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人類已經存在地球上多年了,但是地球上的生物似乎怎麼都發現不完,每一年都有獨特的新物種被發現,而且數量絕對超出你的想象,像是亞馬遜雨林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個新物種被發現,在2011年全球各式發現了近18000種新物種,很驚人對吧?
其中在南極洲的發現絕對貢獻了不少,畢竟人類對南極洲的開發與探索程度是各大洲最低的,而且這裡發現的新生物也常因為其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形成詭異的生物特征。
例如:會被人類手燙死的魚,封面的黃色企鵝,以及可能世界上最大的未被描述物種。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數個在南極發現的全新物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被手燙死的魚</h1>
你們有聽過冰魚這種魚類嗎?其實冰魚嚴格說起來并不是一種魚,而是一群魚的俗稱,這種魚起初是在2007年的時候在南極崩塌的拉森冰架下放海域所發現的,當時共有發現19種新的海洋生物,其中就包括了冰魚,這些冰魚長相跟一般的魚類有明顯的不同。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吻部形狀像鳄魚的鳄冰魚,這生物也讓科學家大開眼界,鳄冰魚大約有16種,多數都分布在南極,主要以甲殼類和小魚為食,生活在南極它們幾乎都已經進化出強大适應寒冷的能力。

此外,他們還有一個相當詭異的特色,學者發現鳄冰魚的血液竟然是透明的,甚至有些品種的鳄冰魚連身體都是透明的,進而也讓學者開始研究這生物的秘密,這生物之是以血是透明的,是因為血液中的血紅蛋白,也就是血紅素含量相當低,甚至是沒有。
血液中血紅素的功能,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主要就是從呼吸器官中将氧氣運送到身體各部位釋放,并将二氧化碳帶回呼吸器官中排出體外,絕大多數的魚類都擁有血紅素,是以血才會是紅的。
進而也讓學者開始研究這生物的秘密,這生物之是以血是透明的,是因為血液中的血紅蛋白,也就是血紅素含量相當低,甚至是沒有。血液中血紅素的功能,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主要就是從呼吸器官中将氧氣運送到身體各部位釋放,并将二氧化碳帶回呼吸器官中排出體外,絕大多數的魚類都擁有血紅素,是以血才會是紅的。
但是鳄冰魚的生活環境相當特殊,他所生活的南極海域相當的冰冷,一般情況下溫度越低,水中溶氧量越大,是以鳄冰魚竟然直接進化出能用皮膚在水中吸收氧氣的能力。沒錯,他們不止不需要血紅素,甚至可以不用鰓呼吸。
而是用布滿毛細管的皮膚在水中呼吸,雖然這種方式讓鳄冰魚血液中的氧氣比一般帶有血紅素的魚類少很多,但是由于他們的心髒和鰓血管比較大,能夠循環更大的血量。是以還是能夠讓身體獲得足夠的氧氣。在鳄冰魚中大約有五個品種,肌肉中的紅蛋白基因已經消失,是以他們除了粉紅色的心髒之外,其他器官組織都是透明的白色,看起來就像是在海中的幽靈,相當的驚人。
不過你現在看到的冰魚并不是今天的主角,因為其實在2019年的南極有發現一個新品種的冰魚,這個冰魚學者甚至還來不及幫它命名,當時這一群科學家前往南極進行生物探查,整個團隊準備充足,各種先進的海中攝影探查裝置和打撈工具一應俱全。
