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贾平凹:圣贤庸行,大人小心——文学如盲人摸象,窥一而未触全端

作者:书生寒芒

我还记得,约是一年前文新院的副院长吴琪教授曾为采薇文学社作了一场文学讲座,前来听讲的除了文新院,全校热爱文学的同学都来了,我也在列,受益颇多。

说到文学,难免会提及“作家”二字;这两个字目前来说争议蛮多,至少在大多数人眼里所认可的“作家”只属于鲁迅,莫言,余秋雨,沈从文,贾平凹等老前辈之名。这两个字代表着的是一种荣誉,一种影响力。

贾平凹:圣贤庸行,大人小心——文学如盲人摸象,窥一而未触全端

普通人所创作之物可称之为作者,却不一定称得上是“作家”。近些年新锐“作家”只被小众接受,自70年代安妮宝贝的文风开始,人们的确是赞有其道,火了一阵之后发现却也是陷入了迷茫之中。

80年代那会新概念作文初火,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人相继被大众所识,。

贾平凹:圣贤庸行,大人小心——文学如盲人摸象,窥一而未触全端

不否认所呈现的文学作品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即使两位也曾有抄袭,代写等风波流传,可能有的人还在等着文学大家的出世,殊不知这么多年过去他们存留在了那个时代也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印记。这一批人在当时确实有所影响,正如吴琪教授所说,不管是商业性运作也好,还是江郎才尽也罢,他们很聪明的做了转型,策划,编导;总之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文学人物。实际上做文学总会有商业性质,这无可厚非。穷人只在乎吃不吃得饱,这是一个道理。

贾平凹在《孤独的走向未来》中所提到“圣贤庸行,大人小心”,文学这条路,越往前走,越是孤独。而只有在无尽的孤独之下,最后才能有众人的瞩目。

贾平凹:圣贤庸行,大人小心——文学如盲人摸象,窥一而未触全端

这不就是——武林中毫不起眼的扫地僧也有可能是绝世高手,文学的最终,恰也正如这般归于平静的从容,因为那是无尽的孤独下才磨砺出的心性。

反观现今文坛,这是一个两极化趋势明显的时代,官方与民间相互对不上眼。众多文人名不副实……最好与最坏,没有评判标准。而我只得观之,未敢妄言他物。

曾读过一篇文章,谈到文学之事,大抵就如盲人摸象,触其一端,借做全局。凭借一端之事,构建自我臆测的文学观。每个人都是盲人,每个人都在探索。

贾平凹:圣贤庸行,大人小心——文学如盲人摸象,窥一而未触全端

也许摸着的是鼻子是眼,唯有尽可能接近真理,如此而已。文学作品的诞生,仅仅代表着作家对这个大千世界一角所做之阐述。我们用自我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在文学中解密,在黑暗中拼凑文学的自画像。摸到的是象腿也好,即使是大象身上的跳蚤也罢,那也属于阐述的一角。

无数的前辈给予我们前进的经验,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当盲人意识到自己是盲人之时,是否“大象” 全身能一探究竟便不再重要;但对于文学研究者来说,研究象腿,象鼻是工作,那么对于作家来说,“三千东流水”又何必全饮之?

贾平凹:圣贤庸行,大人小心——文学如盲人摸象,窥一而未触全端

时代在向前发展,众多前辈在历史长河中悄然隐退,他们当年所解密之大象,或许会让我们重新解构。谁又知道,摸到的就一定是大腿或是鼻子。我能看到,群星在空旷的原野里闪烁,梦里搅动着的大雾,在庚子年的钟声中,慢慢散去。

贾平凹:圣贤庸行,大人小心——文学如盲人摸象,窥一而未触全端

——庚子年正月初八书于蜀地永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