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兒粑是樂山的傳統美食,直到今日,不少老樂山人一到春節,依舊會包些葉兒粑作為年貨,或自己享用或贈親送友,以表祝福之意。香甜軟糯的糯米粑外皮,加上或甜或鹹且充滿油脂的内餡兒,一口下去,滿口都是在外遊子熟悉的家鄉味。
除了原滋原味的白皮和香甜可口的紅皮,你能想到,這小小的葉兒粑還能變出什麼新花樣嗎?在犍為縣,改變正在發生。
讓葉兒粑變出新花樣的人名叫葉國運,是土生土長的犍為人。兩年前,他在犍為縣城内開了一家粑店,賣起了葉兒粑、泡粑和包谷粑等。
“我們這裡老一輩都會做粑,我想通過開粑店,将這份手藝傳承下去,讓更多人吃到這個傳統美食。”葉國運認為,随着時代的發展,會做粑的人越來越少,但是吃粑的人卻總會一代接着一代,這關乎傳承,也是商機。
在葉國運的粑店,每天都有近10名員工分組圍坐在幾個不同的操作台前,他們用熟練的手法不停地包制着各類美食。貨架上,已經蒸煮好的産品擺得滿滿當當,這其中,幾個色彩鮮豔的葉兒粑格外引人注目。
“這是‘五彩葉兒粑’。”葉國運邊說,邊遞過一個黃色外皮的葉兒粑,邀請記者嘗試。
剝掉最外層的綠葉,一個冒着熱氣、色澤黃潤的葉兒粑完全呈現,直勾勾地激起人的食欲。吹散幾分熱氣,小口咬下一部分外皮仔細咀嚼,一股混合了粑葉清香和南瓜香甜的美味頓時充滿口腔,讓人倍感新奇。順勢繼續輕咬,滿是油脂的肉餡兒與軟糯的外皮在口中相遇,葉香、瓜香、肉香與鹹甜口味深度融合,帶來立體味蕾的多重享受。
“這個黃皮是用南瓜與糯米混合而成,我們還推出了混合有菠菜汁葉的綠皮和混有紫薯的紫皮,加上原來傳統的原味白皮和紅糖紅皮,一共是五種顔色。”說着,葉國運将記者帶進了後廚。
打汁、和粉、揉搓、放餡、包葉、上籠、蒸煮……經過員工們一系列的熟練操作,一籠五彩缤紛的葉兒粑帶着熱氣,新鮮出爐,引得過往食客争相購買。
聊起給葉兒粑變花樣的初衷,葉國運表示,他就是想通過一些創新嘗試,讓傳統的葉兒粑能夠在外形和口感上有所突破,進而吸引更多的人愛上這道美食。
“現在是在外皮上有改變,下一步我還想嘗試在餡兒上做文章,比如加入五仁、海鮮等。”葉國運說,現如今,“五彩葉兒粑”已經占據了他店裡各種粑食銷量的70%以上,“這充分說明,有生命力的傳承、緊跟時代的創新必不可少。”
來源:無限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