他們先用帶有錄影機的海底裝置,檢視海底的情形,找到合适的地點後,團隊決定使用海底拖網的方式,将生物打撈上來觀察,這種方式能無差别地大範圍捕捉該區域的生物,學者将這些生物打撈上來後,可以用現有資料一一核對這些食物的身份,檢視是否有新的生物,打撈上岸後,隊員們除了發現長相詭異的海綿、海參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魚。像是這隻長得像鼻涕蟲的“蝸牛魚”
看各式各樣的冰魚,但是在這群冰魚中,一名科學家(Andrew Stewart),發現了一個從沒見過的陌生身影,這是一隻身體呈現半透明的怪魚,也是一個學者從來沒見過的物種,魚鳍上的圖案與形狀也是沒見過的。但從外形跟體色來看,應該是屬于冰魚的一種。
冰魚雖然能夠在極地低溫的水中生存,但是溫度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兩面刃,隻要超過攝氏5度的溫度,就能使冰魚緻命,是以你以為這隻是一隻在手中的魚,但對它們來說,可能感覺就像是在油鍋中炸差不多呢,畢竟人的體溫可是36、37度,簡直燙到不行。是以學者在稍微觀察一下這隻魚後,就将它放回,即使如此在訪談中,它還是難掩心中的興奮之情,可能已經在想着生物的名字了,因為他很有可能是這生物的第一發現者,這份榮譽是錢也買不到的。看完這個可能被人手燙死的生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那麼該來見識一下世界首見的“黃金企鵝”了</h1>
其實這張照片是由一名比利時的攝影師Yves Adams,在2019年12月拍攝的,是完全真實的照片,當時他帶領團隊到南極洲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探險,在南極洲的索爾茲伯裡平原發現了12萬隻國王企鵝的壯觀場面。
如此奇景,攝影團隊怎麼可能放過呢?是以就馬上進行了拍攝,然後在進行拍攝的過程,團隊中的一個人意外地發現了今天的主角“黃金企鵝”。
有别于一般企鵝黑白黃的體色,這隻企鵝全身隻有白色跟黃色,看起來格外的顯眼。發現這隻企鵝時,Adams的團隊全部都瘋了,甚至把安全裝置都扔掉,急着找能拍攝這明星的角度。
Adams本人也表示,他們真的十分幸運,畢竟當時可是有12萬隻以上的企鵝,隻要這隻企鵝距離他們50公尺以上,很有可能就被其他企鵝擋住難以發現,簡直就是中了大自然的樂透。在這次旅途結束後,他花了大概一年多的時間整理數千張照片,是以一直到近日才在網上釋出了這張黃色系企鵝,引起轟動,那麼也有很多人想知道企鵝是怎麼形成這顔色的,但是其實你們都猜到了,就是白化症,白化症使企鵝的羽毛無法産生黑色素,是以出現蒼白的顔色。
其實就在去年的11月,就有人在加拉巴哥群島上發現另一隻白化症的企鵝,雖然沒有得到官方證明,不過這隻企鵝很可能就是島上常見的加拉巴哥企鵝,它原本長這樣,白化後就變這樣了。
而黃金企鵝呢?之是以身上還帶有黃色,學者等Daniel Thomas認為,黃色是國王企鵝,用來吸引異性的顔色,是以他強烈懷疑黃色是企鵝自體合成的顔色,不過話雖如此,失去黑色的黃金企鵝讓她看起來格外的突兀,是以這樣的羽毛究竟讓它在同類中是具有超強的吸引力還是排斥力?這就不得而知了。
看完世界首見唯一的“黃色企鵝”。
最後一個在南極發現的生物,竟然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未被描述生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D型殺人鲸</h1>
殺人鲸也就是虎鲸,是大家熟知的海中霸主之一,雖然大家對這生物不陌生,但是你們知道殺人鲸有幾個品種嗎?
是不是很少聽到有人在讨論這個話題呢?
