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賈平凹:聖賢庸行,大人小心——文學如盲人摸象,窺一而未觸全端

作者:書生寒芒

我還記得,約是一年前文新院的副院長吳琪教授曾為采薇文學社作了一場文學講座,前來聽講的除了文新院,全校熱愛文學的同學都來了,我也在列,受益頗多。

說到文學,難免會提及“作家”二字;這兩個字目前來說争議蠻多,至少在大多數人眼裡所認可的“作家”隻屬于魯迅,莫言,餘秋雨,沈從文,賈平凹等老前輩之名。這兩個字代表着的是一種榮譽,一種影響力。

賈平凹:聖賢庸行,大人小心——文學如盲人摸象,窺一而未觸全端

普通人所創作之物可稱之為作者,卻不一定稱得上是“作家”。近些年新銳“作家”隻被小衆接受,自70年代安妮寶貝的文風開始,人們的确是贊有其道,火了一陣之後發現卻也是陷入了迷茫之中。

80年代那會新概念作文初火,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人相繼被大衆所識,。

賈平凹:聖賢庸行,大人小心——文學如盲人摸象,窺一而未觸全端

不否認所呈現的文學作品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即使兩位也曾有抄襲,代寫等風波流傳,可能有的人還在等着文學大家的出世,殊不知這麼多年過去他們存留在了那個時代也成為了一個特殊的印記。這一批人在當時确實有所影響,正如吳琪教授所說,不管是商業性運作也好,還是江郎才盡也罷,他們很聰明的做了轉型,策劃,編導;總之不再是一個純粹的文學人物。實際上做文學總會有商業性質,這無可厚非。窮人隻在乎吃不吃得飽,這是一個道理。

賈平凹在《孤獨的走向未來》中所提到“聖賢庸行,大人小心”,文學這條路,越往前走,越是孤獨。而隻有在無盡的孤獨之下,最後才能有衆人的矚目。

賈平凹:聖賢庸行,大人小心——文學如盲人摸象,窺一而未觸全端

這不就是——武林中毫不起眼的掃地僧也有可能是絕世高手,文學的最終,恰也正如這般歸于平靜的從容,因為那是無盡的孤獨下才磨砺出的心性。

反觀現今文壇,這是一個兩極化趨勢明顯的時代,官方與民間互相對不上眼。衆多文人名不副實……最好與最壞,沒有評判标準。而我隻得觀之,未敢妄言他物。

曾讀過一篇文章,談到文學之事,大抵就如盲人摸象,觸其一端,借做全局。憑借一端之事,建構自我臆測的文學觀。每個人都是盲人,每個人都在探索。

賈平凹:聖賢庸行,大人小心——文學如盲人摸象,窺一而未觸全端

也許摸着的是鼻子是眼,唯有盡可能接近真理,如此而已。文學作品的誕生,僅僅代表着作家對這個大千世界一角所做之闡述。我們用自我理想與現實的碰撞在文學中解密,在黑暗中拼湊文學的自畫像。摸到的是象腿也好,即使是大象身上的跳蚤也罷,那也屬于闡述的一角。

無數的前輩給予我們前進的經驗,我們也必須要認識到,當盲人意識到自己是盲人之時,是否“大象” 全身能一探究竟便不再重要;但對于文學研究者來說,研究象腿,象鼻是工作,那麼對于作家來說,“三千東流水”又何必全飲之?

賈平凹:聖賢庸行,大人小心——文學如盲人摸象,窺一而未觸全端

時代在向前發展,衆多前輩在曆史長河中悄然隐退,他們當年所解密之大象,或許會讓我們重新解構。誰又知道,摸到的就一定是大腿或是鼻子。我能看到,群星在空曠的原野裡閃爍,夢裡攪動着的大霧,在庚子年的鐘聲中,慢慢散去。

賈平凹:聖賢庸行,大人小心——文學如盲人摸象,窺一而未觸全端

——庚子年正月初八書于蜀地永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