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兒回憶父親方志敏:犧牲時嘴塞毛巾、後腦中槍,遺囑影響我一生偉大的“共産主義殉道者”方梅:父親影響了我一生在别人的回憶中追尋父親無畏的犧牲

作者:不二史

1999年8月1日,《方志敏全傳》出版發行。這是方梅作為女兒贈予父親方志敏最好的禮物,也是與父親全部的聯系。同年8月20日,中共中央為方志敏隆重舉辦了紀念活動。

和方梅一樣黨、國家、人民也沒有忘記方志敏。

女兒回憶父親方志敏:犧牲時嘴塞毛巾、後腦中槍,遺囑影響我一生偉大的“共産主義殉道者”方梅:父親影響了我一生在别人的回憶中追尋父親無畏的犧牲

圖 方志敏

方志敏與方梅是一對特殊的父女。因為方志敏特殊的工作性質,他和女兒既無普通父女之間其樂融融的和諧,也無承歡膝下的溫情,更無親密無間的溫暖。

在方梅的回憶裡,和父親有關的事情少之又少,幾近于無,惟有通過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越過百年對父親的追尋。

可方梅永遠不會淡忘她的父親,因為他是方志敏。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偉大的“共産主義殉道者”</h1>

“敵人隻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着共産主義犧牲,為着蘇維埃流血,那時我們十分情願的啊!”

這是方志敏英勇就義前在牢獄之中所寫的《可愛的中國》中的話。

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在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一個農民家庭誕生。新文化運動時期,他深受影響。于1922年8月加入共青團,次年三月轉入中國共産黨。

女兒回憶父親方志敏:犧牲時嘴塞毛巾、後腦中槍,遺囑影響我一生偉大的“共産主義殉道者”方梅:父親影響了我一生在别人的回憶中追尋父親無畏的犧牲

入黨之後,他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并在五年間于贛東北地區創造了一整套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但是這種相對安穩的日子并沒過太久。

1934年11月初,時任紅10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的方志敏奉命率紅軍北上抗日,途中遭到國民黨軍隊重兵圍追堵截。經過兩個多月艱苦奮戰與反抗,方志敏帶領的部隊已成功脫險。

為了掩護中央紅軍轉移,他不顧周圍人的勸阻,義無反顧再入重圍。同數倍于己的敵人苦戰七個晝夜後,最終寡不敵衆,于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懷玉山被捕。

女兒回憶父親方志敏:犧牲時嘴塞毛巾、後腦中槍,遺囑影響我一生偉大的“共産主義殉道者”方梅:父親影響了我一生在别人的回憶中追尋父親無畏的犧牲

圖 方志敏被捕

身陷囹圄期間,敵人為了限制方志敏的活動,給他戴上了十幾斤重的鐐铐,這是身體上的桎梏,卻永遠無法禁锢他炙熱的心、火熱的靈魂還有旺盛的鬥志。

但方志敏沒有是以而意志消沉,當他無法以槍支作為武器時,便拿起了筆杆子繼續戰鬥。

他認為隻要是“為着階級和民族的解放,為着黨的事業的成功”而奮鬥,他甯願抛去對任何華麗的物質追求。

這是方志敏對黨和人民至高無上的愛,勝過一切庸俗的物質享受。

在牢獄中,他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獄中紀實》、《我從事革命鬥争的略述》等著作。

女兒回憶父親方志敏:犧牲時嘴塞毛巾、後腦中槍,遺囑影響我一生偉大的“共産主義殉道者”方梅:父親影響了我一生在别人的回憶中追尋父親無畏的犧牲

圖 《清貧》手稿

在這條為共産主義不懈奮鬥的路上,方志敏不是孤身戰鬥,妻子缪敏同他一樣有着崇高的理想與夙願。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政治上的動蕩不安席卷江西。在此期間,缪敏作為方志敏的交通員,兩人的工作有密切的交際。于是,理想的土壤培育出愛情的花苞。

