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鹹豐皇帝的另一面:雖然沉迷聲色,卻是管理後宮妃嫔的絕頂高手

鹹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乃系被清史研究專家閻崇年評價為“無膽識、無遠略、無才能、無作為”,最接近昏君的清朝帝王。其實,執政初期的鹹豐皇帝,年輕氣盛,絕對是一位作風嚴謹、勤于政務的帝王,清史研究專家喻大華認為:鹹豐在整頓吏治方面是個狠角色,處理官員的級别之高、力度之大比雍正還要厲害。更重要的,賢鹹豐皇帝用人,“惟賢是尚,不分滿漢”,幾乎從根本上改變了清朝實行了二百多年的“重滿抑漢”國策。

但是,勤于政事、推行改革的鹹豐皇帝眼見自己所為根本無法改變晚清政權“政治腐敗,國庫空虧,民生凋敝,兵将腐朽”的現狀後,他放棄了,而且學着信陵君魏無忌的做法,試圖用沉迷酒色而自戕。

鹹豐皇帝的另一面:雖然沉迷聲色,卻是管理後宮妃嫔的絕頂高手

關于鹹豐皇帝執政中晚期的沉迷聲色,在諸多曆史文獻中都有着明确記載,諸如“奕詝禦宇時,以耽于聲色,體多疾,面常黃,命取鹿血以進”;諸如“洪、楊之勢日熾,兵革遍天下,清兵屢戰北,警報日有所聞,奕詝置不顧,方寄情聲色以自娛”;諸如“文宗因東南太平軍起,中心憂焦,頗懷信陵君醇酒婦人意,常居園内,命宮監四出覓漢女充下陳”的記載,都能直接說明鹹豐皇帝“沉迷聲色以自戕”的奇葩做法。

甚至,在英法聯軍逼近北京,鹹豐皇帝以“木蘭秋狝”為名,逃亡承德避暑山莊的危急關頭,他依然沒忘了攜帶自己的後宮妃嫔,攜帶自己早就離不開的鹿群。

但是,這個治國能力不行,整日沉迷酒色的昏聩帝王,卻是一個管理後宮妃嫔的絕頂高手。

鹹豐皇帝的另一面:雖然沉迷聲色,卻是管理後宮妃嫔的絕頂高手

清代後妃形象

我們列舉3方面事實,予以具體說明:

<h3 class="pgc-h-arrow-right">1、絕不因恩寵妃嫔,而影響皇後的絕對地位</h3>

鹹豐皇帝共有三位皇後,除了崩逝于道光二十九年,被鹹豐皇帝追封為孝德皇後的薩克達氏和鹹豐皇帝駕崩後,被同治皇帝尊封為皇後的孝欽皇後葉赫那拉氏以外,鹹豐皇帝在位期間就隻有一位正式冊立并穩固在位10年孝貞皇後鈕钴祿氏,也就是後來的慈安太後。

鹹豐二年,通過選秀入宮的鈕祜祿氏,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從嫔到皇後的晉升過程。更重要的是,這位一生未曾有過生育的皇後,完全憑借着鹹豐皇帝對其的信任和寵愛,才得以穩居後位長達10年。而且,孝貞皇後的後權,在10年之中從未受到過任何挑戰和威脅。

根據相關史料顯示,孝貞皇後之是以後位穩固,和其“工文翰,娴禮法,容色冠後宮”的諸多優點分不開,更和其敢于在鹹豐皇帝荒廢朝政之際,“婉言規谏,未嘗不從”有着直接關系。但是,孝貞皇後面對的畢竟是鹹豐皇帝,一個可以沉迷聲色到不顧國家、朝廷安危的昏聩君主。也就是說,如果不是鹹豐皇帝時時、處處維護孝貞皇後的權威和地位,她的後權不會如此穩固。

鹹豐皇帝的另一面:雖然沉迷聲色,卻是管理後宮妃嫔的絕頂高手

在《清稗類鈔·宮闱類》中,就有着鹹豐皇帝對孝貞皇後禮敬有加甚至有所忌憚的相關記載:

丙辰春,文宗宿孝欽所,數日不視朝。孝貞谂其故,乃頂祖訓至宮,正跪,命人請皇帝起,聽訓。文宗亟止之,曰:“予即聽朝,勿誦訓。”逮出朝,少時即退,問後何在。或對禦坤甯宮,坤甯宮者,皇後行大賞罰之所也。文宗至,則孝貞坐于中,孝欽跪于下,孝貞曆數其過,将杖辱之。文宗大呼曰:“請皇後免責,渠已有娠矣。”

