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推恩令|讀書随記

推恩令|讀書随記

我國曆史悠久,許多有智慧的人在特定的曆史時期出了許多令人稱奇的計謀,著名的《三十六計》就是其中的經典。有人說,這些計謀就是陰謀詭計。其實不然,有些計謀就是放到我們今天來看,也會令人覺得歎為觀止擊節贊歎,人們就說這些計謀是陽謀。如推恩令,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

《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序》載:武帝制诏禦史:“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名号。”

推恩令的背景:秦始皇平定天下後,僅傳了二世;接着楚漢相争,劉邦建立了西漢。漢初,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長子單獨繼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孫得不到尺寸之地。到了漢武帝初年,“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裡,緩則驕,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謀以逆京師”。諸侯國面積廣大且領有軍隊,嚴重威脅着漢朝的中央集權。

在這種情況下,漢武帝“用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為定制封号,轍别屬漢郡。漢有厚恩,而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雲”。漢武帝啟用了主父偃的這個計謀,開始實行推恩令。

簡單地說,推恩令的内容就是讓各個諸侯把自己的地盤分給自己的兒子們,兒子們再分給孫子們。這樣,經過持續的分封後,諸侯的土地就會越來越少,權力就會越來越分散,中央的地位也就會越來越穩定。

對于當時的諸侯來說,他們都知道這是皇帝削弱自己實力的借口,表面上是皇帝“推恩”,但又是皇帝的指令,必須實施。推恩令更厲害的地方在于,即便諸侯不支援,那些分不到地的兒子們也會反對,如此就會産生内部沖突,使得諸侯沒精力和中央作對。那要是諸侯隻生一個兒子呢?這在古代就更行不通了,諸侯們個個都是妻妾成群,家裡的女人們為了自身日後有個依靠,都會象上演宮鬥劇那般争着生養。再說生一個兒子若是不幸去世的話,中央就會直接收回你的封地。

是以這個推恩令就是個陽謀,簡直是無解的陽謀。

推恩令吸取了景帝時期晁錯頒布的削藩令引起“七國之亂”的教訓,讓諸侯國自己去分自己的地,越分越小。小到什麼程度呢?到武帝後期,“大國不過十餘城,小國不過數十裡”。

諸侯國裡,除了繼承爵位的長子,其他的孩子都可以封為侯,侯之後就變成老百姓了。

你看劉秀,他是東漢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九世孫,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其祖上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隻是濟陽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到西漢末年王莽之亂時,劉秀已經徹底淪為了農民,成了一名放牛娃。史書記載,劉秀第一次上戰場的時候還是騎着牛上戰場的,因為當時馬在軍隊中是一種稀缺資源,是以隻能騎牛上戰場了。

你再看劉備,他是中山靖王之後,到了東漢未年的三國時期,論輩還是當今大漢皇帝的皇叔。他在幹嘛?在那邊廂編草鞋呢。皇叔怎麼慘到賣起草鞋去了?就因為他的直系祖先不是嫡長子,不能繼承中山靖王的爵位,被封為侯,侯完了就沒戲了,幾輩下來,田也分完了,要糊口隻得去賣草鞋。

瞧瞧,這就是推恩令,強幹弱枝的奇謀,它完美地利用了人性中的自私自利性,成了千古無解的陽謀。還冠以“推恩”,簡直就是莫大的諷刺。

推恩令|讀書随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