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推恩令|读书随记

推恩令|读书随记

我国历史悠久,许多有智慧的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了许多令人称奇的计谋,著名的《三十六计》就是其中的经典。有人说,这些计谋就是阴谋诡计。其实不然,有些计谋就是放到我们今天来看,也会令人觉得叹为观止击节赞叹,人们就说这些计谋是阳谋。如推恩令,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

《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序》载:武帝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

推恩令的背景:秦始皇平定天下后,仅传了二世;接着楚汉相争,刘邦建立了西汉。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到了汉武帝初年,“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诸侯国面积广大且领有军队,严重威胁着汉朝的中央集权。

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汉武帝启用了主父偃的这个计谋,开始实行推恩令。

简单地说,推恩令的内容就是让各个诸侯把自己的地盘分给自己的儿子们,儿子们再分给孙子们。这样,经过持续的分封后,诸侯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少,权力就会越来越分散,中央的地位也就会越来越稳定。

对于当时的诸侯来说,他们都知道这是皇帝削弱自己实力的借口,表面上是皇帝“推恩”,但又是皇帝的命令,必须实施。推恩令更厉害的地方在于,即便诸侯不支持,那些分不到地的儿子们也会反对,如此就会产生内部矛盾,使得诸侯没精力和中央作对。那要是诸侯只生一个儿子呢?这在古代就更行不通了,诸侯们个个都是妻妾成群,家里的女人们为了自身日后有个依靠,都会象上演宫斗剧那般争着生养。再说生一个儿子若是不幸去世的话,中央就会直接收回你的封地。

所以这个推恩令就是个阳谋,简直是无解的阳谋。

推恩令吸取了景帝时期晁错颁布的削藩令引起“七国之乱”的教训,让诸侯国自己去分自己的地,越分越小。小到什么程度呢?到武帝后期,“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

诸侯国里,除了继承爵位的长子,其他的孩子都可以封为侯,侯之后就变成老百姓了。

你看刘秀,他是东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其祖上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到西汉末年王莽之乱时,刘秀已经彻底沦为了农民,成了一名放牛娃。史书记载,刘秀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还是骑着牛上战场的,因为当时马在军队中是一种稀缺资源,所以只能骑牛上战场了。

你再看刘备,他是中山靖王之后,到了东汉未年的三国时期,论辈还是当今大汉皇帝的皇叔。他在干嘛?在那边厢编草鞋呢。皇叔怎么惨到卖起草鞋去了?就因为他的直系祖先不是嫡长子,不能继承中山靖王的爵位,被封为侯,侯完了就没戏了,几辈下来,田也分完了,要糊口只得去卖草鞋。

瞧瞧,这就是推恩令,强干弱枝的奇谋,它完美地利用了人性中的自私自利性,成了千古无解的阳谋。还冠以“推恩”,简直就是莫大的讽刺。

推恩令|读书随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