對于清朝的皇後而言,有着皇帝的明确支援和維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後宮之主,才能有效限制後宮妃嫔,高效處理後宮庶務。就這方面而言,鹹豐皇帝的做法遠勝于清朝其他帝王。

鹹豐皇帝的另一面:雖然沉迷聲色,卻是管理後宮妃嫔的絕頂高手

<h3 class="pgc-h-arrow-right">2、沉迷後宮聲色,也要先行完成皇嗣繁衍任務</h3>

對于鹹豐皇帝沉迷聲色的最好證明,乃系被時人乃至後世廣為流傳的“四春之寵”。《清稗類鈔》中,雖然有着“文宗有五春之寵”的說法,但除去慈禧太後代表的“天地一家春”外,也明确了鹹豐皇帝對“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這四位妃嫔的特殊寵愛。

在諸多民間野史記載中,鹹豐皇帝所恩寵的“四春娘娘”,皆為“漢女分居之”,但實際上“四春娘娘”乃系鹹豐皇帝在位期間晉封的四位貴人,分别為璷貴人那拉氏、禧貴人察哈喇氏、吉貴人王氏和慶貴人張氏,并非全是漢家女子。

鹹豐六年三月,鹹豐帝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出生;而“四春娘娘”中的第一位——璷貴人,則是在鹹豐六年六月得以晉封;直到鹹豐九年才完成“四春”的配置。也就是說,在完成皇嗣繁育的關鍵任務以後,鹹豐皇帝才開始放縱自我,開始沉迷于後宮聲色的“自殺”生活。這雖不能說明鹹豐皇帝的英明,但最起碼能夠證明鹹豐皇帝在沉迷聲色中的心中有數,能夠認清自己乃系大清君主,必須有皇嗣傳承的重大責任。

鹹豐皇帝的另一面:雖然沉迷聲色,卻是管理後宮妃嫔的絕頂高手

<h3 class="pgc-h-arrow-right">3、對低等妃嫔重手段懲治,敲打後宮</h3>

除了維護皇後地位,在沉迷後宮的同時認清自身責任以外,鹹豐皇帝還是一位懂得“殺雞儆猴”計謀的高手。為其生下皇二子憫郡王的玫貴妃徐佳氏,在後宮位分上頻繁升降,就是鹹豐皇帝用以敲打後宮妃嫔的工具。

鹹豐三年十一月,宮女出身的徐佳氏,有幸成為鹹豐皇帝“自殺”過程中的組成部分,得幸被封為玫常在。一年以後,外貌條件甚佳的徐佳氏再次得到晉升,成為玫貴人。可就在徐佳氏眼看就要成為一宮主位,成為高等妃嫔的時候,鹹豐皇帝抓住一次機會,對其進行了狠狠地懲治。

鹹豐皇帝的另一面:雖然沉迷聲色,卻是管理後宮妃嫔的絕頂高手

玫貴妃徐佳氏

《清實錄·文宗實錄》記載了鹹豐皇帝對徐佳氏的降位谕旨:

昨因玫常在淩虐使女,并伊與太監孫來福任意談笑,已将伊之位分被革,現從重懲處,降為官女子。

但是,在這份谕旨中,鹹豐皇帝還趁機對後宮妃嫔、太監諸等提出了具體要求:六宮規矩理宜嚴肅,嗣後若再有任性淩虐使女,與大監诙諧無所不至者,朕必照此辦理;若太監再有似此無規矩者,朕豈能尚如此輕辦,必即将太監正法!這才是鹹豐皇帝重懲徐佳氏的真正原因所在。

鹹豐六年五月,在後宮狀态達到鹹豐皇帝所預期的效果以後,鹹豐皇帝又慢慢恢複了徐佳氏的後宮位分,而且恩寵依舊。經此一劫後,不光徐佳氏變得小心恭謹、乖巧聽話,其餘後宮妃嫔也全都認清了形勢、擺正了态度,再無違反宮規的情況出現。

鹹豐皇帝的另一面:雖然沉迷聲色,卻是管理後宮妃嫔的絕頂高手

<h3 class="pgc-h-arrow-right">後記</h3>

正如曆史學者茅海建所言,“鹹豐帝知道自己不是絕頂聰明,但絕不會承認自己不夠當皇帝的資格”。在後宮管理事務中,鹹豐皇帝盡顯一位君主的機謀、政策,在國之将亡的危難時刻,竟然能将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尊卑有序,也着實令人費解。

參考文獻:《清史稿·後妃列傳》、《清實錄·文宗實錄》、《清稗類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