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了解一下世界的第五大洋吧

來了解一下世界的第五大洋吧

傑拉許海峽位于南極半島西海岸之外,在南極洲周圍的大片海域中;這片海域被國家地理制圖員重新歸為南大洋。傑拉許海峽曾被認為是太平洋的一部分。攝影:JASPER DOEST,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撰文:SARAH GIBBENS

  南大洋,熟悉它的人都知道,這片環繞南極洲的水體非常獨特。

  “去過那裡的人很難用言語解釋它的迷人之處,但他們都同意這一點:與其他地方相比,那裡的冰川更藍,空氣更冷,高山更使人膽戰心驚,風景更令人流連忘返,”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海洋科學家、國家地理探險家Seth Sykora-Bodie說。

  1915年,國家地理開始繪制地圖,自那之後确定了四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今年的世界海洋日,國家地理宣布承認世界第五大洋——南大洋。

  “科學家早就宣布了南大洋的存在,但由于國際上從未達成協定,是以我們也從未正式承認過它,”國家地理學會的地理學家Alex Tait說。

  地理學家争論的焦點是,南極洲周圍的水域是否有足夠的特質,值得單獨命名,或者這片寒冷的水域僅僅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延部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就像是地理學書呆子,”Tait說。多年來,科學家和媒體越來越多地使用“南大洋”這個詞,他和國家地理學會的地圖政策委員會一直在思考這一變化。

  他補充說,這種變化趨勢與國家地理學會倡導保護世界海洋、吸引公衆去注意急需保護的地區是一緻的。

  “我們一直在給它貼标簽,但(與給其他大洋的)标簽略有不同,”Tait說:“這次我們邁出了最後一步,說明我們想要承認它,因為這裡存在生态隔離。”

  海洋生物學家、國家地理探險家Sylvia Earle贊揚了這次地圖更新。

  “雖然我們隻有一個互相連通的海洋,但國家地理正式承認南極洲周圍的水體為南大洋,實在太好了,”Earle在郵件聲明中寫道:“周圍是流速極快的南極繞極流,南大洋是唯一一個與其他三大洋接觸、完全圍繞南極大陸的海洋,而非被它們所包圍。”

洋流界定海洋

來了解一下世界的第五大洋吧

  其他海洋由包圍它們的大陸界定,而南大洋則由洋流界定。

  科學家估計,南極繞極流形成于約3400萬年前,當時南極洲從南美洲分離出來。是以,海水可以在南極暢通無阻地流動。

  南極繞極流圍繞南極洲自西向東流動,形成了大緻以南緯60度為中心的波動帶,這裡現在被劃定為南大洋的北部邊界。與北部的海水相比,南極繞極流以内的海水更冷,鹽度略低。

  南極繞極流從海面一直延伸到海底,輸送的海水比其他任何洋流更多。它吸收了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水,幫助驅動被稱為“傳送帶”的全球循環系統,把熱量傳遞到地球周圍。寒冷緻密的海水沉入南極洲海底,有助于把碳封存到深海。從這兩方面來說,南大洋對地球氣候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

  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人類活動導緻的氣候變化如何改變南大洋。科學家已經發現,流經南極繞極流的海水正在變暖,但不确定這對南極洲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在南極繞極流最接近陸地的地方,出現了大陸冰蓋和冰架快速融化的現象。

與衆不同的環境

  目前,南極繞極流把寒冷的南部水域圍了起來,有助于保持南極洲低溫,維持南大洋的生态獨特性。這裡生活着成千上萬種物種,它們無路可退。

  南大洋“有着獨特而又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統,生活着鲸、企鵝和海豹等奇妙的海洋生物,”國家地理駐地探險家Enric Sala說。

  更重要的是,南大洋也對其他地方産生了生态影響。比如,座頭鲸以南極附近的磷蝦為食,冬季向北遷徙,在南美洲和中美洲不同的生态系統中度過。有些海鳥遷徙時也會經過這裡。

  通過引起人們對南大洋的關注,國家地理學會希望促進對這裡的保護。

  在南大洋,幾十年來,人們一直擔心工業捕撈對磷蝦和小鱗犬牙南極魚(又名智利海鲈魚)等物種的影響。1982年,當地實施捕撈限制。2016年,世界最大的海洋保護區在南極洲西部的羅斯海建立。一些組織正在努力留出更多海洋保護區,來保護南大洋最重要的覓食區,比如南極半島附近水域。

  “全世界有很多國家支援保護這些地區,禁止進行工業捕撈,”Sala說。

來了解一下世界的第五大洋吧

描繪真實世界

  20世紀70年代末,國家地理學會聘請了一名地理學家,負責審查所有已出版地圖上的更改和調整。2016年,這項重任交到了Tait手中。

  他自稱用記者的方法來處理這件事,包括關注時事,第一時間了解誰控制着哪些地區。

  “重要的是,這是一項地圖政策,而非國家地理在(地緣政治)争端上的立場的政策,”他說。比如,國家地理地圖顯示,英國控制着福克蘭群島,雖然阿根廷也宣稱擁有主權。在有争議的地區,Tait會與地理學家、編輯們合作,确定對某一地區最準确的描述。

  每周或每兩周,會有一些微小的變化,而像确定南大洋這樣的重大變化則比較罕見。

  通常情況下,在海洋命名方面,國家地理遵循國際水道測量組織(IHO)的規定。雖然不直接負責确認地名,但IHO與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合作,在國際範圍内規範地名。1937年,IHO在指導方針中承認了南大洋,但1953年因為争議取消。這之後,這個問題一直在審議過程中,但未能得到組織成員的一緻同意,也是以未能恢複南大洋這個地名。

  但自1999年以來,美國地名委員會一直在使用這個地名。今年2月,NOAA正式承認南大洋是獨一無二的。

  Tait說,國家地理的新政策将會影響學校裡的孩子們用地圖看世界。

  “我認為最大的影響之一是教育,”他說:“我們正在研究海洋,為學生們打開了了解海洋世界的大門。如果不把南大洋包括進來,那麼學生們就無法了解它的獨特性和重要性。”

(譯者:Sky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