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延期後的聯考馬上就要到了,想起之前去蘇州震澤古鎮遊玩的時候,在當地發現的一款中式糕點:定勝糕,據說在每年的聯考季都是供不應求,學生和家長們搶着購買。不但是因為這款糕點的名稱諧音“定升”,有“步步高升”之意,寓意吉利;還源于當地悠久的傳統,古時候江浙一帶的人們,上京趕考或者出兵打仗時,都有吃定勝糕的傳統,以期望取得功名、旗開得勝。如今這款糕點已成為蘇州市吳江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并且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名氣更為響亮。
震澤古鎮位于蘇州吳江區,屬太湖南境,是著名的蠶絲之鄉,近些年旅遊開發做得也是有聲有色。在古鎮寶塔街入口處的這間仁昌食品,是當地的百年老字号,經營各式傳統糕點和小吃,人氣很旺。我們在仁昌還正好遇到老闆在做定勝糕,便記錄了一下整個過程,原來看似普通的一款糕點,制作起來卻是相當講究和複雜。
糯米和粳米是制作定勝糕最主要的原材料,需要提前将這兩種米磨成粉後,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再添加水用來拌粉。米粉當然是白色了,而定勝糕如此吉利的名稱,自然得染個好看的顔色,聰明的震澤人把當地的紅色苋菜汁加入到水裡,用來調色,天然又健康,而且口感也更好了。
這是制作定勝糕必不可少的三種輔料,以及木質的模具。輔料為玫瑰花瓣、白砂糖和糖油丁,這糖油丁是用上好的豬闆油洗淨切丁,加入白糖拌勻後,經腌制數天而成,用來作為定勝糕的餡心。而後方的木質模具,每個模具上有12個小格,每小格底部都有“定勝”或“仁昌”二字。
加入調色水後的米粉,需要在大缸裡純手工攪拌和勻,并反複揉搓減少結塊。然後再用篩網過濾數遍,以保證米粉的細膩和均勻。染色後的米粉變成了誘人的粉紅色,清新又喜慶。
這是經篩網數遍過濾完之後的米粉,看上去是不是特别細膩啊。據說最嚴格的時候,需要用到三種不同網格的篩網,一共過濾九次才能達到要求。
過濾完以後的米粉,再加入玫瑰花瓣和白砂糖,在大缸内用手攪拌均勻。
和好的米粉終于要入模具了。在開始之前,先要把模具的每個小格内,撒上幾片玫瑰花瓣,這樣脫模出來的花瓣就在定勝糕的正面。仍然是用篩網慢慢過濾細粉,均勻地撒入模具。
待模具的小格内裝入有一半的米粉後,就需要加入糖油丁做餡心啦。米粉入模具的過程中,不能用手壓,隻能一點一點地篩入模具,這樣才能保證做好的定勝糕比較松軟。
模具小格内篩滿米粉後,再用刮刀沿模闆輕輕刮平,然後将模具倒扣在墊子上,在模具上輕輕敲打幾下,定勝糕就成形、脫模了,接着再送進蒸籠,蒸熟就可以吃啦。這樣複雜的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工序多達十幾道,非常繁瑣。
這是蒸熟後的定勝糕,有股淡淡的玫瑰清香,且色澤誘人。待自然冷卻一會再吃,口感更佳。一口咬下去鮮香軟糯、甜而不膩,那種糯米和玫瑰的香氣令人欲罷不能,好吃到無法描述。其實定勝糕并非隻有震澤才有,然而在制作工序上卻以震澤最為精細,因而口感也更好。怎麼樣,準備聯考的學子們,是不是也想嘗一塊讨個好彩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