皇後約瑟芬。對此,瓦萊夫斯卡沒有絲毫的怨言,拿破侖也沒有用國家的财富去作為她沒有獲得名份的補償。
破侖喜歡的楓丹白露宮
拿破侖大帝的座椅
1814年反法同盟攻入巴黎,拿破侖在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诏書,瓦萊夫斯卡伯爵夫人卻來到了這個對他食言的男人身邊,聽說皇帝的所有财産已經被沒收的消息,她将皇帝贈與她的珠寶全部留了下來。但由于她從來沒有在法國宮廷出現過的緣故,沒有人認識她,等了一整夜她也沒有見到拿破侖。
拿破侖到達第一次流放地不久,瑪麗就坐上一艘英國船到達了厄爾巴島,并帶來了他們四歲的兒子。當拿破侖志得意滿之時,她從來沒有主動接近過他,當他陷入窘境,她卻不待召喚主動來到他的身邊,楓丹白露宮是這樣,厄爾巴島也是這樣,他們一起度過了兩天兩夜。拿破侖想把她留在身邊,但他仍然盼望着哈布斯堡的公主帶着羅馬王來島上與他團聚。回程的路上,瑪麗的船遇上了風浪,拿破侖非常擔心,直到第二天得到瑪麗安然無恙的消息才放下心來。
1815年拿破侖再度登上皇位,又再度失敗,被流放到了大西洋上的聖赫勒拿島,他再也沒有傳回歐洲大陸的可能。1816年,瓦萊夫斯卡答應了她長久的愛慕者——他的遠房表親德奧爾那諾伯爵的求婚。婚後,這位伯爵深愛他的妻子,為了擺脫昔日情敵拿破侖的影響,他們離開巴黎,搬到了列日省準備開始他們的新生活,然而,年僅31歲的瓦萊夫斯卡于次年因為難産留下一子後死去。瓦萊夫斯卡堪稱歐洲婦女的典範!
拿破侖和瓦萊夫斯卡的兒子亞曆山大·瓦萊夫斯基是拿破侖可考子嗣中最出色的一位。在獲得爵位完成教育後,與奧爾良人結盟,并加入法國外籍軍團,他在北非作戰期間因功勳卓著而獲得法國公民身份。亞曆山大·瓦萊斯基伯爵後來曆任法蘭西第二帝國參議員、議院議長、外交部長和政務部長等諸多要職,手中握有相當的權力,是拿破侖直系後代中少見的美貌和才能兼備的傑出人物。
1809年12月15日拿破侖和第一任妻子約瑟芬離婚後,皇後的人選一直在甄選考慮之中,此時的拿破侖貴為法國皇帝,第二任皇後當然要精心選擇。經和大臣們協商,主要有兩個個方案:一是娶俄皇亞曆山大二世的妹妹;二是娶奧皇弗蘭西斯的女兒瑪利亞·露易絲。
俄皇亞曆山大一世妹妹
俄羅斯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是當時譽滿歐洲的美人,而拿破侖也和俄國建有同盟關系,娶亞曆山大之妹不應成為問題,但當拿破侖前來求婚時,亞曆山大一世卻一口拒絕了他。他不打算把心愛的妹妹嫁給拿破侖,因為在亞曆山大眼中,拿破侖不可能一直做皇帝,他妹妹的幸福在他那裡沒有保障。不得不說,這位俄羅斯沙皇的眼光非常敏銳。但也有傳聞說是沙皇愛上了自己的胞妹,而随着婚姻談判的破裂,兩國之間的同盟關系也告結束。而拿破侖則于1812年向莫斯科發動進攻,導緻他最終走向失敗之路。
既然不能和俄國建立盟友關系,拿破侖隻好重新選擇配偶,他決定和奧地利皇帝成為姻親。但瑪利·露易絲公主對拿破侖同樣不感興趣,一是拿破侖并不像她愛的人,而更像她的國家的敵人,二是她所接受的教育一直在告訴她,拿破侖不過是個癟三,當上皇帝也不是什麼貴族,沒有半點高貴的血統。而她則是偉大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公主,身份和血統都高貴。弗朗茨一世也不喜歡這個女婿,但希望女兒的犧牲能為奧地利帶來幾年的平靜,可以暫時讓國家脫離險境。于是,雙方匆忙訂立婚約。1810年3月11日,瑪麗·路易絲在維也納的奧古斯丁教堂内嫁給了拿破侖一世。新娘的叔叔卡爾大公代替拿破侖出席了婚禮。根據法國大使的描述,這是一場後世難以超越的富麗堂皇的婚禮。婚後,瑪麗·路易絲成為了法國皇後和意大利王後。
拿破侖第二任皇後瑪麗•路易絲
3月13日,瑪麗·路易絲離開了維也納。3月27日,瑪麗·路易絲在貢比涅第一次見到拿破侖,她對拿破侖說道:“你本人比你的畫像好看多了。”1810年4月1日,瑪麗·路易絲和拿破侖在聖約瑟夫教堂内舉行了民事婚禮。次日,瑪麗·路易絲和拿破侖便乘坐着加冕馬車前往巴黎。帝國衛隊騎兵率領着隊伍前進,緊接着是傳令官和馬車。法國元帥在馬車兩側騎着馬,跟随在馬車們的附近。當隊伍抵達杜伊勒裡宮時,這對夫婦來到了羅浮宮的教堂内又舉行了一場宗教婚禮。這場婚禮由紅衣主教主持。費迪南多·皮爾也為此創作了一首婚禮進行曲。通過這場婚姻,拿破侖也成為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托瓦内特王後的侄孫女婿。因為路易絲是路易十六王後瑪麗·安托瓦内特最喜愛的姐姐瑪麗亞·卡羅萊納的外孫女。當瑪麗·路易絲被請求同意該婚約時,她回複道:“我同意隻是因為我的職責要求我同意。”