婚後,夫妻二人共同孕育了五個孩子,其中方梅是第四個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兒。1932年方梅在江西弋陽出生,1935年方志敏夫妻相繼被捕。同年8月6日,方志敏被殺。

親生父母缺席了方梅的整個童年,即便如此,方梅談起方志敏時,仍覺得父親影響了她一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方梅:父親影響了我一生</h1>

呱呱墜地的方梅并沒有像其他嬰孩一樣得到父母的悉心呵護,而是被寄養在贛東北蘇區一個紅軍排長——吳西河的家中。

女兒回憶父親方志敏:犧牲時嘴塞毛巾、後腦中槍,遺囑影響我一生偉大的“共産主義殉道者”方梅:父親影響了我一生在别人的回憶中追尋父親無畏的犧牲

圖 方志敏與妻子缪敏

因為這一年冬季,國民黨啟用近四十萬人馬開始了第四次剿匪行動。戰況緊急,方志敏和缪敏得知消息後決定立即奔赴戰場。

生産不久的缪敏身體還很虛弱,臨走前她小心翼翼地抱起了柔軟的嬰兒,雙唇親吻着襁褓中啼哭的嬰孩。戰火無情,這一别會不會是永恒。

方志敏看着猶疑的妻子輕輕地說道:“走吧...”。缪敏豆大的眼淚瞬間掉下,砸在孩子稚嫩的臉上。方志敏緩緩地走過去緊緊地摟着妻子的肩膀,眼眶濕潤地望着女兒。

踏出門的雙腳宛如灌鉛般沉重,聽到身後孩子的哭聲,夫妻二人心如刀割。

待到戰火稍有平息,他們歸心似箭地趕回家中看望那朝思暮想的小人兒。

年幼的方梅身體孱弱,哭啼聲微弱。缪敏看着孩子的生命像風中搖曳的燭火微弱不堪,眼淚止不住地淌。她向丈夫投去求助的眼神,希望他能做些什麼挽留這可憐的孩子的生命。

方志敏用堅定的目光看向妻子,因為他始終相信這孩子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她将像傲然挺立于寒風的梅花,熬過一切磨難,頑強成長。

女兒回憶父親方志敏:犧牲時嘴塞毛巾、後腦中槍,遺囑影響我一生偉大的“共産主義殉道者”方梅:父親影響了我一生在别人的回憶中追尋父親無畏的犧牲

圖 方梅

方志敏曾經拟過一副對聯:“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園栽五物,松柏翠竹白梅蘭”,是以除了方梅外,她其餘的兄弟姐妹的名字都取自于“松柏竹蘭”。

這些名字都寄托着方志敏對孩子無限的期待與寄托,期望他們有梅的堅強、松的堅韌、柏的堅定、竹的謙遜、蘭的高潔。

正如父親所望,方梅挺過來了,可命運給予她的考驗還沒停止。由于農村衛生環境較差,方梅當時生了一場類似于褥瘡的病,掀開尿布之後同尿布一起下來的還有她屁股上的一片血肉。

方志敏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把頭扭到一邊去默默流淚。此刻的他内心充斥着對孩子的愧疚。他專心奉獻于解放戰争,看到血脈遭受病苦卻無能為力,更不能做到悉心照料。

這是方志敏與女兒方梅的第二次見面。

這些就是方梅與父親之間為數不多的交集。即便如此,方梅在評價她的父親時這麼說:

“清貧,大愛,奉獻,犧牲,這是父親方志敏留給我最珍貴的遺産。”

“許多年來,我讀父親的遺囑,每一個字裡頭,我都能讀到他的大愛,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愛。他的身上集中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他不光屬于我們子女,他更屬于中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1">在别人的回憶中追尋父親</h1>

女兒回憶父親方志敏:犧牲時嘴塞毛巾、後腦中槍,遺囑影響我一生偉大的“共産主義殉道者”方梅:父親影響了我一生在别人的回憶中追尋父親無畏的犧牲

方梅的一生都投身于“書寫父親”的事業中。事實上,方梅并沒有切實地與父親的記憶,她又該怎麼樹立生動的父親形象呢?

