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逃不出“楚門的世界”

作者:中關村線上

網際網路時代,走進一個app似乎就走進了一個“楚門的世界“。

1998年電影《楚門的世界》上映,主角楚門30多年都生活在一個叫做桃花源的小島,他不知道自己活在聚光燈下,每天都有5000多個隐藏的攝像頭記錄着他重複的生活,周圍的一切都是搭建好的場景,就連每天遇到的人,也是提前設定好的角色。他被監控着,在布景闆構造的世界裡生活着,最後還要受到十幾億觀衆的觀賞,楚門的隐私在這場真人秀遊戲裡消失殆盡。如同生活在網絡時代的我們,App營運商開始對我們進行資料監控,資料布景、資料記錄,我們似乎變成了資料世界的“楚門”。

我們逃不出“楚門的世界”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

1.我們的資料在平台的“聚光燈”下

當我們成功的注冊一個App之後,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App的“監視”之下。App的資料監控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對下載下傳量、注冊量的統計。其次是使用者身份資訊和行為資訊的收集。就在幾天前,工信部下架了67款App,其中就有一些App涉嫌違規收集使用者資訊。最後就是落實到自身App的收益問題,比如使用者付費和廣告變現等等。App采取資料監控,才能有針對性的資料布景,也就是根據我們自身的喜好來搭建合适的場景,但是我們的身份資訊和行為資訊等習慣資料,無形之中已經被掌握在第三方手裡了。而對于App平台來說,資料的監控和運作可以更好的發現存在的問題,根據日活和月活調整模式,同時使用者的回報資料也是App發現問題并及時改進的突破口。

2.按照使用者喜好進行資料“布景”

其實這裡所說的資料布景,類似于精心設計的場景搭建,時常會發現App可以精準定位到我們的喜好,并進行個性化推薦。每個平台内部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算法設計,拿購物軟體來說,當你頻繁的點選某一商品的時候,之後類似的物品就會接二連三。除了購物軟體,社會化媒體平台也有一套精準的算法推薦流程。或許本來是想通過私人定制圈住客戶,但後來似乎就變成了我們看什麼、逛什麼、都提前被平台預設好了,和楚門一樣,生活在一個被設定情景的布景闆裡。如此循環往複,留下被資訊繭房化的我們。

3.留下的痕迹成為資料收藏品

平台除了依照我們的資料進行個性化定制,我們每天所産生的資料,留下的痕迹,也會被平台所記錄和搜集,最後可能成為平台資料庫的收藏品。在未來某一天轉化成對平台有用的資料價值。畢竟我們沒有生活在平台背景端,App對于資料的運作管理和流通我們一無所知,甚至使用者資訊的安全也會受到侵犯,如果平台被攻擊,那麼将有大量的使用者資料被洩露。在未來的某一天被更多人所圍觀。今年9月1日,《資料安全法》正式通過,企業需要針對資料安全和保護增加成本,凡設計資料處理的企業都在這部法律範圍内。這也意味着,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掌握了使用者大量的資料,更應該承擔起資料保護的責任。

4.APP便利之餘的資料安全問題

從購物、外賣、出行、到聊天,我們不得不承認App的存在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這是我們絕不能否認的。我們足不出戶就能做很多事情。但是衍生資料安全問題依然很重要,就拿微信來說,它的使用者數量已經達到了12億,使用者資料的體系龐大,由此産生的資料價值也不可估計。我們并不知道我們的資料是否安全。類似的App還有很多,每一個App都有一套算法機制,但是由于不可公開性,對于使用者來說,那隻是一個我們不清楚意圖和運作方式的算法黑箱,任由它在我們身上産生作用。

資料安全相關法律跟上了還不夠,企業自身應該樹立嚴格的資料保護流程,即便有些時候我們的資料不得不生活在“楚門的世界裡”被人安排、監控和營運,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應用軟體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想要“逃離”資料監控,目前還不太可能,但是如果未來區塊鍊技術發展的越來越好,或許我們的資訊存儲就能更好的在“去中心化、不留痕迹、公開透明”的資料庫裡安然無恙。

我們當下需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間裡,“謹慎”留下自己的資料。

我們逃不出“楚門的世界”

(776086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