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禦史巧勘金钗钿:那個不嫌貧愛富的姑娘,為何沒有好下場?

陳禦史巧勘金钗钿:那個不嫌貧愛富的姑娘,為何沒有好下場?

1、父執的拜托,讓鐵面禦史很為難

這一年,禦史陳濂奉命巡按江西。

他剛抵達贛州府,便遇到了一樁棘手的案子——書生騙奸少女緻死案。此案原本已經定案,兇手魯學曾被問成絞刑關在死牢,早已呈文上報,正在等待批複,跟陳禦史沒什麼關系。

然而,陳禦史還沒有到江西,就接到了父親的同年顧佥事的拜托,請他來贛州後迅速結案,早點将罪魁禍首處決。

原來,那個被騙奸緻死的少女不是别人,正是顧佥事唯一的女兒。

顧佥事是陳禦史的父執輩,陳禦史不能不給面子,自是一口答應。不過内心卻疑窦叢生:顧小姐并非市井女子,而是官宦之家的千金,平日隻在深閨内宅,極少抛頭露面,哪有機會和條件,被人騙奸呢?但這個疑問不好問顧佥事,陳禦史将這個案子放在了心裡,來到贛州後,便打開了案卷,仔細閱讀後卻發現了疑點。

陳禦史年少聰察,最喜歡辨冤析枉,陳禦史當即決定重審此案。

經過問詢嫌疑人和證人、細心推敲、微服私訪,迷案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原來這不僅是一樁命案,也是一個有關道德、婚姻、信任的故事,見證着人性愛欲情怨。而作為證據的那兩股金钗钿上,落滿了一個孤獨少女的糾結沖突與絕望悲涼——

陳禦史巧勘金钗钿:那個不嫌貧愛富的姑娘,為何沒有好下場?

2、案件始末:一個不嫌貧愛富的姑娘,竟然死于非命

顧佥事和魯學曾的父親本是同僚好友,他們早早為兒女定下了娃娃親。不料後來魯家父母先後去世,家境逐漸衰敗下來,到後來已經是饑一頓飽一頓了。

顧佥事愛女心切,不願意唯一的女兒成婚後受苦,便有心悔婚。他跟妻子孟夫人商量,孟夫人卻是重情重義,很不情願。但丈夫是一家之主,孟夫人拒絕不得,便去問女兒阿秀的想法,沒想到阿秀堅定地說道:

“婦人之義,從一而終;婚姻論财,夷虜之道。爹爹如此欺貧愛富,全沒人倫,絕難從命!”

母親說,你爹爹說,魯家太窮了,大概連聘禮都出不起,到那個時候會主動退婚,我們怎麼辦?

顧小姐當即表示,如果魯家不能來求婚,她也堅決不嫁别人。若是父親執意逼迫,那自己甯願以死明志……

陳禦史巧勘金钗钿:那個不嫌貧愛富的姑娘,為何沒有好下場?

孟夫人心疼女兒,便趁着丈夫不在家,偷偷讓家中仆人老歐去請魯公子,讓他黃昏時分來後門相會,準備将自己多年積攢的私房錢給魯公子,讓他速來求婚。

老歐來到魯家,不想魯學曾卻不在家,去城郊姑媽家借米去了,家中隻有一個做飯的老婆婆。老歐将孟夫人的話告訴老婆婆,老婆婆不敢耽擱,當即來到姑媽家告知魯學曾,讓他趕緊去顧家。

魯學曾很高興,可一看自己身上的衣服破舊,便跟表哥梁尚賓商量,要跟他借件衣服。這梁尚賓本就遊手好閑,一聽這事兒頓時有了想法。他對表弟說,我借你衣服沒問題,但現在天已經晚了,官宦人家不知深淺,你還是在我家住一天,明天白天再去吧。

魯學曾覺得表哥說得有理,當即點頭住下。而梁尚賓卻借口自己有事,換上一件新衣服,冒充魯公子如約來到顧家。

梁尚賓出身小戶人家,舉止不似大家公子,孟夫人雖然有所懷疑,卻覺得人窮志短,也就了解了。她熱情接待了梁尚賓,并留他住下。随即将自己的銀子和首飾拿出,讓女兒阿秀親手交給“魯公子”——這是她全部的私房,萬一這魯公子拿走後被人哄騙誘惑,不來求親,母女二人豈不是悔之無及?她讓阿秀出面,相信魯公子一定會被愛情打動。

阿秀雖然害羞,但母親說得也有道理,便帶着東西來見魯公子,對他再三叮囑。梁尚賓别有用心,他也很會說話,三說兩說便哄得阿秀上了床……

陳禦史巧勘金钗钿:那個不嫌貧愛富的姑娘,為何沒有好下場?

