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鹹豐皇帝是一個早産兒,其母為孝全成皇後(全貴妃),在全貴妃有了身孕後,為了讓她腹中的孩子得到長子的位置,不惜以身體為代價,才使得本應晚出生于奕忻的奕最終成為了哥哥!而作為早産兒的奕身體始終都不是特别好,自幼體弱多病!這也為鹹豐的英年早逝奠定了一個重要的原因!</h1>

鹹豐皇帝朝服像
在奕10歲的時候,他的生母孝全成皇後去世,本來過着快樂生活的他一下子陷入極深的痛苦之中,之後,便由恭親王奕忻的生母靜貴妃撫養。在這後宮之中,處處都是明争暗鬥。奪嫡之争司空見慣。然而,這份鬥争卻奇迹般地沒有降臨到奕這裡!靜貴妃在養育奕時十分同情愛憐他,處處關心照顧他!
鹹豐皇帝的生母孝全成皇後
奕是正宮皇後所生,而且年長,按照一般的慣例和傳統,将來繼承皇位的定為他;然而作為弟弟的奕忻同樣不甘示弱,生性聰明,才華出衆,尤其是相貌和平時的行為都很類似道光,是以雖然是出面年少,卻受到道光帝格外的器重和垂青。
(鹹豐皇帝在年少曾經在騎馬時不慎摔斷了腿,成為了瘸子,這一形象實在難以比對皇帝的威嚴,是以,奕也差點就失去了儲君的位置)
恭親王奕忻
為此,想早日立儲的道光帝一時卻猶不決,不知立誰更為合适。随着年齡的增長,奕和奕䜣逐漸懂事了,兩人都有繼承皇位之心,并時常暗中較量。一年春天,道光帝去南苑校獵,命諸皇子都随從自己去。校獵結束時,奕忻獵獲的禽獸最多,道光心中自然高興;四子(奕)卻一箭未發,道光皇帝十分不解,使問其原因,奕答道:“現在是春天,鳥獸正在孕育子女,我不忍心傷害天下生靈”道光聽後,心中大喜,說:“這才是有道明君的話呀經過幾次反複考察,道光逐漸認為奕更适合繼承帝位,但他不能委屈了奕忻,是以親筆寫下:“皇四子奕亡立為皇太子,皇六子交封為親王,世襲罔替”
這道遺诏也成為了一道千古奇相,在确立了太子的同時,又冊封了親王,由此事足可見道光皇帝對奕忻确實有一份特殊的關照和喜愛的,也包含着愧疚的心理吧!
道光皇帝
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病死,20歲的奕正式即位,改年号為鹹豐,出于兄弟之情和能力的考慮,鹹豐帝任命恭親王奕䜣為軍機大臣。但恭親王對哥哥繼承皇位并不服氣,是以心懷不滿,恃才傲物。這就使鹹豐帝逐漸失去了對恭親王原有的信任,兄弟之情也淡漠了!
在整個鹹豐皇帝在位時期,可以說,恭親王奕忻是壓根不受重用,并且還會遭到鹹豐皇帝的監視!恭親王奕忻對此敢怒不敢言。有很多學者覺得,之是以奕忻會毫不顧忌地幫助兩宮太後發動祺祥政變,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對鹹豐皇帝的一種報複吧!
道光皇帝遺诏
後來,恭親王的生母靜皇貴太妃認為自己撫養鹹豐帝有功,便請求皇太後的封号,而恭親王也想借母親晉封皇太後來提高自己的地位。可是鹹豐帝認為這不合祖制沒有答應。1855年,靜皇貴太妃病危,鹹豐帝前去探視,恰巧碰上恭親王從太妃的房中出來,便詢問病情如何。沒想到,恭親王在這個時候提出封号的問題,不知所措的鹹豐帝應付了兩聲,恭親王以為鹹豐帝答應給靜皇貴太妃尊以皇太後的封号,便十分高興地趕往軍機處傳皇上的旨意,立即置辦冊封禮!
恭親王府
等鹹豐帝得到消息時,已無法收回成命了。但鹹豐皇帝卻認為這是恭親王有意逼迫自己,非常氣惱,下令減殺太後的表儀,不按太後的規格發喪,并罷免了恭親王的職務,不準他親自料理太後的喪事,并再也沒有重用過他!
直到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鹹豐皇帝出逃避暑山莊,鹹豐皇帝留下奕忻與英法聯軍進行談判。這也算是一種賞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