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史宴:印度李世民殺兄屠弟逼父,罕見地統一印度卻急速走向滅亡

文/傑弗裡·帕克

沙賈汗長子達拉·西闊備受父皇寵愛,得與沙賈汗一起臨朝聽政,他所擁有的賈吉爾(封地)幾乎等于其他三個兄弟的封地面積之和。沙賈汗的三個幼子分駐邊遠省份,也是皇帝在各地的代表,皇帝不時委任他們帶兵打仗。

沙賈汗這麼刻意的安排,正是為了避免類似他本人和兄弟對抗父親賈漢吉爾的犯上作亂。

文史宴:印度李世民殺兄屠弟逼父,罕見地統一印度卻急速走向滅亡

沙賈汗比李淵還慘

不過,沙賈汗思慮不周,漏掉了第三子奧朗則布的野心、能力和魅力。

1636 年, 年屆十八的奧朗則布就開始代他父親統治新近政府的德幹地區。此後八年裡,奧朗則布幾乎在行政部門的方方面面都安插了自己人手,還打造了一批效忠自己的死士,對他們的回報就是邊疆作戰新取得的土地。

奧朗則布建設了一座新城,将其命名為奧朗加巴德。不論在奧朗加巴德還是别處的新征土地,奧朗則布都慷慨大方地特許建立自己的清真寺和經堂;打造與宗教狂熱者的紐帶;鼓勵新的臣民皈依伊斯蘭教。

德幹地區的赫赫戰功說服了沙賈汗,他委托奧朗則布重新征服中亞地區。盡管這次失敗了,但奧朗則布還是赢得了價值不菲的指揮經驗。

奧朗則布愈發确信正是哥哥達拉·西闊撤回了對自己戰鬥的補給和援軍,是以他與其他兩名兄弟‘訂立計劃保有自己的身家榮譽,并’在父皇一旦駕崩的時候‘如何處理宮廷事務’。

奧朗則布随即重返德幹,在那裡準備不可避免的繼承權之争。他與宗教領袖和各大族群建立聯系,這可是沙賈汗未能整合到帝國組織之内的勢力。

他還聚集了一批才華橫溢的士官和忠誠備至的軍官,在他們的協助之下成功擊敗了帝國南疆的幾個鄰國,為帝國博得了龐大的财富和無上的國威。

至此,奧朗則布已是坐擁龐大的政治、軍事和财政資源。

1657 年末,大家風傳皇帝因病‘無法聽政視事’,達拉·西闊便‘有機會’奪取權力之缰。統治古吉拉特和孟加拉地區的皇子們第一時間就奪取了當地的國庫,發行了自己的币制,并以自己的名義主持每周五的禱告。

病中的皇帝聞訊後授權達拉·西闊恢複秩序;這位皇子卻愚蠢地将自己的軍隊兵分兩處,同時 派軍前往兩地對付篡逆者。奧朗則布此時正率軍參加古吉拉特自己兄弟的叛軍,但他富有技巧地讓他兄弟的軍隊在決戰中承受了更多的傷亡。

是以就在達拉·西闊撤退之時,奧朗則布的大軍已經占領了阿格拉,以及那裡的帝國金庫、大兵工廠和沙賈汗本人。

文史宴:印度李世民殺兄屠弟逼父,罕見地統一印度卻急速走向滅亡

奧朗則布靠謀朝篡位上位

皇帝提出将帝國平分給諸 位兒子,但奧朗則布自信他将獨自取勝。奧朗則布自封為皇帝,并挨個對兄弟們發動戰争,将膽敢違抗自己的兄弟及其子嗣逐一處決。奧朗則布還将父親一直軟禁到死。

正如某莫卧兒編年史家的評論,新皇帝臣民頗為不幸地碰上了‘帝國各地諸支大軍整整兩年間 (1658-60)的紛擾和調動,特别是北部和東部領土’,巧合的是還撞上了又一次‘季風不至’。在德裡,谷物價格陡然上升。

奧朗則布試圖力挽狂瀾,他廢除了‘六十多項稅收’以此作為‘緩解谷物價格飛漲之苦的救濟措施。’但是西南印度還是于 1659 年見證了‘一場大旱災’。據當地定居英國商人的說法,‘人們每天都因食物匮乏在死亡線上掙紮’。而在古吉拉特邦,‘饑荒和瘟疫’已是‘愈演愈烈’(正如 1630-2 年間),它們‘将大部分居民都掃了個幹淨,剩下來留守家園的已是寥寥可 數。’

