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背嵬軍:嶽飛最精銳的部隊打得金軍聞風喪膽,卻敗在自己人手裡

在中國古代戰争史上,湧現了數不盡的強悍部隊,如果要排出一個中國古代精銳部隊榜單來,第一選擇誰一定都難以服衆。畢竟,不論是蕩平六國的大秦鐵軍,還是一漢抵五胡的大漢騎兵,亦或是李世民手上縱橫無敵的玄甲軍,戰力在同時代都難尋敵手。

不過,在這個榜單中,一定不能沒有嶽飛的背嵬軍。

背嵬軍:嶽飛最精銳的部隊打得金軍聞風喪膽,卻敗在自己人手裡

在南宋的中興四将當中,嶽飛是最優秀的将領,而背嵬軍,則是嶽家軍的絕對精銳。這支軍隊戰無不勝,極富盛名,袁甫在他的《蒙齋集》贊道:“背嵬軍馬戰無俦,壓盡當年幾列候,先輩有聞多散佚,後生誰識發潛幽。”

向來自傲的金軍也發出了“撼山易,憾嶽家軍難”的感慨。

敵人的懼怕,是對一支軍隊最大的褒獎。背嵬軍以輝煌的戰績,書寫了傳奇,而締造這個傳奇的,正是嶽飛。

自嶽飛以前,或者說自背嵬軍騎兵組建以前,宋朝在面對北方遊牧民族時,一直都十分懼怕騎兵。這一方面是由于遊牧民族善于騎射,另一方面是宋朝一直沒有光複幽雲十六州,心髒腹地暴露在敵人眼皮子底下,可謂一覽無餘。

這個隐患一直得不到解決,終于在金軍大舉南下時演變成了靖康之恥,導緻北宋滅亡。

在強大的金軍,尤其是騎兵面前,宋朝的數十萬禁軍像豆腐一般,一觸即潰。

南宋建立以後,憑借南方密布的水網以及金軍不善水戰的特性,才勉強抵擋住了敵人的攻勢。嶽飛的崛起正是在這個時期,他挽狂瀾于既倒,率領嶽家軍與金軍激戰,保衛了剛剛建立的南宋政權。

然而,強如嶽家軍面對金軍仍有一個弱點,那就是它的騎兵部隊不行,隻能依靠步兵來與金軍戰鬥。

背嵬軍:嶽飛最精銳的部隊打得金軍聞風喪膽,卻敗在自己人手裡

嶽飛并非不想建立起一支騎兵部隊,但南宋已經丢了北方,尤其是河北關中等地的淪陷,讓南宋陷入無戰馬可用的境地。

僞齊幫助嶽飛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攻打僞齊軍時,嶽飛繳獲了戰馬一萬五千餘匹,這成為背嵬軍騎兵部隊的基礎。

關于背嵬軍名字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嵬就是高大的山,背嵬軍即能夠背負高山的勇士,堅韌不拔,力大無窮;另一種說嵬指酒瓶,能夠替将帥拿酒瓶的都是親信,是以背嵬軍指親兵。

《雲麓漫鈔》記載:“韓、嶽兵尤精,常時于軍中角其勇健者,别置親随軍,謂之背嵬,一入背嵬,諸軍統制而下,與之亢禮,犒賞異常,勇健無比,凡有堅敵,遣背嵬軍,無有不破者。”

根據記載,韓世忠和嶽飛都組建了背嵬軍,但從戰績來看,嶽飛的背嵬軍顯然更勝一籌。

作為嶽飛的親兵衛隊,嶽家軍的絕對精銳,背嵬軍分為騎兵和步兵兩支隊伍,騎兵由王剛統制,步兵由嶽雲統制,兩支隊伍一起由嶽雲指揮。

背嵬軍:嶽飛最精銳的部隊打得金軍聞風喪膽,卻敗在自己人手裡

嶽飛背嵬軍的選拔極為嚴苛,與魚龍混雜的宋朝禁軍不同,背嵬軍秉持甯缺毋濫的原則,隻從軍中的勇士中選拔,入軍後還要經過十分殘酷的訓練。可以說,背嵬軍就是南宋第一個特種部隊。

除了士兵選拔,嶽飛還十分重視戰術訓練。背嵬軍與戚家軍十分相似,注重單兵作戰和小組作戰,大部隊常常分為數個戰鬥小組,盾牌兵、弓兵、長槍兵、長刀兵分工協調,緊密配合。

一般來說,步兵近距離面對騎兵隻會淪為待宰的羔羊,但嶽飛背嵬軍中的步兵部隊卻成為金軍騎兵的噩夢。

金兀術手上有兩支最為強悍的騎兵:拐子馬和鐵浮圖。

鐵浮圖由最骁勇善戰的鐵甲重騎組成,騎兵們的身上披有重甲,每三五個騎兵中間還會用鎖鍊相連,将整支部隊鍛造成一個堅不可摧的鋼鐵洪流。鐵浮圖所到之處,南宋的防守陣線往往立刻土崩瓦解。

拐子馬則是類似于蒙古騎兵的輕騎兵,士兵們不披甲,個個都是神射手,他們行動迅速,在戰場上可以很快切入側翼,以弓箭對南宋部隊進行大量殺傷。

金兀術的鐵浮圖和拐子馬縱橫于戰場,戰無不勝,直到他們遇到了嶽飛的背嵬軍。

嶽飛的背嵬軍專克鐵浮圖和拐子馬。

背嵬軍:嶽飛最精銳的部隊打得金軍聞風喪膽,卻敗在自己人手裡

鐵浮圖沖擊力巨大,弓箭無法對其造成有效殺傷,但陣型笨重,難以調整方向。嶽飛利用這一點,在每個作戰小組裡都安排了長刀手,專砍敵人的馬腿。馬腿一斷,戰馬隻能摔倒,在鐵鍊的影響下,其他戰馬也受到影響。騎兵從戰馬上跌落,便隻能淪為步兵的刀下亡魂。

拐子馬行動迅速,善于騎射,但沒有披甲。背嵬軍的每個作戰小組裡都有弓箭手,遇到拐子馬他們就會以弓箭對其射殺。

是以,在與背嵬軍作戰的時候,隻是步兵部隊,就已經讓金軍騎兵損失慘重。

更可怕的是,騎兵才是背嵬軍真正的尖刀。在嶽飛的魔鬼式訓練下,背嵬軍的每一位騎兵都是精銳,他們與步兵協同配合,直插對方中心。

縱橫無敵的金軍一下子就被嶽飛的背嵬軍打懵了。郾城一戰中,金兀術的鐵浮圖和拐子馬損失慘重,一萬五千餘騎兵被嶽飛擊潰;颍昌一役,嶽飛的背嵬軍作為先鋒再次出擊,将率軍十三萬的金兀術擊敗。朱仙鎮背嵬軍五百精騎勝十萬的說法縱然有誇張成分,但亦可以看出在天下人心中背嵬軍的強大。

在嶽飛的帶領下,背嵬軍本可以成為收複失地,光複北宋的先鋒英雄,但可惜,他們在戰場上沒有輸給過敵人,卻輸在了自己人手裡。

趙構不敢讓嶽飛北伐成功,秦桧一心求和賣國,嶽飛最終冤死。

趙構擔心背嵬軍心系嶽飛,威脅到自己,就将他們全部打散,編入了張俊的部隊當中。就這樣,這支用鮮血保家衛國,從未嘗敗績的軍隊,消失在了曆史長河中。

參考資料:

《宋史》

《蒙齋集》

《雲麓漫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