瑪麗·路易絲是一個聽話的妻子,她很快便在法國宮廷内安頓了下來。她與她的侍女蒙泰貝洛公爵夫人路易絲·安托瓦内特·蘭尼斯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拿破侖一開始曾對他的助手說道他娶了個“子宮”,但是他們之間的關系很快便得到了發展。他毫不費力便能取悅于她,他還聲稱相較于他的第一任妻子約瑟芬皇後,他更喜歡瑪麗·路易絲。雖然他曾經愛過約瑟芬,并且在他們已經和平離婚後還宣稱他與約瑟芬之間依舊是好友,但他卻不關心尊重約瑟芬,而與瑪麗·路易絲之間,他們“從來沒有謊言,從來沒有風流韻事”——大概是為了諷刺約瑟芬謠傳的婚外戀和她的揮霍無度。瑪麗·路易絲在寫給父親的信中寫道:“我向你保證,親愛的爸爸,人們對皇帝的看法極為不公。一個人越了解他,一個人就會越欣賞和愛他。”然而,這場婚姻也并非不存在沖突。拿破侖有時會對他的助手說瑪麗·路易絲過于害羞膽小,每當他與更加開朗熱情的約瑟芬保持着密切的聯系時,瑪麗·路易絲都會對此心煩意亂。
1812年的人這場盛世婚禮也使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一直處于交戰狀态的法國和奧地利迎來了和平友好的新時期。幾個月前還對拿破侖痛恨不已的維也納人民突然就對法國皇帝贊不絕口。在婚禮期間,拿破侖皇帝與弗朗茨二世皇帝、瑪麗亞·盧德維卡皇後和卡爾大公之間甚至還互通了阿谀奉承的信。在公開場合,害羞的瑪麗·路易絲很少說話,這也使得一些人誤認為她過于傲慢。她被認為是一個從不幹涉政治的賢惠的女人。私底下,她十分禮貌溫柔。
瑪麗和她剛出生的兒子
1810年7月,瑪麗·路易絲懷孕了,1811年3月20日,她便生下了一個男孩。按照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被稱作羅馬人國王的慣例,這個名為拿破侖·弗朗索瓦·夏爾·約瑟夫·波拿巴的男嬰也被授予了羅馬國王的頭銜。拿破侖對他的妻子在生育的痛苦中挺過來了感到十分高興,他說道:“我甯願再也沒有孩子,也不願看到她再遭受如此大的痛苦。瑪麗·路易絲一心一意地照顧着她的兒子。她每天早上都要将他帶到自己的身邊并且每天都前往他的居所去看望他。
瑪麗每天看望自己的兒子
1812年5月,在法國入侵俄羅斯的一個月前,瑪麗·路易絲陪同拿破侖前往德累斯頓,在此期間,她遇見了她的父親和繼母。弗朗茨皇帝告訴拿破侖,對于即将來臨的戰争,他可以指望與奧地利一起“共創大業”。瑪麗·路易絲的繼母對自己的繼女因在外貌上搶了自己的風頭而心懷嫉妒,法國皇後與奧地利皇後之間也開始有了小小的競争。也是在德累斯頓,瑪麗·路易絲第一次見到了她未來的第二任丈夫,亞當·阿爾伯特·馮·奈伯格伯爵。5月29日,拿破侖為了整頓軍隊離開了德累斯頓。
随後,瑪麗·路易絲前往了布拉格,在她于7月18日傳回聖克勞德之前,她與她的奧地利家人度過了幾個星期的快樂時光。在戰争期間,她依舊與拿破侖保持着聯系。對俄羅斯的入侵最終帶來了法軍的災難,法國的主力部隊一大半都因俄羅斯寒冷的冬季和遊擊隊的襲擊而被殲滅。1812年10月,馬萊在巴黎陰謀發動政變推翻拿破侖。馬萊及其黨羽在政變失敗後被處死。馬萊政變失敗後,拿破侖急忙回到法國并于12月18日的晚上與妻子團聚。
奧地利皇帝佛蘭西斯
拿破侖失勢後,由于受到父親弗蘭西斯的阻止,瑪麗·路易絲始終未能和拿破侖再次見面,即使在1815年拿破侖逃離厄爾巴島回到巴黎,又當了百日皇帝的時候,以及後來被放逐到聖赫勒拉島直至1821年逝世。瑪麗·路易絲很快和奈帕爾伯爵産生了感情,但拿破侖對此并不了解,對她情思始終未斷,直至離開人世。
瑪麗·路易絲于1847年12月9日病倒,病情持續惡化,12月17日她嘔吐了幾次後,再也沒有醒過來,當天晚上她悄然離開人世,她的死因被确定為胸膜炎。後來,瑪麗的遺體被轉移到維也納皇家墓穴安葬。瑪麗•路易絲和拿破侖結合,雖然是政治的産物,但瑪麗的為婦之道也不失為優秀。
這樣算來,偉人拿破侖至先後有一位戀人、兩位法定皇後和一位公開情婦,另外還有多少隐姓埋名的情人不得而知。但僅從這四位女性的終生表現來看,她們無疑是優秀的女人。這印證了“一位成功而偉大的男人背後,會有幾個乃至更多優秀女人”的推論。令人遺憾的是,拿破侖的這些女人都缺乏文韬武略的天賦,不能協助拿破侖征服歐洲,緻使最後敗走滑鐵盧,死于聖赫勒拿島的流放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