1660 年再次發生了‘季風不至’,還是同一批英國商人哀歎道,‘大匮乏’在印度‘現已持續 了十八個月之久’;古吉拉特的英國人也相信,‘世界各地都沒鬧過更嚴重的饑荒,活着的人現在很 難埋葬死者。’

就在同時,據某位莫卧兒編年史家的說法,‘降雨稀少’已在恒河平原帶來了饑荒:主食稀缺日甚一日,貧者之貧變本加厲,絕大多數潘查亞特(parganahs,也即行政村落) 都已阒無人煙。來自國家邊鄙各地和首都臨近地區的大批百姓成群結隊地奪路進城。

奧朗則布‘在熟食和生食的永久公共集散地附近’開設‘免費粥場’,首都就有 10 座,臨近地區更多。奧朗則布還責成貴族們仿效這一做法。他還重新頒布了免稅法令,規定法令将一直适用到‘人民生活條件最終變得更好為止’。

不過好景不長。1662 年的一場大火摧毀了沙賈汗納巴德的大部地區,古吉拉特地區的谷物價格也逼近饑荒水準,隻因‘上一年度的降水極其稀少’,‘除了部分特 定區域之外根本不足以出産谷物,(即便)是那些特定區域也很少有地方的産量能達到之前的一半和四分之一。’

英國商人擔心極端幹旱将‘徹底消滅上述地區的所有人口’,因為‘已有 500 多個織工家庭逃離了家鄉。如若饑荒更新,剩下的人肯定也将跟着逃走。’

1664 年的季風恢複正常,但‘曆年來的匮乏’在古吉拉特制造了範圍甚廣的疾病,‘這一帶的所有城鎮村莊都遍布病患,幾無一間屋舍可以幸免。’而在同時,饑荒、幹旱和疾病也導緻孟加拉地區的主食價格暴漲;南面的喀拉拉邦經受了三年連旱。

1668 年,正在德裡逗留的法國醫生記載說,‘在構成印度帝國廣袤領土的各邦國裡,許多地方隻比寸草不生強一點。還有不少地方秃山瘠野,甚少人煙;甚至有很大一部分肥沃土地都因為缺少人手而依舊抛荒未耕’;

一份最新編制的奧朗則布國庫稅收調查顯示,帝國核心區域十省 的稅收相較戰前水準下降了 20 個百分點。

内戰也讓馬拉地貴族希瓦吉得以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印度教國家,這個國家也将違抗甚至擊敗莫卧兒人(1664 和 1670 年,希瓦吉兩度洗劫了莫卧兒的主要港市蘇拉特)。

經濟史家希林·穆斯維認為,1658-1670 年間的危機構成了莫卧兒帝國從擴張走向衰落的分水嶺。 不過,帝國的擴張還是又持續了四十年之久。

奧朗則布于 1670 年代逮捕、審判并處決了極具個人魅力的錫克教上師德格·巴哈都爾,如此遏制住了一場侵蝕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信仰的皈依運動;1680 年代,奧朗則布擊敗了由自己兒子發動的一場拉吉普特叛亂,征服了德幹高原的比賈普爾和戈爾孔達兩王國,擒獲并處決了馬拉地聯邦的領袖。

屢獲奇功之後的奧朗則布似乎忘了他自己的警告‘對皇帝和流水而言,停滞不動都很糟糕’,因為他不顧 1686 和 1687 年的‘季風不至’ (這兩年都發生了劇烈的厄爾尼諾活動和孱弱的季風),連續花了 27 年時間在德幹高原與馬拉地人作戰,久暴師旅的惡果也是以加深。據馬德拉斯城中商人的說法,35000 人在戰鬥中死去。父母捐棄子女,成年人自賣為奴,隻求擺脫饑荒。

文史宴:印度李世民殺兄屠弟逼父,罕見地統一印度卻急速走向滅亡

莫卧兒帝國最大版圖

盡管窮兵黩武花掉了數百萬盧比,但 1707 年皇帝去世時的莫卧兒國庫還是留下了 2.4 億盧比——這比之前所有統治者留下的總額還要多得多,幾乎肯定也要多于世界其他任何統治者的資源。

整個十七世紀,莫卧兒帝國的稅收收入,貢納進獻和洗劫收獲都要多于其财政需求。但是,奧朗則布的拉吉普特、錫克和馬拉地鄰居也都在虎視眈眈地等待着。 他們好整以暇地準備從奧朗則布死後無可避免且立即爆發的繼承權戰争裡火中取栗。

哪怕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也無法克服‘血腥選長制’帶來的弱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