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道光帝為何會選擇讓鹹豐來繼承皇位,而非恭親王?

作者:鄂G遊天下

前言:關于道光帝,民間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句話,“道光道光,十年九荒”。簡單的八個字透露出百姓們在道光年間生活的艱辛,也能夠讓人感覺到清朝那股頹勢的氣息撲面而來。道光帝有心挽回頹勢,可惜他沒有他曾祖父雍正帝的能力,隻能靠着“節儉”二字來在一定程度上減緩頹勢。

如果針對皇帝的節儉來評出一個吉尼斯世界紀錄,道光帝得獎是當之無愧!然而,甭管是國,還是家,隻知節儉,不知開源,肯定得不到好的發展。道光帝就是典型的隻知節儉,即使他連龍袍都打上了更新檔,依然止不住清朝的頹勢,連國門都“被迫”打開了。都說一代要比一代強,國勢維艱到如此地步,道光帝為何不選擇能力更強的恭王來繼承皇位呢?

道光帝為何會選擇讓鹹豐來繼承皇位,而非恭親王?

道光帝畫像

有人說道光帝像他的曾祖父雍正帝,細想之下,還真有些像。雖說他們兩人在能力上是天差地别,但是兩人繼位時的形勢都不是很好,并且兩人都很注重節儉,也都是勤政之君。一般情況下,勤政的皇帝不會有太多的子嗣,畢竟時間和精力不允許。雍正帝活了57歲,生下了10個兒子,道光帝活了69歲,生下了9個兒子。

古代衛生和醫療條件較差,人們的平均壽命遠不及現在。據相關資料顯示,清朝時期,男性的平均壽命僅為48歲。道光帝的壽命比平均數整整多了21歲,考慮到古代男性成婚早,我們不難看出,道光帝諸子中肯定會有些人活不到道光帝去世的時候,事實亦是如此。

道光帝為何會選擇讓鹹豐來繼承皇位,而非恭親王?

鹹豐帝畫像

老大奕緯死于道光十一年,年僅24歲。老二奕綱死于道光六年,年僅2歲。老三奕繼死于道光九年,年不足半歲。道光帝除開這3名皇子外,另外的6名皇子分别是老四奕詝(鹹豐帝)、老五奕誴(過繼出去了)、老六奕訢(恭親王)、老七奕譞(醇親王、光緒帝的生父)、老八奕詥和老九奕譓。

相當于在道光帝去世時,鹹豐帝以20歲的年齡成為了事實上的老大,恭王以18歲的年齡成了老二,畢竟中間的奕誴從法理上來說已經不能算是道光帝的兒子了。另外,奕譞、奕詥和奕譓在當時分别隻有10歲、6歲和5歲。在宗法制度中,長子是很占優勢的,别看鹹豐帝比恭王隻大了2歲,就算隻大一天,那也是大。

道光帝為何會選擇讓鹹豐來繼承皇位,而非恭親王?

道光帝的世系傳承

道光帝在後宮規模上,整體來說還是控制得比較好的。道光帝在位30年,有記載的妃嫔共有23位,不到康熙老爺子的1/3。這裡面共有4位皇後、1位皇貴妃、3位貴妃、3位妃子、5位嫔、4位貴人、1位常在、1位答應和1位官女子。從後宮等級來說,皇後肯定是最尊貴的,是皇帝的正妻。

古時候講究一個子憑母貴,妃嫔的位次越高,其子女的地位也就越高,尤其是皇後所生的子女,那就是正兒八經的嫡子、嫡女。我們先來看看道光帝的4位皇後,第一位皇後鈕祜祿氏是他的結發之妻,可惜她在道光帝繼位之前就去世了,也沒留下一兒半女。

道光帝為何會選擇讓鹹豐來繼承皇位,而非恭親王?

清朝後宮嫔妃等級表

第二位皇後佟佳氏也是命薄之人,她的皇後之名也是道光帝繼位之後追封的,她倒是誕下了1女。第三位皇後的姓氏和第一位一樣,也是鈕祜祿氏。雖然同為鈕祜祿氏,但是她可就有福氣得多,她自道光二年入宮後,備受道光帝寵愛,僅2年的時候就晉升為貴妃,待到道光十三年時,她就開始母儀天下。她給道光帝生下了1子2女,兒子正是後來的鹹豐帝。

第四位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并非正兒八經的皇後,她在道光朝的最高身份隻是皇貴妃,後來在鹹豐朝被加封為皇太後,去世後被鹹豐帝追谥為皇後,她正是恭王的生母。在宗法制度下,講究一個“立嫡以長不以賢”,意思就是說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應該選擇嫡子中最大的一個,而不是以才能來決斷。由此,鹹豐帝的嫡出身份比恭王的庶出身份就高了一截。

道光帝為何會選擇讓鹹豐來繼承皇位,而非恭親王?