的确,因為其實一直到現在,學界對殺人鲸是否能分成不同的品種或是亞種,一直處于争論的狀态,是以一直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所有的殺人鲸仍然被界定成同一個品種。
但是近期在南極的一個新發現,有可能可以打破這個僵局,雖然在一般人眼裡看來殺人鲸都長得一模一樣,但是實際上殺人鲸在學者眼裡很多面向來看都有所不同,最早在80、90年代就有一些虎鲸的觀察學者發現到這一點。當時他們發現,虎鲸有兩種明顯差異的生活形态,第一種是定居型的虎鲸。
這種虎鲸生活在東太平洋地區,通常有一個雌性首領和子孫後代所組成,成員約5到10幾隻不等,這種虎鲸性格是相對溫順的,主要以鲑魚為主食。在狩獵的時候會用聲呐回聲定位鲑魚群的位置。
第二種是遷徙型的虎鲸,這種虎鲸跟前面定居型的虎鲸正好相反,他們不會在同一個地方停留太久,而且性格較為兇猛,主要狩獵海洋中的大型哺乳類,例如海獅、海豹甚至是小型的鲸魚。
它們的成員數量少于定居型的虎鲸,而且狩獵的時候也很少使用回聲定位的能力,主要是因為哺乳類對虎鲸的聲呐較為敏感,用這種方式很可能會吓跑它們,這兩種截然不同生活形态的虎鲸就是最早期人類對虎鲸的分類方式。但是在過去的30、40年裡,學者對虎鲸的研究更加深入,蘇聯學者更是發現在南半球的虎鲸和北半球的虎鲸在外形,顔色和體形上都相當不同。
是以認定普京這個生物除了食性和遷徙行為的差異之外,在身體特征與初末的地理位置上都有差異,是以才出現現在虎鲸特殊的分類情形。在北太平洋地區是以虎鲸的食性和生活移動形态作分類,分成:定居型、遷徙型、遠洋型三種虎鲸,北大西洋地區則主要是以食性和眼斑的形狀。分成大西洋1型、大西洋2型。
而今天的重點南極地區的虎鲸在2003年由美國和紐西蘭科學家以出沒地區,體形、體色、食性分成了ABC三種類型。
但是近幾年在南極竟然又發現了一種獨特的虎鲸被稱為D型虎鲸,這隻虎鲸有多特别,你們直接看它的外形就知道了,很明顯和其他的虎鲸不太一樣,對吧?
首先它的體型隻有6到7.5公尺長,比其他虎鲸都要嬌小。白色眼部斑紋的差别更是明顯,是所有種類虎鲸裡面最小的,頭部也比其他虎鲸還要圓,有的看起來甚至和領航鲸有點像。主食是各種魚類,而不是哺乳類,有時還會跟蹤漁船偷吃人類的漁獲,特别偏好小鱗犬牙南極魚。
有些人可能會想這樣外形特殊的虎鲸怎麼到現在才發現呢?其實這種虎鲸在1955年就已經出現在人類眼前了,當年在紐西蘭發生了規模的鲸豚擱淺事件,擱淺的鲸豚裡就有這種虎鲸的身影。
但是當時科學家都認定這特殊的外形隻是虎鲸的突變現象,一直到2005年,海洋生态學家Robert Pitman看到了這種虎鲸的照片,決定親自找出真相,在南美漁民的指引之下出發南極海域尋找這虎鲸。在海上數周的漫長等待之後,船被一群長相奇特的D型虎鲸包圍,等待喂食,正是這生物特殊的外形并不是突變現象,團隊也用特殊十字弓采集到D型虎鲸的組織樣樣本作為後續的研究。
學者在發現這神秘的生物後認為,他們之是以到現在才被人類所注意到,是因為前面三種南半球的ABC型虎鲸都出現于南半球的近岸,也就是淺水區域,隻有D型虎鲸僅出現于亞南極地區的海域遠岸,也就是較深的海域,而且那裡也是世界上風暴最頻繁的海域之一,人類通常會刻意避開這片惡劣氣候的海域。也使這神秘的生物一直到現在才正式被人類發現,同時Robert Pitman也表示,不論是身形,身體特征和食性,D型虎鲸都是他見過最與衆不同的虎鲸,他認為此種虎鲸有很高的幾率已經無法與其他虎鲸繁殖,也就是獨立的一個新物種。
他的這個說法其實在學界也獲得不小的支援,不隻是D型虎鲸甚至是C型虎鲸也被某些學者認為已經和其他虎鲸分家長達15萬年,已經足以視為完全獨立的物種,但是正式的結果還是要以Robert Pitman團隊從虎鲸身上收集到的皮膚樣本做出來的基因檢測結果為準。隻要正式的檢測結果出來D型虎鲸不僅可能是全新的虎鲸品種,還會成為地球上目前體型最大的未被描述物種,更為人類在南極發現的全新生物增添了一筆記錄。
為此大家對以上内容感興趣的話,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部分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系删除)