方梅在采訪中曾提到,父親留給她最為珍貴的東西就是《可愛的祖國》,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就在這本書裡她“看到了”父親。

十七歲開始,方梅才慢慢讀書識字,學習的過程并不容易。方梅剛回到親生母親的身旁不久,缪敏決定将女兒送到烈士子弟學校讀書。

可長期生活在農村的方梅,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良好的教育。此外,在農村的生活多以務農為主。

方梅識字都困難,而讀書更是難上加難。缪敏發現女兒無心于讀書學習,她嚴格地逼迫方梅。在反複的教育後,方梅終于有了一些見長。

起初,她并不懂母親缪敏為什麼那麼嚴格要求自己讀書。别人的書中可有顔如玉,也可有黃金屋,可方梅在父親的遺作中仿佛“看到了”父親——方志敏。

女兒回憶父親方志敏:犧牲時嘴塞毛巾、後腦中槍,遺囑影響我一生偉大的“共産主義殉道者”方梅:父親影響了我一生在别人的回憶中追尋父親無畏的犧牲

通過這些文字,方梅仿佛穿越了時空感受到父親的諄諄教誨,父親殷切的期待,方梅愈發努力地讀書。

在這本攜帶着父親生命和鮮血印記的書裡,方梅一遍複一遍地閱讀,父親模糊的身影逐漸變得越來越清晰且愈發偉岸。

方梅用了十年的時間在别人的回憶中追尋父親。

她用自己的腳丈量了父親生前生活和戰鬥過的每一寸土地;她用自己的眼睛凝望着曾與父親共同戰鬥過的紅軍英雄們;她用自己的耳朵傾聽着方關于父親一樁樁感人的事迹。

在他們的故事中,父親清貧而大愛,堅毅而柔軟,勇敢且無畏。父親的光輝形象在方梅的心中愈發耀眼奪目。

資料收集完畢後,方梅又花費了十年的時間書寫父親。即便寫到雙手關節變形,她也無怨無悔,因為她說一生中她什麼都可以不在乎,唯獨在乎她可敬的父親。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4">無畏的犧牲</h1>

1935年8月6日黎明前夕,方志敏被國民黨秘密帶到南昌市下沙窩殺害。方志敏被處決之前,嘴裡被塞了毛巾,因為國民黨擔心他喊口号生出不必要的事端來。

子彈呼嘯着、無情地穿過了這位英雄的後腦。

這是《方志敏全傳》裡對方志敏臨刑場面細緻的描述。有不少人對此持有懷疑的态度。方梅并沒有親眼看到,她是如何知道的呢?

女兒回憶父親方志敏:犧牲時嘴塞毛巾、後腦中槍,遺囑影響我一生偉大的“共産主義殉道者”方梅:父親影響了我一生在别人的回憶中追尋父親無畏的犧牲

圖 方志敏(中)在獄中

方梅說這是真實的場景。在父親英勇就義的那天,國民黨提前在縣城裡到一位照相館中的攝影師來拍攝照片。攝影師作為人證親眼目睹了整個行刑過程,照片則是物證。

它将方志敏的生命永恒地定格在36歲。我們并不清楚方志敏在真正面對死亡時的神态如何,心理活動是怎樣的。可是從他生前在國民黨人逼迫下所寫的自述書中窺見一斑。

“年三十六歲,我願意犧牲一切,貢獻于蘇維埃和革命,僅述如上。”

整篇自述書隻有二十五個字,每一筆都沁出他的堅毅與大無畏。能夠寫出這樣堅定的語言的人,又怎會在面對敵人的迫害時表現出怯弱與退縮呢?

雖然方志敏的生命在36歲畫上了句号。在物質的空間裡,他的生命固然是有限的。可在精神的空間中,他的正義凜然、剛正不阿、不畏強權和大無畏精神永久地影響女兒方梅還有其他許多人。

烈士的名字将永遠和着他們的鮮血和精神駐留在五星紅旗上,并且世世代代傳遞和發揚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