鹹豐帝生母-孝成全皇後畫像

無論是什麼人,身上都會有各種“标簽”,比如“平庸”、“聰慧”、“孝順”等等。這些标簽有高下之分、優劣之别,差的“标簽會減少自己的印象分,好的“标簽”會增加自己的印象分。既然“标簽”這麼重要,自然也就會出現各種“善意的謊言”,即使你并不具備某種“标簽”的特質,但是你卻可以刻意地去做一些和其相關的事情。

事情做多了,别人也會給你貼上你想要的“标簽”。這世上很多事情能否如意,是取決于人與人的關系。當你得到别人的認可時,你想要的就很可能變成你擁有的,簡單來說,你要學會投其所好、包裝自己。隋炀帝楊廣就很會這個,明明他是一個享樂主義,可他在與兄長楊勇争奪皇位繼承權時,硬是将自己包裝成一個很簡樸的人,隻因他的父皇和母後喜歡簡樸。

道光帝為何會選擇讓鹹豐來繼承皇位,而非恭親王?

自己瘦不拉幾,大臣們還是大腹便便

鹹豐帝也是如此,他認為自己在文治武功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六弟,要想赢取皇位繼承權,隻能另辟蹊徑地包裝自己。他在自己老師的建議下,堅定不移地圍繞着“仁愛”和“仁孝”這兩點來經營自己,以圖讓道光帝和群臣給他貼上這兩個“标簽”。

道光帝組織射獵活動,鹹豐帝可以“毫無作為”,面對道光帝的質詢,他說當時的季節正是鳥獸開始繁育的時候,他不忍心傷害它們。此話一出,道光帝和群臣就覺得鹹豐帝是一個“仁愛”之人。道光帝晚年常常考校兒子們的功課,鹹豐帝卻都不正面回答問題,而是痛哭流涕,别人問起來,他就說憂心父皇的身體。如此,他又擁有了“仁孝”之“标簽”。

道光帝為何會選擇讓鹹豐來繼承皇位,而非恭親王?

恭親王像

道光帝在位30年,表現一般,充其量隻能算作一個“守成之君”。面對吏治腐敗問題,他從沒有想過像朱元璋那般大刀闊斧,而是希望通過發揮自己的帶頭作用,來讓官吏們有樣學樣,殊不知重症需下猛藥的道理。官吏們可以高價購買打了更新檔的朝服,來博取道光帝的歡心,私底下還是該怎麼貪就怎麼貪,簡直就是笑話!

面對禁煙問題,他不是不知道這裡面的幹系,卻朝令夕改,一會兒嚴,一會兒松,這樣的舉措能有什麼效果?他不是不知道問題的存在,也不是不知道問題需要解決,他是不想冒風險去做“中興之君”,隻想按部就班地當個不好不壞的“守成之君”,隻要清朝不是在他手上滅亡的就行。

道光帝為何會選擇讓鹹豐來繼承皇位,而非恭親王?

節儉的皇帝=奢侈的陵寝?

道光帝自己是一個謹小慎微,什麼風險也不敢冒的保守型皇帝,他還希望自己的繼承人和他一樣。認知決定行為,在他的認知裡,所有的改革都會有很大的風險,一旦把控不好,就會造成更壞的結果,與其改革,不如循序漸進地慢慢改良,不管能否改良成功,隻要沒有更大的風險就好。

恭王文武雙全、志向遠大,讓他繼承皇位的話,他肯定不會像道光帝一般“守成”、“保守”,肯定是學習漢宣帝、唐武宗、宋神宗那般搞“中興”。鹹豐帝才能不佳、志向不佳、“仁愛”有佳,讓他繼承皇位的話,他肯定不會有太大的抱負和“野心”。兩相比較之下,道光帝自然更願意讓鹹豐帝繼承自己的皇位,因為鹹豐帝更符合他的“标準”。

道光帝為何會選擇讓鹹豐來繼承皇位,而非恭親王?

不禁煙的時候就把林則徐流放到伊犁

綜上所述,鹹豐帝的才能雖然遠不及恭王,但是他卻擁有制度的保障和道光帝的鐘愛。曆朝曆代,才能卓著向來都不是皇子繼位的決定性條件。唐太宗李世民如果不發動玄武門之變,恐怕最後坐上皇位的不是他吧?唐高宗李治的才能難道比得上他的兄長李泰、李恪等人?

在封建王朝的體制下,制度本身的限制力和皇帝那乾坤獨斷的決策力才是皇子們需要重視的點,很多時候,皇帝的決策還會超過制度的限制,這就是為何很多大臣都喜歡“揣摩聖意”,以圖“簡在帝心”。恭王隻知“揚長”,而不去探究道光帝的心思,鹹豐帝能“避短”,跟着道光帝的心思走。最後,鹹豐帝能夠勝出,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參考文獻:

《清史稿》

《細說清朝》

《清朝全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