第二次一早,梁尚賓帶着錢物告辭離開,回到家又故意拖延了兩天,才将衣服帽子借給魯學曾,并對他說,咱是正大光明的,幹嘛要聽夫人的安排從後門進?就從正門進。

魯公子對表哥的話深信不疑,穿上新衣服後,來到顧家大門前求見,此時距離孟夫人的交代已經過了三天。

孟夫人和顧小姐聽說魯公子又來,不覺大驚。等到請進來一看,發現不是一個人,盤問之下,這才意識到上次那個是假的。阿秀知道後,簡直要崩潰了。沉默了一會兒後,她隔着簾子對魯公子說,公子你實在不該在鄉下耽擱,辜負了我們母女的一片心意。三天之前,此身還屬于公子,而今我沒法再嫁給你了!便是金錢财物,我也無法再幫你。隻剩下金钗兩股,金钿一對,聊表寸意。請魯公子另外結親吧,不要再以我為念了。

說完這番話,顧小姐便回到房間自盡而死。大錯已經鑄成,孟夫人悲痛萬分,她将金钗钿交給魯公子,說你快走吧,我們的緣分盡了。

不久,顧佥事回到家,聽說是魯公子将女兒逼死,當即怒不可遏,便将他送官,人證(仆人老歐)物證(金钗钿)俱全,被逼打成招,定了死罪。

孟夫人雖然知道這魯公子無辜,無奈她并不知道之前那個假公子是誰,是怎麼回事,而且這事兒是自己瞞着丈夫辦的,害了女兒的一條命,她也不敢多說……

陳禦史巧勘金钗钿:那個不嫌貧愛富的姑娘,為何沒有好下場?

3、陳禦史破案,好人大團圓

陳禦史閱讀了案卷後,首先審問魯學曾。魯學曾說自己真的沒有誘騙顧小姐,并且自己隻去了一次,顧小姐說了幾句話莫名其妙的話就自盡,自己什麼都不知道。當然,他承認,自己沒有按照孟夫人的吩咐當晚去,而是聽了表哥梁尚賓的勸告,也為了等表哥的衣服,晚了三天才去的——最後這句話,讓陳禦史若有所思。

再傳喚證人老歐,他卻老眼昏花,堅持說兩次都是這個魯公子,陳禦史又猶豫了。

不久,陳禦史扮做一個賣布的貨郎,故意來到梁家附近叫賣,說自己有急事,要将手中的布匹賤價出手——但絕不零售。周圍人都沒有那麼多錢,梁尚賓問訊起來,覺得太便宜了,便将銀子和從顧家得來的首飾一股腦拿出,将這些布匹都買了過來。

陳禦史回來後,将幾件首飾給顧佥事看——正是顧家之物。

陳禦史當即派人将梁尚賓抓捕,再将老歐帶來,他認出了梁尚賓是第一天來的——人證物證俱在,梁尚賓已經無可推脫,被問成死罪。

陳禦史巧勘金钗钿:那個不嫌貧愛富的姑娘,為何沒有好下場?

梁尚賓原本娶妻田氏,但田氏是貢元的女兒,知書達理、貌美如花,她看不上丈夫的人品,二人婚後感情一直不好。當魯公子含冤入獄時,梁尚賓不小心在家說漏了嘴,氣死了母親,田氏也堅決與他離了婚。

梁尚賓深恨妻子,被抓後,便說還有顧家的其他财物都在前妻手中。田氏得知後,便帶上休書,主動來到顧佥事家求見孟夫人,跟她訴說情由。孟夫人看到田氏,想起了死去的女兒阿秀,便将田氏認為義女。再後來,又勸丈夫将田氏嫁給了魯學曾。顧佥事沒有兒子,魯學曾繼承了顧家的全部家産,後來連科及第,做了大官,生下兩個兒子,一個姓魯,一個姓顧——結局真是太完美了……

4、所有人都有錯,隻有她承擔了最慘重的後果

可是,誰還記得那個絕望而死的顧阿秀?

阿秀當然有錯,可她真是一個好姑娘。她與魯公子除了一紙婚約,并無愛情。隻不過她恪守傳統道德,堅信女子一定要從一而終,是以才堅定抗拒父親的嫌貧愛富。然而,便是這樣一個恪守道德的女子,怎麼意志力就那麼薄弱?被梁尚賓冒充顧公子三哄兩騙就上床了?你忘了你信仰的道德中,還有“男女授受不親”嗎?

可是,阿秀有錯,别人就都無辜嗎?

梁尚賓不用說了,他本就是處心積慮想要騙錢騙色的,但他最終能夠得逞,是衆人不約而同為他鋪墊好了機會,準備好了條件。

陳禦史巧勘金钗钿:那個不嫌貧愛富的姑娘,為何沒有好下場?

首先是嫌貧愛富的父親顧佥事,如果他能尊重女兒的意見,聽妻子的勸,遵守婚約,一切都不可能發生。

其次母親孟夫人也是糊塗愚蠢,夜深暧昧,怎麼能讓女兒獨自去見未婚夫呢?

最糟糕的是未婚夫魯學曾,有點虛榮,一定要借新衣服可以了解,可怎麼就那麼聽信表哥的話?人家孟夫人明明讓他黃昏後過去,梁尚賓說晚上去不好,他就深信不疑?連田氏都知道梁尚賓人品不好,他竟然對表哥言聽計從。他實在是辜負了阿秀的忠貞和顧夫人對他的信任——他若是當晚便去,别管新衣舊衣,就不會有後來的悲劇了。

是的,這悲劇不過是顧家的悲劇,是顧阿秀的悲劇,魯學曾不過蒙受了一段不白之冤,之後就因禍得福,不僅娶了美貌表嫂,還繼承了顧家的全部家産,幸福美好的過了一生。顧佥事夫婦又有了女兒女婿,還有了個“孫子”得以傳宗接代,過得也挺好……

這麼多人都有錯,唯有阿秀承擔了最慘重的後果。這個不肯嫌貧愛富的姑娘,最終卻沒能有好下場,讓我們不覺深深歎息:早知如此,還不如聽從父親的話,做個嫌貧愛富的女孩呢,是不是?

這個故事出自《喻世明言》,名為“陳禦史巧勘金钗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